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为大唐续命700年?

    宣政殿内,叶卫青看着木子白,那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沧桑。

    “朕曾看过一些杂记,说有一种奇术,可将字拆分,单个排列,印刷成书,速度远胜如今的雕版。”

    叶卫青说得很慢,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木子白的反应。

    他这是在试探。

    这《告长安父老乡亲书》实在是太……

    如果木子白接了这茬,顺着“活字印刷”说下去,那彼此的身份,就再无秘密可言。

    木子白心里咯噔一下。

    来了。

    果然来了。

    这皇帝,不老实啊。

    玩心眼玩到我这儿来了?

    他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已活跃起来。

    活字印刷?他当然知道。

    毕昇的泥活字,王祯的木活字,元朝就有了。

    但现在跟你说了,我这“本土奇才”的人设还要不要了?穿帮了,你这个当皇帝的是爽了,我这个当臣子的以后还怎么混?

    风险太高,投资回报率不成正比。

    这笔买卖,不能做。

    “陛下所言,微臣闻所未闻。”

    木子白躬身,回答得滴水不漏。

    “不过,微臣倒是对这些奇淫巧技颇有研究,我对雕版印刷之术,亦有改进之法。”

    叶卫青眉毛一挑,来了兴致:“哦?说来听听。”

    “其法有三。”木子白伸出三根手指,“一,改木为铜,以铜铸版,可保万次印刷而不损。”

    “二,改墨为油,以松烟和桐油制新墨,色泽光亮,且不易褪色。三,制压印机,以杠杆之力代人手,可使印刷速度倍增。”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点睛之笔。

    “此法虽不及陛下所言之‘奇术’巧妙,但胜在简单实用,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去学‘拆字’之法。”

    “只需将现有工坊稍加改造,三日之内,便可日印万份《告长安父老书》。”

    这番话,说得叶卫青心里一震。

    他不是傻子。

    他瞬间就明白了木子白的意思。

    不谈活字,是因为活字印刷虽然先进,但汉字数量庞大,常用字就有三五千。

    要保证顺畅排版,一套字模至少需要制作数万个甚至十多万个重复字,其初始制作成本是天文数字,不适合眼下这种急需快速出成果的战时状况。

    而木子白提出的“改良雕版术”,本质上还是雕版,但通过材料和工艺的革新,完美解决了当下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这一手,既展现了能力,又撇清了“穿越者”的嫌疑”。

    天衣无缝。

    高,实在是高。

    叶卫青看着眼前这个滴水不漏的年轻人,心中那最后一点试探,也彻底烟消云散。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或许,木子白真的只是一个天纵奇才的本土人士。

    “好。”叶卫青重重点头,“就依爱卿所言。此事,朕会让忠贤亲自去办。”

    技术问题解决了,该谈正事了。

    叶卫青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子于,朕问你。就算我们守住了长安,击退了这百万异族,可然后呢?”

    “大唐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藩镇割据,节度使专权,国库空虚、土地兼并……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得朕喘不过气来。”

    他缓缓走向龙椅,却并未坐下,只是用手抚摸着那冰冷的扶手。

    “朕,看不到前路。”

    这才是他今夜,将木子白单独留下来的真正目的。

    ……

    大唐,贞观。

    太极殿内,李世民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后世子孙的这个问题,也问到了他的心坎里。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的根源,正是这几座大山。

    他当年费尽心力削平天下,可他死后,这些问题却又死灰复燃。

    他想听听,这个被天幕誉为“二造大唐”的木子于,会如何回答。

    ……

    宣政殿内,木子白看着叶卫青那落寞的背影,心中平静。

    终于到了吹牛逼……不,是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候了。

    “陛下,大唐之病,病在失权。”

    木子白开口,第一句话,就直指核心。

    “何为失权?”

    “兵权旁落于藩镇,政权旁落于贪官,财权旁落于世家。”

    “君权,名存实亡。”

    叶卫青猛地转身,死死盯着他。

    “如何解?”

    “解铃还须系铃人。欲收权,必先掌兵。”

    木子白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字字清晰。

    “臣请陛下,于战后,行三策,以固国本。”

    “其一,重建神策军。”

    “仿效太宗府兵之制,于关中重募新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将之权,皆归于陛下一人之手。此军,只认天子,不认将帅。

    “军饷、军械,皆由国库直供,其待遇,要远超天下任何一支藩镇之兵。”

    “此为立国之本,无此强军,一切皆为空谈。”

    听到此处,叶卫青的眼神骤然锐利。

    这番话,条理清晰,直指症结,已是惊人,但还在常理之中。

    “其二,行削藩令。”

    木子白继续开口,“对待藩镇,需软硬兼施。顺我者,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宝赎其兵权,使其安享富贵。”

    “逆我者……”他抬头,看着叶卫青,“待神策军成,便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杀一儆百!用他们的血,来告诉天下人,谁才是这大唐的主人。”

    “同时,改节度使为虚职,分其军、政、财三权,由朝廷另派文官分管,使其再无割据之能。”

    “分其军、政、财三权?”

    叶卫青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心中警钟大作。

    这话……太耳熟了!这清晰的切割,这系统的概念,几乎不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总结出来的!

    他死死盯着木子白,眼神里的审视几乎要化为实质。

    难道……

    木子白仿佛没有察觉到叶卫青的异样,继续说着那石破天惊的第三策。

    “其三,清内廷。”

    木子白的声音,愈发冰冷。

    “宦官贪官之祸,在于其染指兵权,干预朝政。”

    “欲除此祸,必先夺其兵权,神策军重建之日,便是北司覆灭之时。”

    “陛下当扶持南衙外朝,倚重科举出身之士大夫,建立宰相议事之制,以相权制衡内廷……”

    “够了!”

    叶卫青猛地打断了他。

    木子白停下话语,抬起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愕然与不解,仿佛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

    “子于。”叶卫青缓缓走近,他每走一步,心中的疑云就浓重一分。

    “你这三策,环环相扣,条分缕析,不似当世之言。”

    “你……是从何处学来?”

    木子白心中一凛,但脸上依旧是那副为国为民的忠臣模样,甚至带上了一丝被误解的委屈。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深深一揖,声音悲怆:“陛下明鉴,臣一介书生,自幼只知读圣贤之书。”

    “然,长兄守国门,二兄死社稷,三兄为君陨,兄长们的鲜血,让臣夜不能寐!”

    “臣读史,见前朝兴衰,观本朝积弊,每每痛心疾首。这三策,不过是臣闭门苦思,糅合了商君之法、汉武之策、太宗之制,才得出的狂悖之言!”

    “臣只想着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续命,若言语有何不妥之处,冲撞了陛下,臣……万死不辞!”

    说完,他便要叩首请罪。

    叶卫青看着他,看着那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看着那双决绝的眼睛,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

    怀疑吗?

    当然怀疑!

    “军政财三权分立”、“制衡”……这些词汇,太现代了!

    可……

    他看着木子白,想起了他那两个为了大唐、为了自己而死的兄长。

    想起了他刚刚毫不犹豫,将木家世代家产尽数捐出。

    这是一个将满门忠烈践行到极致的人。

    他图什么?若真是“同乡”,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把自己逼到如此绝境?

    大敌当前,长安旦夕不保,这个时候,去纠结他是谁,有意义吗?

    叶卫青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忽然松了。

    罢了……

    是与不是,又何妨?

    大厦将倾,国运第二阶段的任务,他需要的是擎天之柱,而不是在这里纠结别人是不是同乡。

    他既然用他的方式选择了忠诚,他又何必去撕开那层窗户纸,让彼此难堪?

    信他,用他,才是眼下唯一的活路。

    想到这里,叶卫青的眼神由锐利转为复杂,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了木子白。

    “是朕失言了。”叶卫青的声音有些干涩,“朕不是怪你,只是……太过震撼。”

    “爱卿之心,天地可鉴,朕……又岂会疑你。”

    木子白内心:信了?这就信了?这届客户不行啊,这么好糊弄的吗?早知道不多花那五分钟酝酿感情了。

    “爱卿所言三策,无异于与天下为敌,其行艰难,朕……恐将背负万世骂名。”叶卫青将话题拉了回来。

    木子白顺势接话:“此间,非有大毅力、大决心者,不可为。”

    他抬起头,直视着年轻的天子。

    “臣,只问陛下一句。”

    “这条路,您敢走吗?”(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不错,请把《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