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咸不咸

    钟山朝前望去,只见一个女人正伸手捡着掉在地上的炊具碗碟,旁边还有一个垂头不语的姑娘。

    女人一身灰色工作服,收拾得颇为干练。

    站着的姑娘穿着一件方格毛衣,里面是碎花衬衫,她个子不高,脸有些圆,五官倒是漂亮,只不过皱起的眉头让人看着不舒服。

    走廊不算短,钟友为的步伐却陡然加快,他几步凑过去,看着女人手里破碎的瓷片。

    “蕴如,你这……手没受伤吧?”

    王蕴如抬起头来,看看钟友为,又偏过头望望跟在后面的钟山,挤出一个笑容。

    “回来啦?路上顺利吗?”

    钟友为下意识答道,“还行,就是你怎么没去——”

    哪知王蕴如不等他说完,已经开始继续训斥着旁边的姑娘。

    “钟小兰你说说你!放个寒假,干什么我都顺着你的意,可我说的话你听过一句吗?”

    对面的钟小兰听着王蕴如的话,却瞪了钟山一眼,没吭声。

    王蕴如还不肯罢休,“你爸你哥都要回来了,让你收拾屋子你也不收拾,一天到晚懒得要命,你心里有这个家吗?这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你家的老妈子!”

    说罢,她继续捡着打碎的瓷片。

    钟小兰耷拉着头歪向一边,钟友为一时间不知所措。

    站在后面的钟山却心如明镜。

    自己这位“后妈”那哪是训闺女啊?这一番指桑骂槐,分明是借机跟自己这便宜老爹表达不满呢!

    看来钟友为从老家把自己接过来的决定只是一意孤行,家里其他人实际上并不欢迎自己。

    恐怕不来接站也是王蕴如有意为之。

    钟友为缓过神来,蹲下要帮王蕴如收拾,手却被拍开,“行了,你们先进屋吧。”

    钟友为闻言站起来,看着钟小兰“你这几天在家是怎么回事儿?”

    “啧,”钟小兰抱着胸、撇着嘴,“就这么回事儿呗。”

    王蕴如顿时不满,声音再次提高,“跟你爸好好说话!”

    忽然门栓作响,旁边一扇门开了,一个头发有些斑白的大娘探出头来。

    “小王,怎么了这是?”

    “没事儿金婶!”王蕴如站起来展示手里的瓷片,爽朗一笑,“小兰不小心把碗打了,我这正收拾呢!”

    “金婶”闻言哦了一声,眼睛一转开始打量一旁的钟山。

    “友为啊,这就是你那个儿子?”

    “是!”钟友为点头笑笑,拍拍钟山,“这是咱们邻居,快叫金奶奶。”

    钟山连忙招呼道,“奶奶您好。”

    金奶奶满面笑容,“好、好……你们忙,我出去逛逛。”

    看她转身走了,钟山发现对面的钟小兰不着痕迹地翻了个白眼。

    他顿时明白了,这个金奶奶大约是个爱传闲话的。

    金奶奶走了,四个人顿在原地,钟友为无奈开口,“行啦,进屋说吧。”

    几人收拾东西进了屋子,钟山跟在后面进来,静静地打量着这处蜗居。

    这是一间狭窄的房间,约莫只有三米宽,进深也不过四米多,这间斗室里,所有的东西全都以一种极为紧密的方式排列着。

    进门迎面就是一个单座沙发和一块小方几,靠背后面是一张未展开的折叠桌。几个接连的衣柜、书柜排列在东墙上,一直延伸到尽头的窗户边,西墙则是竖着放了一张双人床,床底下也塞满了箱子。

    墙上挂的、房顶吊的、柜子上摆的……

    可以说除了开门、走路必要的空间,以及一条通向隔壁房间的窄道,所有的空间都几乎被用到了极致。

    东墙上开了一个小门,通向了钟友为口中的隔壁房间,钟山过去放行李的时候,扫了一眼,这间屋子更小,宽度恐怕只有两米多。

    屋子里除了各种柜子、堆积的杂物,就是一张小床和两张书桌。床角叠放的都是些女式的衣物,空气中还泛着淡淡的脂粉味,显然这就是钟小兰平日住的地方。

    十几平米,两间小屋,一家三口,如此的生活条件,在这个人均居住面积两平米的时代,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当然,现在又多了钟山这个“累赘”。

    钟友为拉过钟山,对着屋里的两人介绍起来。

    “这是钟山。”

    说罢,他扭头看看钟山,“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爱人王蕴如,按理说你叫她——”

    王蕴如抢过话头,“你叫我王阿姨就行!好啦,你们说,我去做饭。”

    说罢她提着碎瓷片出了门。

    钟友为摸摸鼻子,又指着一边扎着辫子的大姑娘。

    “钟小兰,刚满十八岁,你妹妹。小兰,来,叫哥!”

    钟小兰有点圆的脸上并无半点表情,只是冷眼看看钟山,甩下一句“我去复习功课”就扭头进屋,咣的一声,把小屋的门关得严严实实。

    屋子里就剩下了父子两人。

    钟山看着尴尬的钟友为,“我就说我不来吧,你看……”

    钟友为难得严肃起来,“行了!我还没死呢!你一个人无依无靠算怎么回事?这事儿不要再说了。”

    说罢,他从小沙发后面搬过桌子支起来。

    “一会儿咱们就在这里吃饭,你把凳子拉过来……”

    这点活儿很快干完,俩人又无事可做了。

    钟友为走到书柜前,拿起了家里唯一的娱乐设备:一台收音机。

    谁知拧了拧发现电池没电了,他悻悻地放下,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递给钟山。

    “看会儿书吧。”

    钟山接过一看,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想想也对,毕竟眼前自己这个父亲好歹也是在燕京市教育部门工作。

    只不过想到钟友为已经过了45岁,还只是个副科长,显然他在单位里也不是什么先进分子。

    随手翻了一会儿书,饭很快就做好了,一盘子炒白菜帮,一大碗炖豆腐,一小碟雪里蕻,除此之外就是馒头稀饭。

    四口人围坐在支开的小木桌前吃饭。

    今天这白菜、豆腐都做得太咸,钟友为夹了一筷子就赶紧喝稀饭,钟小兰干脆拿馒头蘸汤吃。

    钟山尝了一块豆腐,勉强还能接受;至于那盘白菜,真是比咸菜还咸。

    这咸来“嫌”去的,自己这晚娘是拿菜玩谐音梗呢?

    想到这里,他硬是咽下去,故意满面笑容地赞道,“阿姨厨艺真不错!”

    王蕴如脸上有些羞愧,“嗨呀,别夸啦!今天这菜放盐放重复了!”

    “没事儿!不咸!”钟山当面咬了一大口馒头,“味道挺好!”

    一旁的钟小兰冷哼一声,“乡下人就是没见识。”

    王蕴如闻言一拍筷子,“你胡说什么?”

    钟小兰也不吭声,伸手往馒头上扒拉了些雪里蕻,捧着碗转头进了屋。

    王蕴如朝她的背影瞪了一眼,却也没发作,喝了口稀饭假装无事发生。

    钟友为把馒头掰成两半,往里夹了一点白菜帮子,直接当咸菜吃了。

    他一边吃,一边问道,“不是说好今天来接我们吗,我跟小山在车站等了半天,是不是记错时间了?”

    “哪儿啊!”

    王蕴如摇摇头,喝了口稀饭,解释起来。

    “本来我中午就要出发,你闺女闹肚子疼,非要我带她去医院,去了医院急诊又没事儿了,这一来一回时间都浪费了,我寻思你们等不到人肯定该回来了,这不是赶紧回来弄饭,结果这孩子还……”

    她说到此处没再继续,转而唠叨起了钟友为。

    “你这一趟去了十天,赶明儿快回单位销假吧,请假这么久,你们科室还不定乱成什么样呢。”

    “我管它乱成什么样?”

    钟友为说起工作显得忿忿不平,“平常都把活扔给我,我不在了谁爱干谁干。”

    “呵!”

    王蕴如冷哼一声,根本不信,她看看对面的钟山,和颜悦色起来。

    “小山,我听你爸说,你是57年生人?属鸡的?今年22了吧?”

    钟山笑笑,“阿姨您记性真好!”

    “22岁也不小啦,原来村里有人介绍对象吗?”

    钟山摇摇头,“我妈成分不好,这些年要不是做赤脚医生、教书,根本没人愿意凑近乎,哪有人替我操心啊。”

    王蕴如点点头,“上过学吗?”

    “只上过小学。”

    “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那时候……”

    她叹了口气,一边吃饭,一边跟钟友为商量。

    “咱家里一个月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块呢,这大小伙子进了城,天天跟家里呆着谁也养不起,你去你们单位问问,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解决。”

    “明天看看吧……”

    钟友为叹了口气,“我走之前为了给他调档案迁户口,就已经找了一次局长了,要不我先找别人问问。”

    王蕴如放下碗,“我也去问问我们单位,只是现在待业青年这么多,恐怕不一定有地方安排。”

    “想想办法,”钟友为叹道,“总不能去服务部吧?”

    几人低声说着话,一顿饭吃得飞快。

    最后菜剩下不少,钟友为笑道,“明天下面条正好!”却被王蕴如狠狠瞪了一眼。

    等她出去洗碗筷的功夫,钟友为招呼着钟山收拾餐桌,然后赶紧倒了几杯凉白开。

    今天真是吃咸了,所有人都叫渴,王蕴如喝着水也沉思起来。

    休息了一会儿,时间已然不早,一家人开始面对一个关键问题:怎么睡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9戏梦人生不错,请把《1979戏梦人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9戏梦人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