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镇工坊内部,环境恒定而封闭。
能量核心提供着稳定的低鸣,空气净化系统持续工作,将内部与外部沙漠的侵蚀性环境完全隔离。
空间里弥漫着机油、冷却液和微弱臭氧混合的特有气味。
陈瑜的暗红色机械身躯是这片空间的活动中心。
他处理着多项任务,但对于曼恩团队反馈的、关于夜之城某些势力开始产生好奇的消息,并未投入过多关注。
这些由猜测和贪婪引发的琐碎动静,在他所规划的技术蓝图面前优先级很低,暂时不值得分配计算资源。
他的工作焦点集中在更基础的构建和更遥远的探索上。
目前,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两个并行项目上:对首次维度传送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推进并完成对萨沙·雅科夫列娃的救治,确保其生命体征彻底稳定,并执行后续的治疗与定制化义体改造方案。
毫无疑问,前者占据着其计算资源与逻辑核心的绝对优先权。
在特制的医疗床旁,萨沙处于深度低温休眠中,生命活动被降至维持基本功能的最低水平。
她身体的大部分由具有生物活性的凝胶和精密的机械支撑结构共同维系,面容安详。
多种管线与植入式接口连接着她的脊柱与主要神经簇,持续输送着营养液、稳定剂以及执行微观修复任务的纳米单元。
陈瑜定期进行全面的系统扫描,更新着数据记录。
全息界面上的信息显示,萨沙的生命体征已完全稳定,最关键的脑组织损伤也已修复完毕,神经活动基线平稳。
“主要器官功能稳定,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已完成。当前生命维持方案可持续运行至下一阶段。”他的合成音平稳地汇报着状态,光学镜头扫过不断刷新的参数:“基础生理层面的救治已结束,接下来将进入躯体功能性重建阶段。”
此刻,陈瑜正将曼恩团队搜集来的商业化义体部件作为基础素材,进行深度改造与精密调校,以用于萨沙的躯体重建。
这些来自夜之城市场的产品,其原始设计在他眼中充满了粗劣的妥协痕迹:接口协议臃肿低效,材料生物相容性欠佳,能量传递路径冗余度过高。
他动用机械触手与专用工具,如同一位修复大师对待拙劣的仿品,逐一拆解、净化、重写其内部固件,优化其物理结构,并用自研的介电涂层与神经导波材料处理关键接触面。
在这个科技树点歪了的世界,成熟的义体技术确实能够替代人体绝大部分原生组织。
然而,这种替代远非完美,其技术缺陷——尤其是那些引发神经负载累积和严重排异反应的根源——正是陈瑜冷峻观察的对象。
他一边将改造好的部件精准植入,一边以研究者的视角记录着所有数据。
在他来自的、对“人机融合”有着更严苛标准和更深厚底蕴的战锤宇宙,这种因底层技术缺陷而导致心智崩溃的“赛博精神病”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他希望通过萨沙这个案例,深入解析其诱发机制。
当然,这项研究与救治承诺并行不悖。
他在改造中融入了机械教的独特技术,如更精密的神经织网接口与能模拟近乎原生触觉的传感器算法,这将显著提升萨沙新躯体的性能与适应性。
对他而言,救治萨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深入了解本地技术极限、并收集全身改造实验数据的绝佳机会。
确认萨沙状态稳定后,陈瑜将主处理线程转向实验室核心区域。
这里更为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必要声响。
伺服颅骨在一旁投射出复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展示着上次传送实验捕获的详细信息:能量释放的轨迹、时空结构的短暂畸变、以及传送单元在穿越瞬间的各类读数。
陈瑜的机械触手交互着数据流,进行筛选、对比和计算。
他的处理能力全力解析着这些涉及物理规则底层运作的信息。
“注意这段能量衰减模式,”陈瑜指向一组曲线,“在维度通道达到最大开启程度并开始闭合时,能量耗散没有出现预期的急剧下滑,反而维持了一个极短时间的稳态。
在此期间,能量波动被限制在非常窄的范围内,表现出谐振的特征。”
他调用多个分析模型进行验证。
“我们最初的设想可能过于直接,将传送简单视为强力突破,能耗和风险都很高。但这个谐振现象提示了另一种思路……”他调出该阶段的详细频谱图进行模拟:“或许存在更高效的方法。如果能主动激发并控制这种谐振状态,而不一味追求扩大通道口径……就有可能维持一条极其微弱但稳定的跨维度链接。
这就像将门打开一道细缝,虽然无法通过物体,但足以让信息流通。”
这正是首次实验的关键目的之一。
那颗特制伺服颅骨的核心指令中,包含了一项重要任务:在确认抵达目标坐标(即陈瑜离开战锤宇宙的遗迹)并处于安全环境后,在预定时间点,向出发坐标发送一个加密的确认信号。
这个信号本身信息简单,但成功接收与否意义重大。
“调整维度传送仪的能量输出参数,”陈瑜对伺服颅骨下达指令,“重点从追求输出峰值转向控制频率精度,尝试复现并维持那种谐振状态。
同时,将我们的信号接收系统灵敏度调到最高,持续监听预设频段,尝试捕捉从‘坐标 Beta’传来的特定加密信号。”
他清楚宇宙背景干扰和维度屏障本身会带来大量噪音,识别出那个微弱信号非常困难。
但这仍是当前风险最低、潜在价值很高的方案。
一旦成功接收到确认信号,不仅证明传送路径基本可行、信使存活,更意味着建立双向低带宽通信的可能性。
这将为后续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作为谨慎的研究者,他自然也准备了备用方案。
如果长期监听没有结果,或者传回的信息显示战锤世界那边情况危急,他将不得不考虑风险更高的选项——进行一次短暂的、高度武装的返回行动。
但那需要更多准备,包括积累额外能量,并可能配备本地制造的战斗单位随行。
为了提升这次“监听”实验的成功概率,陈瑜已经利用新到货的高纯度能量晶体和精密元件,对工坊的能源和计算系统进行了升级。
聚变堆输出更平稳,服务器阵列也增强了信号处理能力,以更好地从噪音中提取潜在的有效信号。
整个工坊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所有的准备都为了捕捉那可能从另一个宇宙传来的、微弱的回声。
这次尝试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接下来的方向——是继续安全的远程探测,还是必须再次亲身涉足那个危险而黑暗的世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