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画展暖场,情满画间

    当《银杏巷之春》的画框最后一颗挂钩卡进展区墙面的凹槽时,林夕长舒了一口气。晨光伸手帮她拂去肩上沾着的灰尘,指尖带着熟悉的暖意:“别太累了,剩下的细节交给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好。”

    林夕点点头,退后两步,目光扫过挂满墙面的四季画作 —— 春日里抽芽的柳枝垂在青石板路上,晨雾中隐约能看见张婶家烟囱冒出的浅白炊烟;盛夏的老槐树枝叶浓密,陈老板的杂货店门口摆着冰镇的酸梅汤桶,几个孩子趴在桶边眼巴巴等着;秋日的银杏叶铺满巷口,她自己蹲在画架前写生的身影藏在树影里,晨光站在不远处提着热咖啡;唯独冬日的墙面还空着,预留的画架上贴着一张便签,写着 “待补:银杏巷初雪”。

    “等下雪了,我们一定要第一个来补画。” 林夕轻声说,晨光握住她的手:“一定。”

    展区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摆放银杏叶标本,透明的玻璃罩里,金黄的叶片脉络清晰,旁边贴着小卡片,写着 “采自银杏巷 19 号老银杏树,2025 年秋”。墙角的音响里缓缓流淌着轻柔的钢琴曲,与展区温暖的米黄色墙面、闪烁的金色灯串交织在一起,竟真有了几分银杏巷的惬意氛围。

    王涛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预展邀请函:“林小姐,明天的预展流程都确认好了,媒体两点半到,观众三点入场,您的邻居们我们也预留了前排的位置。” 他顿了顿,笑着补充,“我刚才看了您的画,越看越觉得温暖,已经跟家里人说好了,周末要带他们去银杏巷走走。”

    林夕接过邀请函,指尖触到卡片上烫金的 “城市烟火气” 字样,心里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她想起刚到银杏巷时,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画画,却没想到会在这里收获这么多温暖,甚至能让自己的画作成为连接银杏巷与外界的桥梁。

    “谢谢您,王老师。” 林夕认真地说,“如果不是您,这些画可能永远只是挂在我画室里的作品。”

    “是您的画本身有力量。” 王涛感慨道,“现在很多画作追求技巧和创意,却少了这份生活的温度。您的画不一样,能让人想起自己身边的温暖小事,这才是最难得的。”

    离开美术馆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街道两旁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灯光照亮了路面上飘落的梧桐叶。林夕和晨光并肩走着,雪团被装在便携猫包里,探着头好奇地打量着路边的夜景。

    “明天要不要穿张婶给你缝的那件银杏叶外套?” 晨光忽然问,林夕愣了一下,才想起张婶上周给她送了一件浅棕色的外套,领口和袖口都绣着小小的银杏叶,针脚细密,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

    “好啊,” 林夕笑着说,“穿那件外套去,就像带着银杏巷的祝福。”

    回到银杏巷时,巷口的红灯笼已经亮了。张婶正站在自家门口张望,看到他们,连忙迎上来:“小夕,晨光,你们回来啦!明天的衣服我给你熨好了,放在你画室的沙发上,记得明天早上穿。”

    “谢谢您张婶,您太细心了。” 林夕感动地说,张婶摆摆手:“跟我客气啥,明天是你的大日子,肯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对了,我明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煮粥,你们早点来吃,垫垫肚子。”

    李爷爷也从家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小夕,这是我今天去巷尾采的野菊花,晒干了泡菊花茶,明天你带去美术馆,润嗓子。”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我还写了两幅字,明天想送给你,就当是祝贺你画展顺利。”

    林夕接过布袋子,里面的野菊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她知道李爷爷年轻时是中学的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只是后来年纪大了,很少再动笔。这次为了给她祝贺,特意写字,肯定花了不少时间。

    “李爷爷,您太客气了,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的。” 林夕认真地说,李爷爷笑着点头:“只要你喜欢就好。”

    回到画室,林夕果然在沙发上看到了那件银杏叶外套。她拿起外套,贴在脸上,能闻到淡淡的洗衣液香味,还有阳光的味道。雪团从猫包里跳出来,蹲在沙发旁,仰头看着她,尾巴轻轻晃动。

    “明天你也要乖乖的,不能在美术馆里乱跑哦。” 林夕揉了揉雪团的头,雪团 “喵” 了一声,像是在答应。

    晨光帮她把画具整理好,又把明天要带的创作笔记放进背包里:“别紧张,明天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林夕点点头,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巷口的红灯笼。灯光透过窗户,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她画里的银杏巷夜景。她忽然觉得,明天的预展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和这些温暖的人一起,分享银杏巷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林夕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她睁开眼,看到晨光正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本画册,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他身上,画面温暖得像一幅画。

    “醒了?” 晨光抬头,笑着说,“张婶刚才打电话来,说粥已经煮好了,让我们过去吃。”

    林夕连忙起床,穿上张婶给她缝的银杏叶外套,对着镜子照了照。浅棕色的外套很合身,领口的银杏叶刺绣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显得格外精致。雪团蹲在镜子旁,仰头看着她,像是在夸赞她好看。

    “走吧,去张婶家吃粥。” 林夕笑着说,晨光拿起她的背包和雪团的猫包,跟在她身后。

    张婶家的粥已经盛好了,放在桌上冒着热气。粥里放了红枣和桂圆,香甜软糯,一口下去,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张婶还炒了几个小菜,有凉拌黄瓜、炒青菜,还有林夕爱吃的酱萝卜。

    “多吃点,明天要跟很多人说话,消耗大。” 张婶不停地给林夕夹菜,林夕的碗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张婶,您也吃啊。” 林夕连忙说,张婶笑着点头:“我吃着呢,你不用管我。”

    吃完粥,李爷爷也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卷轴,还有一个装着菊花茶的保温杯。“小夕,这是我给你写的字,你看看喜欢吗?” 李爷爷打开卷轴,上面写着 “巷暖情深” 四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赠林夕小姐,贺画展之喜”。

    “太好看了,李爷爷,谢谢您。” 林夕惊喜地说,李爷爷把卷轴递给她:“喜欢就好,我已经装裱好了,以后可以挂在你的画室里。”

    陈老板也推着自行车来了,车筐里放着几个刚烤好的南瓜饼:“小夕,给你带的南瓜饼,路上饿了可以吃。”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要看着杂货店,不能去看你的预展,等周末一定带着家人去美术馆。”

    “没关系陈叔,您能支持我,我就很开心了。” 林夕接过南瓜饼,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陈老板的杂货店是巷里人的便民点,每天都要开门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出门。

    “那我们先走了,下午给您发照片。” 林夕说,陈老板点点头:“好,路上小心。”

    林夕和晨光带着雪团,还有张婶、李爷爷,一起往公交站走去。巷里的孩子们也来了,手里拿着自己做的银杏叶书签,叽叽喳喳地跟在他们身后:“林姐姐,我们也要去美术馆,给你加油!”

    “好啊,我们一起去。” 林夕笑着说,孩子们欢呼着围了过来,把手里的书签递给她:“林姐姐,这是我们给你做的书签,祝你画展顺利!”

    林夕接过书签,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上,画着可爱的小图案,有小猫咪、小太阳,还有银杏巷的老银杏树。她小心翼翼地把书签放进背包里,像是珍藏着一份份珍贵的礼物。

    公交车缓缓驶来,孩子们兴奋地跳上公交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美术馆的样子。张婶和李爷爷坐在前排,李爷爷时不时跟旁边的乘客聊起林夕的画展,语气里满是自豪。

    林夕和晨光坐在后排,雪团趴在她的腿上,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晨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别紧张,你看,大家都在支持你。”

    林夕摇摇头,笑着说:“我不紧张了,能和大家一起去,我觉得很开心。”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多分钟,终于到了美术馆所在的文化广场。广场上已经有不少人在散步,看到他们一行人,尤其是几个拿着银杏叶书签的孩子,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王涛早已在美术馆门口等候,看到他们,热情地迎上来:“林小姐,张阿姨,李爷爷,孩子们,快里面请!”

    走进美术馆,孩子们立刻被大厅里的大型雕塑吸引,忍不住小声惊呼。张婶和李爷爷也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时不时小声讨论着墙上的画作。林夕看着他们的模样,忽然觉得,带他们来美术馆,不仅是让他们看自己的画,更是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这或许也是一种收获。

    来到 “城市烟火气” 展区,孩子们立刻跑了过去,指着《银杏巷之秋》里的巷口:“快看!这是我们巷口的老银杏树!”“还有陈爷爷的杂货店!”“林姐姐,你画的自己好可爱啊!”

    张婶走到《银杏巷之春》前,看着画里晨雾中的炊烟,眼眶微微泛红:“这画里的炊烟,跟我每天早上做饭时冒的烟一模一样。” 她顿了顿,笑着对林夕说,“没想到我每天的日常,也能被画得这么好看。”

    李爷爷则站在《银杏巷之秋》里画眉鸟的画面前,久久没有说话。林夕走过去,轻声问:“李爷爷,您怎么了?”

    李爷爷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画里的画眉鸟,跟我的那只一模一样,连叫的样子都像。” 他顿了顿,补充道,“你把我们的生活都画进了画里,真好。”

    这时,几个媒体记者走了过来,看到林夕,连忙迎上来:“请问是林夕小姐吗?我们是市电视台的,想采访您一下。”

    林夕有些紧张,下意识地看向晨光。晨光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轻声说:“别怕,我在。”

    林夕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好,请问吧。”

    “您的《银杏巷四季》系列画作非常温暖,请问您创作这些画的灵感是什么呢?” 记者问。

    林夕看向展区里的张婶和李爷爷,还有正在讨论画作的孩子们,笑着说:“我的灵感来自银杏巷的生活。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到邻居们的温暖 —— 张婶清晨送来的热粥,李爷爷笼里画眉的鸣叫,孩子们巷口的嬉笑,还有我爱人的陪伴。这些平凡的小事,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

    记者又问:“您希望通过这些画作传递什么呢?”

    “我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到身边的温暖。” 林夕认真地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身边的美好,我想通过这些画告诉大家,平凡的生活里也有很多温暖的瞬间,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记者们被林夕的真诚打动,也对银杏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周末要去银杏巷走走。

    下午三点,预展正式开始,观众们陆续走进展区。很快,《银杏巷四季》系列画作前就围满了人,大家小声讨论着,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这画里的场景好熟悉啊,像我小时候住的巷子。”

    “你看这细节,连银杏叶落在青石板路上的样子都画得这么真实。”

    “我最喜欢这幅秋景,金黄的银杏叶看着就很温暖。”

    “听说画家就住在这个银杏巷,我周末一定要去看看。”

    林夕站在一旁,听着观众们的讨论,心里满是欣慰。晨光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看,大家都感受到了你画里的温暖。”

    林夕点点头,忽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银杏巷之秋》里的雪团:“妈妈,你看这只小猫好可爱,跟我们家的猫一样。”

    小女孩的妈妈笑着说:“是啊,这画里的小猫很可爱,画这幅画的阿姨一定很喜欢猫。”

    林夕走过去,笑着对小女孩说:“这只猫叫雪团,就住在银杏巷,如果你周末去银杏巷,说不定能看到它哦。”

    小女孩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周末一定要去!”

    看着小女孩兴奋的模样,林夕忽然觉得,自己的画作不仅传递了温暖,还能给别人带来期待和快乐,这或许就是画画的意义。

    预展进行到一半时,王涛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林小姐,有几位观众想跟您聊聊,他们都是美术爱好者,很喜欢您的画。”

    林夕点点头,跟着王涛走到一群人面前。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笑着说:“林小姐,您的画很有生活气息,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住的老巷子。我也是个画画的,退休后就很少动笔了,看了您的画,我又想重新拿起画笔了。”

    “谢谢您的认可。” 林夕感动地说,“能让您重新想画画,是我的荣幸。”

    另一位年轻的女孩说:“林小姐,我是一名设计师,每天都在对着电脑做设计,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温暖了。看了您的画,我决定周末去银杏巷走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生活。”

    林夕笑着说:“欢迎你去银杏巷,那里的邻居们都很热情,你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预展快结束时,张婶拉着林夕的手,小声说:“小夕,我刚才跟几个观众聊了聊,他们都很喜欢银杏巷,还问我能不能在银杏巷住几天,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

    林夕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当然可以啊,我们巷里有几家民宿,环境很好,下次可以推荐给他们。”

    李爷爷也走过来说:“我刚才跟一位老先生聊了聊,他也是个戏迷,说下次要跟我一起在巷口听戏呢。”

    看着大家开心的模样,林夕忽然觉得,这次画展不仅是她个人的一次展示,更是银杏巷走向外界的一个开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银杏巷会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烟火气的地方,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感受生活的美好。

    傍晚时分,预展结束了。观众们陆续离开,不少人在离开前还特意跟林夕道别,说周末要去银杏巷看她。展区的工作人员开始收拾东西,王涛走过来,脸上满是笑容:“林小姐,这次预展非常成功,很多观众都反馈说您的画是这次画展最温暖的作品。”

    “谢谢您,王老师。” 林夕说,“如果不是您的帮助,这次预展也不会这么顺利。”

    “是您的画本身有力量。” 王涛感慨道,“我已经跟馆长商量好了,准备把您的《银杏巷四季》系列作为这次画展的重点推荐作品,放在美术馆的官网首页。”

    林夕惊喜地说:“真的吗?太谢谢您了!”

    “应该的。” 王涛笑着说,“对了,下周我们会举办一个画家交流会,想邀请您作为嘉宾参加,跟大家分享您的创作经验,您愿意吗?”

    林夕看了看晨光,晨光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她点点头:“好,我愿意。”

    离开美术馆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文化广场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亮了路面。林夕和晨光带着雪团,还有张婶、李爷爷,以及孩子们,一起往公交站走去。

    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经历,叽叽喳喳的声音像清脆的风铃。张婶和李爷爷也在小声聊着今天在美术馆看到的画作,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 张婶笑着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去美术馆,还能看到小夕的画挂在里面。”

    “是啊,” 李爷爷点点头,“小夕给我们银杏巷争光了。”

    林夕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今天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银杏巷人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的温暖和支持,她也画不出这么多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

    回到银杏巷时,巷口的红灯笼已经亮了。陈老板正站在杂货店门口张望,看到他们,连忙迎上来:“怎么样?预展顺利吗?”

    “顺利!非常顺利!” 孩子们抢先回答,“很多人都喜欢林姐姐的画,还说周末要来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晨幕林夕不错,请把《晨幕林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晨幕林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