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工业的骨骼

    夜色中,依然带着寒意的春风,吹动着刚刚冒出来一点点绿意的枝头左右摇摆着。

    深邃的天空万里无云,星河仿佛是镶嵌在一大块墨玉上的无数钻石,闪烁着他们的光芒。

    陈常在的窑洞中,煤油灯依然在亮着。

    看着窗户上的倒影,王玲摇了摇头,轻轻的推开了窑洞的大门,迈步走了进去。

    “常在哥,很晚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你每天都睡这么晚,早上又起那么早,身体怎么吃的消。”

    “哦,王玲来了,你怎么还没有睡?

    我没事,习惯了,再说我还年轻,也不是熬夜,没关系的。

    倒是你,女孩子还是要少熬夜多睡觉才好的。”

    陈常在放下了还在画图的笔,看着王玲笑着说道。

    看到陈常在桌子上的水都凉了,王玲把水端出去倒回了水缸里,又从外屋灶上温着的水壶中给他倒了一碗热水端了过来。

    放到了工作台边上的小桌子上。

    她知道陈常在画图的工作台上,除了画图纸和铅笔之外,是什么都不能放的。

    尤其是水,万一水洒到了图纸上,那图就白画了。

    放下了水碗,王玲说道:“喝口热水吧常在哥,我其实也是要睡了,只是看着你的灯还亮着就过来看看。

    马上我就回去睡了。”

    “嗯,那你就赶快去睡吧,明天你也还要工作,我画完这点也睡了。”

    “嗯,那记得早点睡,不要太晚了啊,我去睡了。”

    看着王玲笑着走了出去,陈常在也笑了起来。

    两个人说的话不多,但是那种感情是很真挚的。

    王玲就住在陈常在隔壁的窑洞。

    这一个大院,有五口窑洞,院门那里还有着双岗的哨兵,陈常在倒是不担心王玲夜里的安全。

    听到了王玲的关门声,陈常在端起来王玲倒的热水,喝了一口,感觉身体瞬间暖和了许多。

    放下水碗,转过了身子,他又开始继续画图了。

    工业是一个体系化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两个机械设备的出现,就能解决一切的。

    现在,在吴家堡这里,虽然已经能够生产蒸汽机、机床和柴油机了。

    但这其实也只是土办法在手搓而已。

    距离真正的工业化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现在只是刚刚睁开了工业化的眼睛而已。

    不过只要睁开了工业化的眼睛,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的。

    工业化的骨骼是什么?

    钢铁、钢铁、还是钢铁。

    没有钢铁就没有工业化。

    而现在包括吴家堡在内,所有部队控制的范围内,虽然建起来了很多的小高炉和炒钢池。

    但这种因陋就简的冶铁炼钢的方法,如果是放在古代,或许是非常了不得的。

    但是在面对现代工业的时候,它的低产量,低质量、高能耗的问题,是谁也回避不了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起来一座初级的,正真的半自动化小高炉和炼钢厂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吴家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这让陈常在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那时候真的是一穷二白,要什么都没有。

    现在已经有了蒸汽机作为主动力源,又有了柴油机作为副动力源。

    那么建起来一个日产生铁三百吨的高炉,已经是可行的了。

    这种高炉在后世是绝对需要淘汰的小高炉,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这绝对算得上是高大上的了。

    在这个已经被搞得乱七八糟的狗屁国家里,现在日产生铁最高的铁厂。

    却是在小日本霸占的东北土地上,建起来的昭和制钢所。

    这个钢厂日产生铁一千三百多吨,钢六百多吨。

    而这个昭和制钢所,就是鞍钢的前身。

    陈常在每次想到这些,都会痛骂一顿那个躲在西安的小六子。

    这个花花公子wbd,祸国殃民,给东北人身上烙上了永远都洗刷不掉的耻辱。

    不过骂是骂不死人的,想要复仇,只能真刀真枪去干。

    而陈常在自己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提高钢产量。

    在钢铁阵地上,要先立于不败之地。

    他现在设计的这个高炉,虽然不是后世什么先进的高炉,最多也就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但是这样的高炉,却是他现在能够真正实现的。

    像后世钢厂那样先进的高炉,他现在是想都不敢想。

    而有铁无钢,那怎么能够让工业的骨骼更坚硬。

    那样的钢铁工业是缺钙的。

    后世钢厂对于各种钢材的冶炼,已经玩出花来了。

    不过陈常在现在却玩不出来什么花。

    他现在只要能够把他上辈子工厂里那个,早就被淘汰的空气侧吹转炉给弄出来,就非常满意了。

    至于氧气顶吹转炉。

    现在还是等等吧。

    那氧气顶吹转炉,炼一炉钢所需要的氧气,他按着现在的条件,半年都做不出来。

    一个三吨级小型的转炉,炼一炉钢,用氧气去吹,就得需要一千三百瓶标准瓶的氧气。

    现在要是搞那个,那可是要了陈常在的亲命了。

    所谓的转炉,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向一侧倾倒铁水的大铁桶。

    你可以想象一个锥形铁桶,有左右两个吊耳轴,铁桶就可以左右旋转,把桶里的铁水倒出去。

    而氧气顶吹,就是有一根管子伸进了桶里的铁水中,向里面吹氧气。

    让氧气助燃铁水,再次清除铁水里的杂质。

    而空气侧吹,是那个向铁水中吹气的管子不在上面,而是在侧面圆周布置了几个吹气管。

    斜向往铁水中吹泡泡,以助燃铁水。

    为什么不用顶吹空气?

    主要是空气中有很多的杂质,比如氮气。

    用顶吹杂质排放慢,会降低炉温影响质量,侧吹则会好不少。

    但相对氧气顶吹还是差了很多。

    而且转炉炼钢并没有其他热源,钢水本身就是转炉的唯一热源和燃料。

    当然是氧气越多,钢材料的质量就越好了。

    不过想建起来这样的一座小钢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说那个高炉。

    他的炉膛底座直径就达到了九米。

    炉腰也有八米。

    进料的炉喉都有五米。

    整个高炉的高度接近三十米。

    再加上送料的轨道车,进料钟、顶封口、排烟道、地面铁水出料布局,链接炼钢转炉的轨道。

    炼钢房里的布局,从通风,到进料、到出料,到出渣。

    以及动力源的布置,是否会互相影响。

    方方面面,哪里都必须要考虑到。

    任何一个地方考虑不周,就有可能是安全隐患。

    而这一切在设计图纸上,就必须要体现出来。

    陈常在边挠着脑袋,边认真的思考,边把脑海中的钢铁厂画到图纸上。

    不知不觉中,天都已经亮了。

    当王玲小心翼翼的推开了陈常在的房门,走进了里屋时。

    她看到的是,已经趴在工作台上打着轻微鼾声的陈常在。

    他披在身上的棉衣已经落在了地上,却浑然不觉。

    看到了陈常在的样子,王玲的眼睛不禁一红,眼泪禁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不过她还不敢出声,只是把棉衣捡了起来,轻轻的披在了陈常在的身上。

    然后把外屋已经灭了的灶坑重新点燃,让火炕热起来。

    这样窑洞里还能暖和一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不错,请把《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