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重锤,工业真正的重锤

    “老师,老师,成功了,老师,我们成功了。”

    就在陈常在还在给领导和两位政委,讲解钢厂建设和生产过程的时候。

    窑洞外的院子大门那里,突然传来了他学生的大喊声。

    “常在,是什么成功了?”领导好奇的问道。

    “听声音应该是王锦华的声音,他是化学实验室的学生,现在正配合做高压软管的实验。

    我槽,高压软管成功了。”

    刚反应过来的陈常在,连鞋子都没有穿,一下就跳到了地上,大步的就向外跑去。

    “高压软管,是什么东西?”领导这时看向了何政委。

    何政委刚开始也没反应过来。

    他看到陈常在跑了出去时,还愣了一下,等领导问的时候,他也反应过来了。

    也是大喊了一声“成功了。”

    说完他都没回领导的话,也是跳到地上就跑了出去。

    领导这时看向了刘政委,刘政委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领导,别看我,我也不懂。”

    “那咱们也出去看看吧,顺便把他们的鞋带给出去,这两个家伙,鞋都没穿就跑出去了。”

    等到领导和刘政委穿上了鞋,然后一人拎着一双鞋出了窑洞之后。

    就看着陈常在和何政委只是穿着袜子,站在院子中间,他们周围围着四个人。

    而这些人的眼睛,都在看着陈常在手中拿着的一根中间是黑色,两头是两个铁疙瘩的管子。

    “我说你们两个,大小也是个领导了,遇到什么事有点静气行不行。

    赶快把鞋穿上,不然小心着凉了。”

    领导把陈常在的鞋放到了他的脚下时,笑着说道。

    而陈常在这时却好像没有听到似的。

    对领导说道:“领导,我说我们一年之内。

    就可以批量的制造步枪枪管,和轻重机枪枪管。

    两年之内就可以制造,一百毫米以下的,身管火炮的炮管了。

    你信吗?”

    “你说什么?”

    听到陈常在的话后,领导差点没有一屁股坐到地上。

    要不是刘政委及时扶了一下,领导非得摔个趔趄不可。

    “你再说一遍,你刚才说什么?”

    陈常在这时候却咧着嘴笑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的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生产重锤了。

    不是那个死笨死笨的,还不能砸出来重机枪枪管的大铁锤。

    而是真正的工业重锤。

    真正的工业重锤,领导您知道吗?是工业重锤。

    锻压机,锻压机您知道吗?

    那种能够砸出来一千吨压力的锻压机啊!

    就像是揉面团一样的,把钢铁揉成任何形状的锻压机。

    只要有了这个,我们锻造枪管炮管的精钢,就再也不会受到限制了。

    我们就真的能够造出来坦克和飞机的曲轴了。

    有了它,我们的钢铁就能变成真正的精钢。

    真正的精钢。”

    陈常在现在的状态状若疯狂。

    而领导这个时候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枪管,炮管,飞机,坦克。枪管,炮管,飞机,坦克~”

    好像是喃喃自语似的,说着说着领导就笑了,可是笑着笑着却又有眼泪流了出来。

    不只是领导,院子里的所有人都笑了,都是流着泪笑的。

    陈常在这个不大的窑洞中,几乎已经被挤满了。

    炕上坐着的,在地上凳子上坐着的。

    挤挤擦擦的八个人都在他的小窑洞里了。

    “领导,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我的学生。

    他叫王锦华,是在化学试验室中,主攻石油提炼物的。

    最简单的就是说,他主攻的方向,就是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我们需要的物质,比如橡胶。

    他和肖志强主攻的是两个方向。

    这位叫陈成山,他是钢铁实验室的,他主攻的是钢铁冶炼。

    这位叫吴志凯,他主攻的是机械制造。

    这位叫张煜晨,他主攻的金属化学。

    从最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他们下达了一个任务。

    就是制造出来这么一根管子。”

    说到这里时,陈常在就把那根,始终握在自己手里的那个根黑色的管子,给举了起来。

    “这根管子?”

    领导很是疑惑的把这根管子给拿了过来。

    这根黑色的管子并不长,也就是三十多厘米的样子。

    两边是活动的,有着内丝的螺母。

    从这个可以活动却掉不下来的螺母里面,可以看到一个中空的金属锥形头。

    这是管子的管头。

    领导看不懂这个管头为什么会弄成这样的形状。

    但是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是有着他的道理。

    螺母的后面的管子上,有一小段是金属皮的。

    那上面,应该是用什么东西,给紧紧的压出来的花纹。

    把这个金属管头,给压合咬死在了中间这根黑色的管子上了。

    而最神奇的是中间这段的黑色管子。

    管子很硬,但是使劲掰,却能给它掰弯。

    摸上去,这个管子的表面既不是皮子的,也不是金属的。

    领导感觉这东西有点像汽车的轮胎,但是他却不敢确定。

    于是领导看向了陈常在。

    陈常在这时却没有回答领导的疑问。

    而是对始终笑着坐在那里的四个学生说道:“你们谁给领导讲解一下这个管子?”

    四个二十多岁,最大的也没有超过三十岁的人,都是互相推诿着,谁也不想去做解说员。

    这时陈常在说道:“锦华,你的年纪最大,你来说吧。”

    眼看推脱不过,王锦华说道:“好的老师,那我就给领导解释一下吧。

    领导,这根管子,按着老师说的,它叫高压液压软管。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让液压油,在极高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的通过这根软管之中。

    而这根软管不会爆裂。

    还要求这根软管有着极好的柔韧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的活动而不会断裂。

    这样的软管还要耐油、耐腐蚀、耐高温,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

    还不能改变它内部的状态。”

    领导听的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但他却什么都没有问。

    因为现在他真的不知道问什么。

    王锦华这时接着说道:“我们看过教科书上说,在国外这种高压液压软管已经出现了。

    可是我们国内却还不能,或者说,根本就没人能够生产这种高压液压软管。

    这根看着平平无奇的管子,它的内部需要的是,从石油里提取化合后制成的丁晴橡胶。

    这也是国外几年前就有的,可是我们没有。

    而这根管子外部用的,还是从石油里面提取化合出来的聚氨酯。

    老师说外国已经有科学家研究出来了。

    它的中间夹着的是合金钢丝。

    这种合金钢丝,可不是普通的钢丝,它的韧性非常强。

    这方面是陈师弟和张师弟的长项。

    而这根管子现在最需要用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说的千吨级油液锻压机上。

    只要有了这种千吨级的锻压机。我们就能够造出来自己的机枪大炮,飞机坦克了。”

    “厉害,厉害啊。你们竟然已经突破了外国人封锁我们的技术难关,你们都是大功臣啊。”

    领导虽然听完这些之后,似懂非懂,但是他听懂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个看着简单的管子。

    外国人已经有了。

    可是在国内却没有。

    现在却被这几个年轻人把这些东西给做出来了。

    这难道还不厉害吗?还不是功臣吗?

    这时候王锦华却说道:“领导,我们可算不上是什么功臣。

    其实老师早就已经把制备这些材料的路径,给我们说的很清楚了。

    而我们只要按着老师给我们指明的路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那么我们早晚有一天都能走到终点的。

    所以,老师才是最大的功臣。”

    陈常在听了王锦华的话后说道:“你们不要太谦虚了。

    我算是什么功臣。

    我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听一个学校请来临时讲课的外国教授,说过这么一个过程而已。

    但是知道这个过程,和能把这个过程走完。

    那是天差地别的。

    现在即便是让我,去走你们这半年多来,走过的无数实验的路。

    我也未必能够做出来你们现在的成果。

    现在这跟管子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了?”

    其实陈常在教给他学生们的,确实是一些制备试验的路径和方法。

    而且有些东西,是现在还没有出现的东西。

    比如软管内部耐油性更好的丁晴。

    比如钢丝夹层。

    比如这根软管上用的聚氨酯,这是1937年才被国外合成出来的。

    现在是1936年,陈常在就让王锦华给合成出来了。

    可以说,现在这根高压液压软管,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压软管。

    不管是材料还是制造方法。

    但是陈常在对于这些东西的制造方法,也只是限于知道而已。

    这些毕竟不是他的专项。

    但是他后世那时候,想要考上高级工程师,所需要涉猎的方方面面可是太多了。

    你虽然可以做不出来。

    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这里面都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做到的。

    不要以为高级工程师的那个本本,是那么好拿的。

    而作为技术员出身,从技术员干到总工程师,又干到生产副总的他。

    如果没有就过硬的技术和基础知识,不能深入了解军工厂内部所有设备的原理和细节,他凭什么以技术员的出身上位。

    而锻压机,不过是他们军工厂中的一个设备而已。

    “老师,现在这根管子,在五十七兆帕的时候坚持了一分钟

    在二十五兆帕,进行连续冲击试验时,坚持了两万次。

    现在这根管子在二十二兆帕的压力内,完全可以在寿命期内长时间使用。

    这一切,还都归功于吴师弟他们。

    他们按着老师你说的方法造出来了,用蒸汽机加二级减速机带动的,那种柱塞式高压油泵,打出来了这么巨大的压力。

    否则我们也无法完成这些试验。

    虽然这些材料现在还是实验室产品,数量不多。

    但是想要满足老师您,制造的锻压机的需求,还是能够满足的。”

    陈常在听了王锦华的话后,先是摇了摇头说道:“我说了。

    我告诉你们的只是理论。

    现在能够成功,这主要还是你们自己真的下了苦功夫。

    是完全用你们的努力换来的,和我的关系不大。

    其次,你们能够在实验室里,就能满足我想做的锻压机的需求,我很欣慰。”

    看着他带出来的学生们,现在已经一个个的都有了他们自己的成果。

    陈常在确实是非常欣慰。

    当初陈常在之所以让他的学生们,想办法做出来了这根软管再去制造锻压机。

    而不是直接用现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安全性更好的硬管连接。

    那是因为用硬管连接,对于现在这里来说,技术性太过复杂。

    不管是图纸设计还是加工精度,不管是对安装技术工人的技术要求,还是对生产工艺的要求。

    这种难度就不是现在陈常在这里能够满足的。

    至少几年之内是做不到的。

    如果强行上硬管,那样的危险性反而更大。

    那不是一台小柴油机,也不是一台蒸汽机,那是重达几百几千吨的大家伙。

    那东西要是出错了。

    只能说悔之晚矣。

    而现在,如果在主要的连接部位使用软管连接。

    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大安装精度冗余。

    至于以后更大的锻压机出现了,无法使用软管的时候。

    那时候陈常在相信,他的手下,绝对已经培养出来了一支技术绝对精湛的队伍。

    所以刚开始时陈常在就是冒险。

    他让王锦华他们,从一开始就在石油化工和金属化学、材料科学方面。

    按着他给出的路子去摸索。

    哪怕是他们没有成功,那也没什么。

    就当让他们打基础了。

    大不了就继续用大锤去砸,或是弄出来一个蒸汽锤就是了。

    不过王锦华他们确实是没有辜负他陈常在的期望。

    他们真的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就从最基础开始,弄出来了陈常在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天才就是天才。

    对于这些学生们,陈常在是感到最为满意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不错,请把《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