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银杏巷的秋日暖章

    立秋后的第一场雨,像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清洁剂,将银杏巷的每一寸肌理都洗得清亮通透。清晨时分,林夕推开画室的窗,裹挟着秋凉的风便涌了进来,混着巷口老银杏树特有的淡香,那香气不浓不烈,却恰好挠动人心,让她忍不住深深吸气,将这秋日的馈赠尽数纳入肺腑。

    窗台上的绿萝不知何时又抽了新叶,嫩得能掐出水来,雪团 —— 那只总爱黏着她的橘猫,正蜷在绿萝旁的软垫上,尾巴尖随着窗外清脆的鸟鸣轻轻晃动,偶尔抬眼望一眼天空,又慵懒地闭上,一副全然沉浸在惬意中的模样。

    “今天该去看看巷口的银杏叶了。” 林夕笑着俯身,指尖轻轻挠了挠雪团的下巴,看着它舒服得眯起眼的模样,转身开始收拾画具。自从春天答应了巷里的邻居,要画一套 “银杏巷四季” 系列画作,她便养成了按时记录巷景的习惯。春日里探头探脑的新芽、盛夏时浓得化不开的绿荫、秋日里漫天飞舞的金叶、冬日里覆着薄雪的静谧,每一笔色彩、每一处线条,都藏着她对这条小巷沉甸甸的心意。

    刚把画板装进帆布背包,门外就传来了张婶熟悉的声音:“小夕,在家吗?刚煮的玉米粥,给你盛了一碗!” 林夕连忙快步开门,就见张婶手里端着一个白瓷碗,粥面上飘着几粒饱满的红枣,氤氲的热气裹着玉米的香甜,瞬间漫进了屋子,驱散了清晨的微凉。

    “谢谢您张婶,您总是这么惦记我。” 林夕双手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张婶笑着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她身旁的画板上,眼里满是了然:“这是要去写生啊?正好巷口的银杏叶开始黄了,今天天儿好,阳光足,肯定能画出好看的画。”

    “是啊,我正打算去看看。” 林夕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请张婶进屋坐。张婶却连连摆手:“不了不了,我还得去给李爷爷送一碗,他昨天跟我念叨想吃玉米粥,我特意多煮了点。” 话音刚落,她便转身往李爷爷家的方向走,蓝色的围裙在晨光里晃了晃,背影很快消失在巷口的转角处。

    林夕端着玉米粥回到屋里,雪团已经醒了,正围着她的脚边打转,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呜咽声,像是在讨要食物。“别急,给你留了猫粮。” 林夕笑着放下碗,转身去给雪团添了猫粮,自己则坐在窗边的小桌旁,慢慢喝起了粥。粥熬得软糯香甜,红枣的甜味恰到好处地融入粥里,一口下去,暖意从胃里缓缓蔓延到四肢百骸,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奶奶煮的玉米粥 —— 那时候奶奶总坐在灶台边,一边搅动锅里的粥,一边说:“秋天喝玉米粥,暖胃又暖心,喝了浑身都舒坦。”

    喝完粥,林夕背着画板出门,雪团也灵巧地跳上她的肩头,尾巴尖轻轻勾着她的衣领,像是要陪她一起去写生。此时的银杏巷已经热闹起来:李爷爷正坐在自家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木梳,小心翼翼地给笼里的画眉鸟梳理羽毛,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杂货店的陈老板站在店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圆滚滚的南瓜,正跟路过的邻居打招呼,笑着说要做南瓜饼给大家尝尝;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往巷口走,嘴里唱着刚学的儿歌,声音清脆得像挂在窗边的风铃,驱散了秋日的静谧。

    “小夕,去写生啊?” 李爷爷最先看到她,笑着挥了挥手,“巷口的银杏叶已经黄了一半了,黄绿相间的,好看得很,今天肯定能画出好作品。”

    “是啊李爷爷,我就是去看看。” 林夕走过去,探头看了看笼里的画眉鸟,“这鸟叫得真好听,每天早上都能听见它的声音。”

    “可不是嘛,每天早上准时叫,比闹钟还准呢!” 李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又指了指巷口的方向,“昨天我看见晨光那小伙子了,他说今天要过来找你,你要不要在这儿等等他?”

    林夕心里一动,她昨天只是随口跟晨光提了一句要去写生,没想到他真的会记在心上。“不用等了,我先去巷口看看,他来了您让他去巷口找我就行。”

    “好嘞!” 李爷爷点点头,继续专注地给画眉鸟梳理羽毛。

    林夕背着画板往巷口走,雪团趴在她的肩头,时不时低头啄一下她的头发,惹得她忍不住笑出声。走到老银杏树下时,她停下了脚步,抬头望去 —— 老银杏树的枝桠遒劲地伸向天空,一半的叶子已经变成了金黄色,像撒了一把碎金,另一半还是深绿色,透着生机,黄绿相间的叶子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格外好看。几片金黄的叶子随风轻轻飘落,像蝴蝶一样在空中打着旋,舞姿轻盈,最后缓缓落在青石板路上,给路面铺了一层薄薄的 “金毯”。

    “真美啊。” 林夕忍不住感叹,连忙放下画板,拿出画笔和颜料,开始勾勒眼前的景象。她先用深棕色的颜料细细勾勒出枝干的纹理,每一道纹路都力求真实,再用黄绿色和金黄色的颜料层层晕染叶子,让叶子看起来既有立体感,又不失柔和。雪团从她的肩头跳下来,蹲在她的脚边,时不时用爪子拨弄一下落在地上的银杏叶,像是在帮她挑选最漂亮的叶子,模样可爱极了。

    正画得入神,身后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不轻不重,却让林夕的心莫名安定下来。她回头望去,就见晨光穿着一件浅棕色的风衣,手里提着一个纸袋,正站在不远处看着她,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像是盛满了秋日的阳光。“看来我来的正好,没有打扰你写生。”

    “你怎么来了?” 林夕放下画笔,眼里满是惊喜。她昨天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晨光真的会抽时间过来。

    “今天公司没什么事,就想着过来陪你。” 晨光走到她身边,把手里的纸袋递给她,“给你带了热咖啡,还有你喜欢的栗子蛋糕,怕你画得久了会饿。”

    林夕接过纸袋,指尖触到温热的咖啡杯,暖意瞬间传遍全身。她拿出咖啡喝了一口,醇厚的香气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奶香,心里也甜甜的。“你怎么知道我喜欢栗子蛋糕?” 她好奇地问,她好像从来没有跟晨光说过这件事。

    “上次去你画室的时候看到的,你桌上放着一张栗子蛋糕的宣传单,还在上面画了个小爱心,一看就很喜欢。” 晨光笑着说,目光落在她的画板上,眼里满是欣赏,“画得真好看,秋阳下的银杏巷,比我想象中还要美。”

    林夕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画板转过来给他看:“还没画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显得有点安静。”

    晨光仔细看了看画,指着画里的巷口说:“或许可以加几个行人?比如路过的邻居,或者玩耍的孩子,这样画面会更有生气,也更能体现出银杏巷的热闹。”

    林夕眼前一亮,她之前确实觉得画面有些单调,加几个人物正好能让整个场景 “活” 起来。“你说得对!” 她拿起画笔,开始在画纸上添加人物:李爷爷坐在竹椅上喂鸟的模样、陈老板站在店门口拎着南瓜的场景、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每一个人物都画得生动鲜活。晨光站在她身边,静静地看着她画画,偶尔帮她递一下颜料,或者提醒她 “小心颜料沾到衣服上”,语气里满是温柔。

    雪团也凑了过来,蹲在晨光的脚边,尾巴轻轻扫着他的裤腿,像是在撒娇。晨光弯腰摸了摸它的头,雪团舒服地眯起了眼睛,还蹭了蹭他的手心,一副亲昵的模样。林夕看着这一幕,嘴角忍不住上扬 —— 她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有喜欢的人在身边陪伴,有可爱的猫黏着自己,有温暖的邻居互相惦记,还有热爱的画笔可以记录生活,这样的生活,比她以前在大城市里拼命追求的 “成功”,要幸福得多。

    画到中午时,太阳渐渐升高,秋阳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下来,在画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星星。林夕的画也差不多完成了:画纸上的银杏巷,有金黄的银杏叶、有温暖的阳光、有路过的邻居、有玩耍的孩子,还有站在树下看画的晨光和蹲在他脚边的雪团。整个画面温暖又生动,像是把刚才的美好场景定格在了画纸上,每一处都透着生活的烟火气。

    “终于画完了!” 林夕伸了个懒腰,感觉肩膀有些酸痛。晨光走上前,轻轻帮她揉了揉肩膀,动作轻柔:“累了吧?我们去陈老板的店里吃点东西,正好他说要做南瓜饼。”

    林夕点点头,收拾好画具,和晨光一起往陈老板的杂货店走。雪团跟在他们身后,时不时停下来踩踩地上的银杏叶,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像梅花一样。陈老板的杂货店就在巷口,门口摆着一个烤火炉,里面烤着红薯和栗子,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咽口水。陈老板看见他们进来,笑着迎了上来:“你们来得正好,刚做好的南瓜饼,还热乎着呢,快尝尝!”

    “好啊!” 林夕和晨光异口同声地说,说完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默契。陈老板把南瓜饼端上来,金黄的南瓜饼上撒着一层白芝麻,看起来就很有食欲。林夕咬了一口,外酥里嫩,南瓜的甜味恰到好处,甜而不腻,满口都是香气。“陈老板,您的南瓜饼比外面餐馆的还好吃!” 她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好吃就多吃点!” 陈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又转身从烤火炉里拿出两个烤红薯,“这红薯是我昨天刚从乡下买的,甜得很,你们也尝尝。”

    吃完南瓜饼,晨光主动帮陈老板收拾了碗筷,林夕则坐在烤火炉边,小心翼翼地翻看今天画的画,生怕弄坏了。晨光走过来,坐在她身边,看着画纸上的场景,轻声说:“等银杏叶全黄了,我们一起去巷尾的河边写生吧?我听说那里的秋天有很多芦苇,风吹过的时候,芦苇荡会泛起金色的波浪,很漂亮。”

    “好啊!” 林夕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她抬头看着晨光,他的眼睛里映着烤火炉的光,暖暖的,像盛着一整个秋天的温柔。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晨光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在会议室里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 CEO,而现在,他却成了能陪她一起看秋景、一起画画、一起吃南瓜饼的人。这样的转变,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却又无比庆幸。

    下午的时候,巷里的邻居们提议一起在巷口捡银杏叶,用来做书签。李爷爷找来了几个竹篮,陈老板拿来了剪刀和彩色的绳子,孩子们则跑回家拿来了彩笔和贴纸,一个个兴奋不已。林夕和晨光也加入了进来:晨光负责捡银杏叶,他挑选的叶子都格外完整、金黄;林夕则和孩子们一起,在银杏叶上画画、贴贴纸,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画出好看的图案。

    大家分工合作,不一会儿,竹篮里就装满了金黄的银杏叶。孩子们在银杏叶上画了小金鱼、花蝴蝶、小猫咪,还歪歪扭扭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林夕在银杏叶上画了老银杏树的枝桠,还在旁边写了 “银杏巷的秋天” 几个小字,字体娟秀;晨光也拿起彩笔,在银杏叶上画了一只纸鸢,说是要纪念春天和林夕一起在巷口放纸鸢的日子,画面温馨。

    “我们把这些书签送给来银杏巷的客人吧!”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手里的银杏书签,大声提议。大家纷纷点头赞同,李爷爷笑着说:“好啊,这样一来,更多人就能知道咱们银杏巷的美,知道咱们巷里的热闹了。”

    捡完银杏叶,大家又一起在巷口的老银杏树下拍了张合照。照片里,每个人都手里拿着一片银杏叶书签,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秋阳洒在他们的身上,温暖又惬意。林夕看着照片里的自己 —— 身边是温柔的晨光,周围是熟悉的邻居,每个人的眼里都满是笑意,心里忽然充满了强烈的归属感。她知道,这里就是她的家,是她无论走多远,都会心心念念想要回来的地方。

    傍晚的时候,夕阳渐渐西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下来,给银杏巷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像是童话里的世界。巷子里的银杏叶还在随风飘落,一片又一片,像是在为这美好的一天画上圆满的**。林夕和晨光一起走回画室,雪团跟在他们身后,时不时停下来嗅一嗅地上的银杏叶,尾巴高高翘起,看起来格外开心。

    回到画室,林夕把今天画的《银杏巷之秋》挂在墙上,和之前画好的《银杏巷之春》《银杏巷之夏》放在一起,看着三幅画作,心里满是成就感。晨光帮她烧了热水,泡了两杯菊花茶,淡淡的菊花香弥漫在画室里。两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喝着温热的菊花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时光静谧而美好。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银杏巷见面吗?” 林夕忽然开口问道,眼里带着笑意。

    晨光想了想,笑着说:“当然记得,你当时正蹲在巷口画老槐树,我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打扰了你,你还瞪了我一眼,那眼神像只生气的小猫。”

    林夕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脸颊微微泛红:“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你是谁,还以为你是来旅游的游客,怕你破坏巷里的景致。”

    “后来呢?” 晨光追问,眼里满是温柔的笑意。

    “后来我知道你是晨光,是那个很厉害的 CEO,我还以为你只是偶尔来这里散心,不会再来银杏巷了。” 林夕轻声说,“没想到你后来又来了,还帮我修好了坏了的画架,还陪我一起去河边写生,一起看巷里的四季。”

    晨光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捏,指尖的温度温暖而坚定:“我第一次来银杏巷,就觉得这里很特别,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只有满满的烟火气和温暖。后来见到你,看到你专注画画的模样,就更觉得这里有吸引力了。林夕,谢谢你,让我找到了除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东西。”

    林夕看着他,心里暖暖的,眼眶有些湿润。她知道,晨光说的 “更重要的东西”,是这里的温暖,是邻里间的情谊,更是他们之间真挚的感情。她轻轻靠在晨光的肩膀上,看着墙上的画作,看着蜷缩在脚边的雪团,轻声说:“晨光,我想一直留在银杏巷,用画笔记录这里的每一个春夏秋冬,记录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

    晨光紧紧握住她的手,在她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声音温柔而坚定:“好,我们一起留在这,一起守护这片温暖,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巷口的红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暖红的光透过窗户,照在林夕和晨光的身上,也照在墙上的画作上。画里的银杏巷,有秋阳,有金叶,有温暖的人;画外的银杏巷,也一样 —— 有熟悉的邻居,有可爱的生灵,有相爱的人,还有满溢的温暖。

    林夕知道,以后的每一个秋天,每一个四季,她都不会再孤单。因为她有晨光的陪伴,有银杏巷邻居们的温暖,有热爱的画笔,还有一个充满爱与烟火气的家。而她,会继续用画笔,把这些温暖和爱,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让银杏巷的故事,永远留在画纸上,永远流传下去。

    夜深了,雪团已经蜷在林夕的腿上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呼噜声。林夕靠在晨光的怀里,看着墙上的 “银杏巷四季” 系列画作,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三幅画不仅记录了银杏巷的四季,更记录了她的成长,她的爱情,还有她在这里收获的所有温暖。而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季,更多的故事,等着她用画笔去书写,等着她和晨光一起去经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晨幕林夕不错,请把《晨幕林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晨幕林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