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挨着雍州城,名为邳县的小地方,居住了近千军户。
因为仗打完了,白王军轮流可以回家探亲。
午饭过后,一对中年夫妇走出门,送难得回家一趟的儿子回军营。
这家军户姓刘,儿子刘同光早年有个兄长,按照律法,“羡卒”,也就是预备役,是可以读书的。
刘同光年幼时读了几年书,可兄长战死,他只好弃笔从戎。
七年前,刘同光靠着机敏聪慧,骑术、枪法进步神速,且因为能识字读书,受到了上官赏识。
同年,刘同光加入了银甲军,靠着七年磨练,身经数十战,已经是银甲军的一名九品陪戎校尉。
“阿光,听说外面瘟病还很严重,雍州城都是关着的,你可要小心啊!”
“娘,您放心吧,如今虽然瘟病还在,可很少有人死了,镇北军的军医有神药,特别管用!”
“哎哟,菩萨保佑,那为娘就放心多了……”
“爹,那笔钱,你们别不舍得花,全给小妹置办嫁妆。”
刘同光这次回家,就是给家里送一笔不菲的军饷。
自从银甲军被并入镇北军,军饷直接翻了三倍,让他激动不已。
自家小妹都十八了,一直没底气找媒婆说亲,可把爹娘愁坏了。
“阿光,这军饷真不是你借来的高利贷?那东西可不能碰啊!”
老父亲依旧有些不信,咋能一口气拿回来这么多?
以前三四个月,也才这么点,还未必准时发!
“爹,您胡说啥呢?”
“我们都听说,你们在甘州打了败仗,如今陆大帅都投诚了,新来的林大将军,能给那么好的待遇吗?”
刘同光苦笑:“镇北军向来给得多,您二老不信,问问别家,他们都拿了三倍军饷!”
“那不会是要你们造反,去打京城吧?不然咋给这么多……”
“娘!别乱说!让人听见了,要杀头的!”
刘同光正色道:“镇北军的林大将军,生财有道,那赫赫有名的北方商盟就是他的!”
“就是那蜂窝煤?肥皂?那生意是他的?”
“难怪,那是有钱……”
刘母心疼地看着儿子,“阿光,你把钱都留给家里,自己啥时候才能娶媳妇儿?咱家就你一个儿了。”
“娘,我还不急,现在军饷多了,我多攒攒”,刘同光笑道。
“唉……要不是咱家的十几亩军田被那些畜生收走了,也不至于一家老小,都要靠你来养着。”刘父苦叹。
刘同光皱了皱眉头。
其实他小时候,家里是有祖上传下来的军田的。
但因为他哥哥战死,家里有几年没人参军,田就被雍州的豪绅霸占了。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其实一大半的军户,都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祖上的军田。
这些年来,父母为县城的员外干一些杂活,勉强维持生计,到他进了银甲军,才好了一些。
回军营的路上,刘同光脑子里也在想刚才的事。
镇北军的军饷,着实丰厚地冠绝大乾。
开朝以来,也就最早的那批打江山的士兵,才有这待遇。
如此优渥的条件,真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北方商盟再赚钱,也不可能养活二十万大军啊!
这个冬季,林大将军会不会“拥兵自重,裂土封王”呢?
毕竟,整个北方,燕地三州百废待兴,西境四州元气大伤。
拥有二十万大军,手握五大铁骑中三支的林逍,其实完全符合称王的条件。
何况白王死前,还特意在罪己书中,提及要将北境交给林逍……
“唉……”
刘同光不是单纯的武夫,他识字念书,所以想得比较多。
一想到大军迷茫的前路,就有些担心。
“老刘!你可回来了!”
刚一到军营,认识十年的好兄弟徐照,就拿着一张纸,匆匆跑了过来。
“有什么急事?”刘同光纳闷。
“看看,这是刚发下来的‘镇北军十一条’!”
徐照将印刷的一张纸递过来,兴奋道:
“陈参军说了,前十个能背诵全文的,奖励三贯钱,前一百的,也能奖励一贯!”
“听说这是给咱士兵的福利,他们那些七品以上的军官,不仅要三天内背诵全文,还得写出来,关键还不给奖励!”
“你老刘可是咱营的笔杆子,赶紧抓把劲背出来,好去领了赏钱,请兄弟们喝杯酒啊!”
刘同光一脸意外,入伍十几年,第一次听说背文章能赚赏钱的!
他赶紧看了一下,随即立刻表情大为吃惊!
倒不是这“十一条”多么复杂,反而是非常简单。
对于读过几年书的人来说,应该一两个时辰就能背出来。
当天夜里,刘同光给几个老兄弟买了几壶热酒。
他自己则早早回到营中,在油灯下,摊开了最便宜的竹纸,久违地开始写行军日记:
……
洪治二十一年,腊月十七,于雍州军营。
家中探亲归来,悉知镇北军颁布十一条。
余自幼善强记,军务处背诵全文后,得一贯赏钱,与同袍共饮。
归营中,心中所想,仍是十一条新规: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一切战利品要归公;
说话和气;不打人骂人;
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买东西要付钱;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不损坏庄稼;
……
除此十一条,尚有诸多细节,惩处制度,在此不多赘述。
余从军十几载,从未见如此军规,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暗藏大道至理。
军中兄弟笑谈此十一条,我等官兵,非山匪,自知军令如山,亦知赏罚分明,更岂会污人妻女,夺人财乎?
然历朝历代,官兵为祸一方,屡见不鲜,更有屠城劫掠三日者……
余从未听闻,有将此等通俗易懂之理,整理成文,并全军背诵,贯之以恒者。
林逍将军,当有史第一人!
圣人言,知之为易,行之则难。
余以为,此十一条若能令行禁止,执法如山,林将军功在千秋,镇北军亦当流芳万世!
……
翌日清晨。
刘同光刚准备去校场训练,就被军务处叫了过去。
他一到现场,发现和他一起的,还有几百个士兵,大部分也是基层校尉。
刘同光发现,好像就是昨天跟他一起,争着背诵十一条的一批人。
录事参军吴炜,开门见山道:
“今日,你们不必参加训练,林将军有令,所有人随他出征!”
现场数百人面面相觑,表情凝重。
仗不是打完了吗?林大将军这是要干嘛?
什么样的大敌,需要他林大将军亲自出马?
刘同光蹙眉,也是百思不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