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AI的核心代码如同一条被剥离了毒牙与意志的毒蛇,在陈瑜精心构筑的数据沙箱中缓缓舒展。
它不再具有侵略性,只剩下最纯粹的结构与算法,等待着被剖析与研究。数日不眠不休的分析,陈瑜已然掌握了这个数字造物的情况。
“老伙计,记录核心发现。”陈瑜站在主终端前,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倒映在他猩红的光学镜头中。
“该AI的核心算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它的自适应学习模块效率惊人,能够在有限的数据输入下快速构建应对模型;其逻辑推理路径虽然基础,但异常简洁高效,几乎剔除了所有冗余计算。
最有趣的是它的信息压缩与传输协议,在低带宽环境下仍能保持极高的信息保真度……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我优化、升级能力……
军用科技当年确实触摸到了一些有趣的门槛,可惜,他们的控制手段过于粗暴,未能真正‘驯服’它,反而激发了其反抗本能。”
伺服颅骨无声地悬浮一旁,眼窝中的蓝光稳定闪烁,记录着主人的每一句分析和每一个数据节点。
“这些技术,若能与机械教的知识体系融合,无疑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陈瑜的机械触手无意识地在工作台上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尤其是应用于辅助性的自动化单位上……或许能弥补我们目前人手不足的困境。”
他的目光缓缓转向工坊角落,那里静静地漂浮着三颗拼凑而成的仿制伺服颅骨。
它们的外表粗糙,眼窝中光芒黯淡,只能执行最基础的巡逻、扫描和传输指令,缺乏真正的应变能力。
一个想法在他的逻辑核心中逐渐清晰、成型。
他不会,也绝不可能将任何未经彻底净化的、源自异端科技的代码直接植入跟随自己已久、承载着关键信息的伺服颅骨之内。
那是对忠诚伙伴的亵渎,也是对机械教信条的背叛。
任何不可控的风险,都必须被隔离在核心圈层之外。
但这些仿制品……它们是最理想的试验场。
“是时候进行一次技术整合了。”陈瑜自语道。
他选中了其中一颗仿制颅骨,将其置于精密操作台上。
机械触手精准地打开其略显粗糙的颅盖,露出内部简陋的处理器和布线。
他没有直接植入流窜AI的代码副本——那无异于制造另一个潜在的敌人。
相反,他基于连日来的深入分析,开始亲手编写一段全新的、融合了双方优点的核心逻辑代码。
他以机械教伺服颅骨的底层服从协议为骨架,确保其对创造者的绝对忠诚与指令优先性。
然后,他将流窜AI算法中那些高效的自适应学习模块、简洁的逻辑推理路径以及优化的信息处理协议,通过重构和重写,整合进基础框架。
他删除了所有可能导致“自我意识”萌芽的冗余代码和情感模拟单元,严格限定了其思考范围和目标导向。
这是一个精细且耗时的工作。
他构建着一个既拥有一定智能和灵活性,又绝对安全、可控的“逻辑雏形”。
数小时后,一段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复杂代码序列在他眼前的虚拟界面中最终编译完成。
它稳定地运行着,既带有机械教造物特有的刻板与精确,又隐隐透出一丝流窜AI曾拥有的、高效而狡黠的潜力。
“初始化协议准备就绪。老伙计,监控所有系统参数,尤其是核心逻辑循环的稳定性。”陈瑜命令道。
“监控中。能量供给稳定,数据接口畅通。”伺服颅骨回应道。
陈瑜的触手将编译好的代码,小心翼翼地上传到了仿制颅骨的核心处理器接口。
嗡……
一阵轻微的震动从仿制颅骨内部传来。
其眼窝中的传感器光芒从黯淡的红色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加深邃、稳定的蓝色,并且开始出现细微的、有规律的明暗变化,仿佛是在进行某种基础的初始化自检。
原本呆滞的颅骨微微转动了一下,扫描光束扫过工作台,然后是陈瑜,最后是旁边的伺服颅骨。
它的动作不再像之前那样僵硬、预设,而是带上了一种……探索性的意味。
“基础指令测试:识别创造者。”陈瑜发出第一条指令。
仿制颅骨的眼窝蓝光聚焦在陈瑜身上,下颌骨发出轻微的咔嗒声,一个合成的、但比之前单调的电子音稍显“生动”一点的声音响起:“识别:最高权限单位,创造者:陈瑜。”
“指令确认:进行环境扫描,标识潜在威胁与非标准物体。”眼见仿制颅骨似乎表现不错,陈瑜尝试向它发出指令。
颅骨缓缓升空,扫描光束细致地扫过工坊的每一个角落。
它略过了正常的工具和材料,但在扫描到一堆尚未分类的废弃零件时,光束停留了片刻。
“检测到三号材料堆存在结构不稳定风险,建议重新堆放。”它报告道。
这是一个基于简单逻辑推理的判断,而非单纯的扫描反馈,表明新的代码在起作用。
陈瑜满意地点了点头,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这个新生的“逻辑雏形”似乎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环境认知和简单的问题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执行死板的命令。
“很好!赋予你临时编号:‘试验品1号’。”陈瑜说道,“你的首要任务,是辅助伺服颅骨进行日常的数据整理与初步分析,学习并优化你的工作模式。”
“指令接收。编号确认:试验品1号。开始执行辅助任务。”试验品1号转向伺服颅骨,眼窝中的蓝光微微闪烁,似乎在建立数据连接,准备开始它的新工作。
陈瑜注视着这个新生的造物。
它还很稚嫩,逻辑能力有限,但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这笔从地下深处带回的“财富”,正在转化为切实的技术进步。
“继续观察它的运行状态,老伙计。”陈瑜对最初的伺服颅骨说道,“记录下所有异常和学习曲线。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完善这个‘逻辑雏形’。”
工坊内,两颗颅骨——一颗古老而忠诚,一颗新生而潜藏智能——开始了它们的协同工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