第19章 小北斗计划

    临时工坊内,能量水平终于稳定在了一个令人安心的阈值之上。那块“雷霆-7型”电池让陈瑜的微型聚变反应堆得以喘息,也让他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长远的规划中。

    “生存基线已暂时稳固。下一步,扩展感知范围,深化对周边环境的控制与理解。”陈瑜对悬浮的伺服颅骨下达指令。“我们不能永远被动反应。信息,是比钷素更基础的燃料。”

    他走向工作台一角,那里摆放着几天来的额外成果——三颗新“诞生”的伺服颅骨。与最初那颗来自火星铸造世界、有着古老历史和精致工艺的伺服颅骨不同,这三颗是就地取材的产物:颅骨本体来源于之前清理矿洞时回收的流浪者遗体,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和金属强化;内部则填充了从小镇废弃终端和电器中拆出的传感器、处理器和能源单元;外表粗糙甚至略显狰狞,裸露的线缆和焊接痕迹清晰可见,眼窝中闪烁着不稳定的光芒。

    它们是资源匮乏下的实用主义造物,但在机械教的知识体系下,其核心功能——扫描、绘图、数据传输与基础逻辑判断——得以实现。

    “初始化完成。载入协同测绘协议。”陈瑜的机械触手接入最后一颗仿制颅骨的数据接口,灌注指令。“任务:以主工坊为原点,半径十五公里范围内,进行毫米级地形扫描、地下结构穿透性探测、能量信号溯源及生命迹象监控。优先绘制完整地理信息图,标识所有潜在资源点、结构体及异常区域。”

    四颗伺服颅骨——一颗精工原品,三颗粗劣仿品——眼窝中同时亮起光芒。它们无声地升空,穿透车库顶棚临时开启的舱盖,朝着四个不同的象限飞去,很快消失在昏黄的天空之中。

    陈瑜回到主终端前。粗糙的多屏阵列上,数据开始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四道不同的数据流实时传回,逐渐编织成一幅日益详尽的动态地图。

    最初的信息符合预期:连绵的沙丘、风化的岩层、扭曲的金属残骸、辐射变异生物的热信号……

    但随着扫描的深入和穿透波的持续反馈,隐藏在这片死寂荒漠下的秘密开始悄然浮现。

    陈瑜的注意力被其中一颗仿制颅骨传回的数据吸引。它负责扫描小镇西北方向一片看似寻常的岩壁区域。地质雷达回波显示,岩壁内部存在一个巨大的人造空腔,结构异常规整,深度远超自然形成的地穴。更令人注意的是,空腔深处检测到极其微弱但稳定的低频率能量信号,并非常见的辐射或地热活动。

    几乎同时,另一颗颅骨在小镇东南角的旧污水处理泵站下方,发现了一条被沙土和废弃物几乎完全堵塞的大型通风管道。管道结构坚固,合金材质与地表建筑的廉价材料截然不同,且一路向下延伸,最终指向的方向,与西北岩壁下的那个空腔惊人地吻合。

    “地下结构。规模庞大。并非民用级别。”陈瑜调集所有四颗颅骨的资源,对这两处区域进行聚焦扫描。

    初步测绘结果显示,地下设施的主体部分位于小镇正下方,深度约五十至一百米,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小镇的地基。而西北岩壁是其主要入口之一,东南的通风管道则是其换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地上的小镇,仿佛一个拙劣的盖子,扣在这隐藏的巨构之上。

    “优先清理并探索东南通风管道入口。它更接近主工坊,环境相对可控。”陈瑜对他的“老伙计”——那颗最初的伺服颅骨——下达指令。

    伺服颅骨高效地执行了命令。它引导另外两颗仿制颅骨,利用精准的微激光切割和微型冲击钻,花了数小时清理了泵站底部的淤积物,露出了锈蚀但依旧坚固的通风井盖。强行破拆后,一条向下倾斜的黑暗通道显露出来,从中涌出带着陈腐机油味和微量放射性尘埃的冰冷空气。

    伺服颅骨率先飞入通道,其强大的传感器穿透黑暗,将内部结构实时传回。

    通道内壁光滑,材质是高性能复合材料,可见清晰的军用科技鹰徽标志烙印其上。通道一路向下,延伸数百米后,连接到一个更大的空间。

    那是一个小型的前哨站或安全节点。房间内散落着倒塌的桌椅、破碎的显示屏,以及几具早已风化成白骨的遗骸,身上残留着军用科技制服的碎片。墙壁上的应急灯早已熄灭,但伺服颅骨的扫描显示,房间一角有一个被暴力破坏的数据终端接口。

    颅骨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破损的终端接口。一根细如发丝的数据探针从其下颌骨中伸出,接入断口。

    “尝试数据恢复……检测到残存数据碎片……正在解析……”陈瑜凝视着屏幕。

    破碎的日志文件、实验数据片段、工程报告残章……被一点点打捞上来。文字大多残缺,夹杂着大量公司术语和军事代码,但关键信息足以拼凑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小北斗计划第七前哨站……环境伪装层(‘燧石镇’)建设完毕……有效遮蔽主要入口……”

    “……荒坂卫星侦察频率再次提升……必须确保‘信标’绝对隐蔽……”

    “……异常神经活动模式记录……实验体七号出现不可逆认知畸变……疑似与‘访客’的次级交互有关……”

    “……总部命令:所有小北斗设施转入最高静默……切断一切非必要能源……物理隔离核心数据库……等待最终处置指令……”

    信息流戛然而止,后续的数据似乎被某种强电磁脉冲或物理手段彻底抹除。

    小北斗计划?对抗荒坂?异常神经活动?“访客”?

    陈瑜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地上的小镇是一个伪装,一个为了掩盖地下军事科研设施而建立的“环境伪装层”!这个设施隶属于军用科技,旨在公司战争期间研发某种项目。而从碎片信息推断,其核心似乎与利用某种来自“黑墙之外”的、被称为“访客”的流窜人工智能,来对抗荒坂的“灵魂杀手”计划有关。那些能量传输、神经接口等科技,很可能只是研究这种危险副产物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随着公司战争的结束和格局的变迁,这个危险计划被紧急中止并封存,地上的小镇也随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逐渐被风沙和遗忘吞噬。

    “一个试图玩弄恶魔之力的遗迹……”陈瑜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兴致。战锤宇宙的经历让他对任何试图利用憎恶智能或类似危险存在的行径都抱有极高的警惕,但同时也深知其中可能蕴含的巨大风险与回报。

    那里可能有被封存的流窜AI数据碎片、完好的旧时代军规级硬件、受保护的能源核心、甚至是未被完全销毁的研究记录——一切都比在地表捡垃圾要有价值得多,也危险得多。

    “老伙计,继续尝试检索任何可读数据碎片,重点寻找结构图和能源线路图。其他单位,以通风管道入口和西北岩壁入口为中心,布设隐蔽震动传感器与能量波动监测器。监控等级提升至最高。”陈瑜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

    四颗颅骨再次忙碌起来。一张无形的监控网络开始以小镇为中心悄然展开。

    陈瑜则回到工作台,调出所有关于地下设施的扫描数据和小北斗计划的碎片信息,开始深入研究。探索一个可能涉及失控人工智能的秘密基地,绝非易事。他需要更详细的结构图、更强的火力、更充足的能源、以及应对信息污染和电子战攻击的预案。

    那个被埋藏的秘密,如同一个诱人而危险的饵料。他的逻辑核心飞速运转,计算着风险与收益,开始规划探索这座技术坟墓的第一步。

    扩张的边界,已从地表延伸至地下。新的篇章,即将在尘埃与阴影中揭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战锤:机油佬穿越纪不错,请把《战锤:机油佬穿越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战锤:机油佬穿越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