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陈常在的手艺

    机械制造厂的精加工车间内,三个锻压机上的大梁,已经被送到了加工台上。

    因为现在可没有能够膛铣这么大工件的镗床和铣床。

    所以陈常在倒是让机床厂,在机械制造厂的车间里,提前准备了一个工件固定,刀具移动的落地镗铣床。

    所谓的落地膛铣床。

    是为了解决无法上机床工作台的大型工件,而设计出来的机床。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地面做出来一个不高的,进行过找平的平台。

    比如陈常在他们现在弄出来的水泥平台。

    水泥这种东西想要制造出来其实并不复杂。

    后世那种高标号的水泥和军用水泥虽然现在还做不出来。

    但是普通的水泥,对于现在吴家堡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瓶颈了。

    虽然现在制造出后世那种几十上百米高,现代化水泥厂用的,立式旋风预热器难度还很大。

    但是做个小型的卧式滚筒预热器还是没什么大问题。

    而水泥的主要的原料就是石灰石、黏土和铁粉。

    恰好,这些东西兵工厂全都有。

    将这三样东西混合后,先经过球磨机研磨成粉。

    然后送入由蒸汽机带动的卧式滚筒,滚筒中从进气口引入炼铁高炉排出来的高温废气。

    几百度的高温废气,在滚筒中因为设定的导料槽的引导而形成内部旋风。

    滚筒在转动的时候,生料粉不断的在滚筒内飞扬。

    与热空气接触后,会快速的被烘干水分,并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

    这个反应叫“预热与预分解”。

    经过预热之后的生料,会被送进煅烧滚筒回转窑。

    煅烧滚筒回转窑的外壁是铆接的钢板,内壁是耐火层烧结在钢板上的。

    进入到煅烧滚筒回转窑的生料,在滚筒的带动下,始终是在滚筒内和预热桶内一样,呈现飞扬状态。

    而这时从滚筒的另一端会有一个管子喷进来,由高压风吹动的,燃烧的煤粉。

    这样生料就在空中不断被喷进来的煤粉火焰煅烧,逐渐烧结成块,就像是高温可以把沙子烧在一起一样。

    等到熟料出炉后,再混合石膏和高炉炼铁出来后的废炉渣,按着比例再一次投入到球磨机中。

    这时熟料块和石膏以及废炉渣,会被球磨机里的无数个钢球给碾磨成极细的粉末。

    这就是水泥了。

    水泥烧制虽然看着简单,好像用土窑也能烧出来。

    但是那样的水泥,最多也就是能抹抹墙面。

    想要让它作为建筑水泥,那就是妥妥的豆腐渣。

    而陈常在这里,现在却具备了烧制水泥的全部条件。

    不论是高温气体,还是机加工能力,还是蒸汽动力。

    都可以完成这些工作。

    所以现在烧出来水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机械制造厂使用的这一台,落地镗床的工件机座,就是用自己烧制的水泥做出来的。

    但这个水泥平台,并不是以水泥和沙子作为主料。

    而是以水泥和粉碎后的花岗岩还有石英石搅拌,然后浇筑在了钢筋框架里的。

    最后表面进行水磨。

    这样一个有着水磨石表面的,落地膛铣床底座也就成功了。

    虽然它的稳定性远远不如铸铁。

    但要是有合格的大型铸铁作为底座,陈常在也不用这么麻烦的搞个水磨石底座了。

    至少在现在的条件下,这个选择是最合适的。

    当锻压机的地梁,被龙门吊轻轻的放到了这块水磨石大平台上后。

    下一步就是开始进行找平工作了。

    在陈常在的亲自操作下,通过调整垫片的调整,底座终于找平。

    这时,一台由单杠柴油机带动的移动铣床刀头平台,被放到了和机床底座相连的,同样是坐在水磨石地面上的精密金属滑道上。

    在地面滑道和悬空前进滑道的导引下。

    铣刀不断的把地梁铸件的平面进行铣平。

    然后,又按着图纸要求铣出来了一些沟槽。

    当一面铣完之后,地梁工件翻面,铣平另一面。

    在移动铣刀工作完成后。

    一台移动镗床刀头平台被换了上来。

    锻压机最主要的两个精加工工序,除了铣平之外就是镗孔了。

    所谓的镗孔,可以理解为,把一个钻头钻出来的小孔,从内部扩大成大孔的过程就叫镗孔。

    在这三个大梁中,地梁和顶梁的四个安装立柱的定位孔,以及滑梁的那四个导向孔,是绝对不能出现偏差的。

    如果出现了偏差,那麻烦可就大了。

    严重的话,会让这台锻压机的大梁彻底报废。

    所以在这次镗铣的时候。

    还是陈常在亲自主刀。

    而他的身边,则围了一圈他的学生和老师傅们。

    从工件的调平、定位、对尺、校准,到铣刀和镗刀的进刀量,车削量。

    这每一步,陈常在都做的小心翼翼,极其谨慎。

    毕竟他现在所使用的工具,并不是后世的那种高精度的工具。

    这里面的误差,还是需要人去把控。

    想要把控好这种误差,技术和经验绝对是缺一不可的。

    而陈常在后世考正高级工程师证的时候,他的七级钳工证可是给他得了不少加分。

    虽然他的手艺距离正经的八级钳工还有不少的距离。

    但是真正的八级钳工,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除了经验和技术之外,还需要天分。

    陈常在也自诩自己并不笨,也算是心灵手巧,才思敏捷的那一类人。

    但是他在考七级钳工证的时候。

    在面对八级钳工考官做出来的东西时,他也只能甘拜下风。

    但是七级钳工也算是在机加工界,顶层的那一类技术人才了。

    所以陈常在也是对自己能拿到七级钳工证,感到非常自豪的。

    在陈常在精准的校准、进刀下,整个地梁的加工面和镗孔。

    让人看起来极其赏心悦目。

    围在工作台周围的那些机床厂和机械制造厂的老师傅和陈常在的学生们。

    看到陈常在加工出来的加工面时,人人都是啧啧称赞。

    “漂亮啊,真的是漂亮。这光洁度,简直跟磨出来的差不多了。

    这进刀量控制的,简直是精确到了毫厘了。

    陈厂长,你真的是了不起啊。”

    “刘师傅,您可是过誉了,我这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陈常在谦虚道。

    “我从清朝汉阳机械厂成立的时候,就是那里的第一批学徒。

    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在技术上就没服过谁。

    可是看到陈厂长你的手艺之后,我只能甘拜下风啊。

    要不是我跟着队伍一路走到了这里,我还以为我的技术有多厉害呢。

    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老话,确实是不骗人啊。”

    刘师傅是跟着队伍一路走过来的技术人员之一,现在也是机械制造厂的技术总工。

    要是没有像铸造的张师傅,机械厂的刘师傅这样,跟着队伍一起走过来的技术工人们的帮衬。

    陈常在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来这么大的摊子。

    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不错,请把《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