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凤鸣山(17)

    书页只晒了两日,慕少微便学完了字。

    等妇人收起书页,重新缝成册子,她的蛇尾也在棺木内刻下了最后一个字。

    借着日光的昏黄,她注视着一长板的刻文,静默无声。

    蜕皮三次,她的蛇尾已如金石坚韧,具备刀剑之利。而发霉的木板软烂如纸,哪抵得住蛇尾的锋利,是以她流畅地书写下去,笔锋没有丝毫凝滞。

    一瞬情景流转,仿佛回到了她手握长剑为宗门后辈题字的时光。

    然,最后一笔落下,大能剑意不出,天地异象全无。昔日与同门相处的光景似梦幻泡影,一戳即破,留不得也留不住。

    明明是一样的字,一样的笔锋,一样的轻重,却像是隔着一条跨不过的冥河,徒留她的前世今生落在生与死的两岸,沉默对峙。

    日头西斜,光影拉长。她从寂静中回神,重踏喧嚣的凡尘。

    过去的尊荣就让它过去,她放下了。

    现在,她的眼光只落在能掌握的地方。

    棺板刻字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个。不重复,不复杂,即使发音变换也依旧朗朗上口,这正是开蒙用的千字文无疑。

    默读、背诵、书写,她很快学会了全部。

    而后,她将它们打乱重组,结合利诱人的话和最简单的引气诀,一遍遍在脑中推演遇到有缘人后的场景。

    先不提“没有测灵盘怎么找灵根者”的事,假如她有幸找到人,那她该如何利诱对方?

    村里的孩子讲实在,要的是亲眼所见、触手可及的好处。若是她能秀一两手戏法,用华而不实的术法唬住孩童,没准对方真能成为她的同党。

    可她施不出法术,唯一能拿出手的戏法大概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把自己打个结……

    得,干不了。

    而大户人家的孩子她接触不到,高门贵族更不必想。就算运气好碰上了,那批要什么有什么的少爷小姐也未必看得上她给的好处。

    即使真遇上个愿意修仙的——好吧,她搜遍长老惯用的套路,似乎只有一句:“老朽观你骨骼惊奇,日后必成大器,正好我这里有一本惊世功法适用于你,只要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喊一声师父,我就收你入山门,早登大道。”

    可这一套放在她身上……不妥也不行。

    凡人中的多数都惧怕蛇,遇上蛇的第一反应是驱赶和打杀,哪会给她接近的机会,更别提有耐心看她写字,还写一长串,做梦呢!

    不过说到做梦,她倒也见过托梦收徒的方式。

    有些大能一旦卡在修炼的瓶颈,就会选择入红尘炼个心。他们会化作山野樵夫、江湖方士、脏臭乞丐,来凡间感受人心百态、世情冷暖,以此感悟天道,冲击关窍。

    但入世一久,他们难免会遇上一些没被宗门发现的惊才绝艳之辈。

    这爱才之心一起便想收徒,可修仙之于凡人如同神话,谁会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谁又愿意舍弃凡间烟火,去那虚无缥缈之地寻一个求而不得的长生呢?

    谁也不信。

    直到入梦传道一出,家中人人都梦见同一位道人,那就由不得人不信了。

    据她所知,用入梦术收徒极易成功,也适合装神弄鬼,让凡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深信不疑。

    可这法子搁她身上也不好使,老问题,她使不出术法,怎么去托梦?

    细想之下,她似乎只能当一辈子凡蛇,无任何出路了。

    并且这“出路”也不算出路,若是利诱一个人得先“收徒”,那之于他们双方都不是好事,甚至会牵涉到更多的因果。

    让她想想,再想想……

    蛇尾缓慢地敲击木板,她看着棺材板上的字,忽然心生一计。

    *

    慕少微把引气诀刻在了棺材里。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只一千个字的轮换排布无法写完一整卷引气诀,其中有不少空缺处,需要她学会新字才能填上。

    看来接下来的日子有事干了,还得干很久。

    她不打算把引气诀藏着掖着,而是决定在刻录完之后便立马引人发现。

    无论是清明上坟,还是幼童玩闹,只要瞧见蛇从棺木里爬出来,总会掀开棺材板看上两眼。如此,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修真功法不比武功秘籍,它的门槛更高,习得的难度更大,入道者必须兼具耐心、灵根和悟性这三样基础,少一样都不行。

    她没有测灵盘,无法辨出凡人中谁有灵根。那么她干脆不找了,直接公开引气诀,由着这群凡人去悟去学,让他们自行筛选。

    但凡其中有一人成功,这个人迟早会重回棺木之地,来到她的面前。

    毕竟,引气诀只能引气,而引气后该怎么修炼的功法可是全在她脑子里。

    她并不怕引气诀的流出会引起凡间的异动,因为凡人中的灵根者万中无一,有灵根还能引气入体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得了引气诀只会弃之如敝履,而不是如获至宝。

    故而,在仙宗收徒大典之前,那个有缘人若是想在凡间修炼,就必须与她合作,没得选。

    合作需要交流,交流就能利诱,只要对方不是个蠢货就会在交谈中明白——她是一个凡人能得到的最大机缘。

    之后,对方保她性命,她助对方修行,想来有个人鼎力相助,为她寻来人参鹿茸等物,那她一条小蛇就算命短,估计也能靠着这些灵物捱到收徒大典的那天。

    心里有了章法,她便在月色下游出棺木,前往村中的“大户”家。

    犬吠响起,鸡鸭乱叫,她不为扰人清梦而愧疚,只为在桌案上发现一册三字经而感到欣喜。

    孩童已睡,呼吸浅浅。

    慕少微的蛇眼在黑暗中依然能视物,她盯了他一会儿,确定这孩子不会醒,便抬起蛇尾,借着外头的月光轻轻翻开书页。

    一字一句,依次对照。一夜过去,她为引气诀又填上了一些字。

    不过,这还是不够。

    翌日,孩童睡醒,见案上书册尚未整理,便慢吞吞地过去把书塞进书袋。

    不料一拿起书册,他就闻到了一股浅淡的腥味,不明显,但确实有。

    他皱了皱眉,没想太多。将书塞进袋中,他在灶上取过两个馍馍,很快爬上牛车随父亲去往镇上。

    “阿爹,我的书有点腥,是被壁虎爬过吗?”

    “腥?”汉子想了想,“可能是那个水缸的水不干净,书一泡就出味儿了。”

    “那我还要教他们识字吗?他们把我的书扔进了水缸里。”

    “要的。”汉子道,“同个村子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教人识字是人情,你要让他们欠你,往后才能敬你。”

    “爹,我不懂。”

    “傻孩子。”汉子笑道,“你真以为他们不出束脩,不去学堂,能跟你学得一样吗?”

    “你只是教他们识几个字,却得到了乡亲送的不少东西,而这些,我们正好给你先生送去,让他多照看你。”

    “你要是读书有本事,来日童生秀才举人都是你,你大可离开村子,村人还得跪你。”

    “你要是没本事读书,也能回村里做个教书匠,乡亲们都会养你,一辈子的吃喝也不愁了。”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当爹的谆谆教诲,做儿子的似懂非懂地听着,谁也没想到行至半路时,牛车板下会掉落一条蛇,而这条蛇一闪身便消失不见了。

    慕少微离开村子,为的是进入野林捕点别的吃食,她实在吃腻了老鼠和蜈蚣。

    岂料这对父子这么能讲,一路上全是他们的说话声,而今天,她居然能听懂个七七八八。

    能听懂是好事,可惜内容经不起细听,总让她想起修界的事。

    这“大户”家的孩子就像小宗门长老的子女,一出生占了好位置,往后便都是好位置。

    他们只消露出一点资源,普通弟子便会为他们鞍前马后。个别会钻营的会拿着好东西孝敬长老,结果长老回头就把他们的“孝敬”打包送给了子女的师尊,一滴血未出便为子女搏得了额外的关照。

    末了,子女混得好平步青云,混不好就重回宗门当个长老,左右会有弟子孝敬。

    他们是不愁了,可普通弟子呢?

    普通弟子就活该一辈子当干柴,在小宗门的熔炉底下烧吗?

    啧,凡间与修界不愧都是人呆的地方,连各方计较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村人的孩子回来当个教书匠兴许真能扶持村人,养出一代代读书人;而长老的子女回来当长老,只会做一辈子蛀虫,还不如死在外边得了。

    这么一想,有些修士真是连凡人也不如。

    *

    费了半日,她重回野林。

    盐地太远,出生地多鹰,她只能在边缘找些吃食,最好是鸟蛋、蛙或幼兔。

    但寻寻觅觅,一无所获,野林边缘的吃食就像野菜一样,早就被人挖光了。

    无奈,她只好往深处进去些,行动间也愈发谨慎。本以为要等天黑了才能吃上饭,怎知风向一变,她便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风中浮动着细微的粉末,蛇信一吐便沾上,滋味可口,就是有些干。

    这是什么?好香!

    蛇头一转,她追着粉末而去,最后在一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一棵庞大的榆树。它半树葱绿,半树腐朽,而在它的腐烂之处长着一株成熟的灵芝,颜色棕红,极美。

    风一来,灵芝轻摇,扇子般的盖上飞起一阵粉末,随风前往不同的方向。

    看一眼树上有无鹰巢,再远眺崖外是否盘旋着鸮鸟,待确定二者皆无,慕少微当即咬牙一纵身,愣是从陡峭的崖壁上蜿蜒而下,冲向灵芝。

    地宝难得,可遇不可求。

    先不管下来了要怎么上去,总之灵芝不吃到嘴里真是蛇生白搭!

    她成功地把自己挂在了树上,艰难地够到了灵芝。当她爬上灵芝盖时,蛇尾立刻扎入其中固定蛇身,以免被风卷下山崖。

    伸出蛇信,她吞吐着灵芝粉末。接着一点一点扒开灵芝的肉,凭着密集的蛇牙撕咬起来。

    些微的灵气涌入,从食道贯入蛇身,舒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升龙不错,请把《升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升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