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同僚的试探

    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云安郡城的青石板路上,将刑捕司门前那对石狮子的影子拉得老长。

    林越踏着晨露走进刑捕司时,院子里已有不少捕快在整理卷宗、擦拭刀械,见他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拱手行礼:“林头儿早!”

    与初来时的轻视不同,如今的西城巡捕们看向林越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与信服。李嵩案的破获,不仅让林越在郡府内名声大噪,更让西城巡捕队的地位水涨船高——往日里总被其他片区压一头的西城弟兄,如今走在刑捕司里,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些。

    “都各司其职吧。”林越点头回应,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墙角处一个正在擦拭佩刀的老捕快身上。

    那老捕快名叫郑奎,在刑捕司待了近二十年,论资历比总捕头王烈还要老,只是性子耿直,不善钻营,至今仍是个普通捕快。当初林越刚上任时,便是郑奎带头刁难,觉得一个从县城来的小子不配管他们郡城的捕快。

    但此刻,郑奎感受到林越的目光,竟有些不自然地低下头,加快了擦刀的动作。那日林越追查李嵩案时,是他偷偷递上了监视记录,而林越也并未因此拿捏他,反而在分配差事时,特意将西城最棘手的“泼皮巷”交给了他——那地方鱼龙混杂,郑奎早年在那里混过,熟门熟路,很快便整治得服服帖帖。

    “郑老哥,”林越走过去,递给他一个油纸包,“昨日路过‘张记包子铺’,见他家新出了蟹黄包,想着你爱吃,便多买了几个。”

    郑奎一愣,接过油纸包,入手温热,鼻尖萦绕着浓郁的香气。他黝黑的脸上泛起一丝羞赧,挠了挠头:“林头儿,这……这怎么好意思。”

    “都是自家弟兄,客气什么。”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泼皮巷那边还得劳你多盯着,有麻烦随时找我。”

    “哎!放心吧林头儿!”郑奎重重点头,看着林越的背影,眼中最后一丝芥蒂也烟消云散。

    林越刚走进自己的公房,还没来得及坐下,门外便传来一阵略显尖锐的笑声:“林老弟可真是越来越风光了,这西城的弟兄们,如今看你的眼神,比看总捕头都热切呢。”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微胖、穿着锦色捕快服的中年汉子便摇着扇子走了进来。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脸上挂着看似和煦的笑容,眼神深处却藏着几分算计,正是分管北城的巡捕长,刘成。

    刘成在刑捕司的资历仅次于王烈,论职位与林越同级,但论人脉,却比林越深厚得多——他姐夫是郡府的户曹参军,在郡城官场里颇有脸面。往日里,刑捕司的大小功劳,几乎都被他揽去大半,如今林越异军突起,他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刘老哥说笑了。”林越不动声色地给他倒了杯茶,“我不过是运气好,破了个案子,哪敢跟总捕头比。”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嘛。”刘成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话锋一转,“说起来,老弟刚破了大案,正是锐气正盛的时候,哥哥这里正好有个棘手的案子,想劳烦老弟出手相助,不知老弟肯不肯赏脸?”

    林越心中了然。他来刑捕司这些日子,早已摸清了刘成的性子——此人极好面子,又爱推卸责任,但凡棘手难办的案子,从不会自己接手。如今他主动上门“求助”,十有八九是这案子难办至极,想让自己出丑。

    “刘老哥客气了,都是为郡府效力,谈不上劳烦。”林越淡淡道,“不知是什么案子?”

    刘成脸上的笑容更盛:“是这样的,这半个月来,北城接连失踪了三个孩童,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家境贫寒。家属报官后,我派人查了许久,却连一点线索都没摸到。这案子闹得沸沸扬扬,连郡尉都过问了,哥哥我实在是头疼得很。”

    他叹了口气,故作无奈地说:“老弟你破案如神,连李嵩那样的案子都能拿下,这点小事对你来说,肯定不在话下。就当哥哥求你了,帮哥哥这个忙,日后有什么好处,哥哥绝不会忘了你。”

    这番话说得漂亮,既捧了林越,又将了他一军——若是林越拒绝,便是不给面子,传出去难免落个“刚愎自用”的名声;若是接下,这案子本就棘手,一旦办砸,正好让他颜面扫地。

    林越看着刘成眼中一闪而过的得意,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孩童失踪案事关重大,既然刘老哥开口了,小弟自然义不容辞。不知卷宗在哪?我先看看。”

    刘成没想到林越如此干脆,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老弟果然爽快!卷宗我已经带来了,就在这儿。”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卷宗袋,放在桌上,“那这案子就拜托老弟了,需要什么人手、资源,尽管开口,哥哥一定全力支持!”

    说罢,他也不多留,摇着扇子便告辞离去,出门时,嘴角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林越拿起卷宗袋,倒出里面的几张纸,仔细看了起来。

    卷宗上的记录很简略:

    第一个失踪的孩童叫狗蛋,男,七岁,家住北城贫民窟的破庙街,半月前在街边玩耍时失踪,当时其母正在附近洗衣服,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回头便不见了孩子。

    第二个失踪的孩童叫丫丫,女,六岁,家住北城的茅草巷,十天前跟着父亲去集市买东西,在人群中走散,再也没回来。

    第三个失踪的孩童叫小石头,男,八岁,家住北城的煤场附近,三天前去给父亲送午饭,走到半路便没了踪迹。

    三个孩子的共同点是:家境贫寒,失踪地点都在北城的贫民区,失踪时都没有目击者,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半个月失踪三个,刘成竟然才上报?”林越眉头微皱。按刑捕司的规矩,孩童失踪案属于紧急案件,需立刻上报郡尉府,并全司协查,刘成却压了半个月,显然是想自己悄悄解决,没成想越拖越糟。

    更让他在意的是,卷宗上附着三个孩子的画像——都是面黄肌瘦,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眼神里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怯懦。这让他想起了前世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被拐儿童,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怒意。

    “不管刘成安的什么心,这案子,我管定了。”林越将卷宗收好,起身走出公房,“周勇,备马,跟我去北城。”

    半个时辰后,林越和周勇骑马来到了北城的破庙街。

    与西城相比,北城的景象要萧条得多。这里是郡城贫民的聚居地,低矮的土坯房挤挤挨挨,街道上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酸臭味。偶尔能看到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光着脚丫在泥地里追逐,眼神警惕地看着外来者。

    “林头儿,这地方我来过几次,乱得很。”周勇皱着眉说,“住在这里的不是拾荒的,就是打零工的,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消息灵通得很,但也嘴严得很,想从他们嘴里套话,不容易。”

    林越点了点头,翻身下马,走到路边一个正在缝补破鞋的老婆婆面前,拱手问道:“老人家,请问狗蛋家怎么走?”

    老婆婆抬起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他们一番,警惕地问:“你们是……官差?”

    “是的,我们来问问狗蛋失踪的事。”林越拿出腰牌。

    老婆婆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活计,指了指不远处一间快要塌掉的土坯房:“就在那儿,他娘自从娃丢了,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天天以泪洗面,可怜得很。”

    林越道了声谢,带着周勇走到那间土坯房门口。房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哭声。

    他轻轻推开门,只见一个穿着破旧麻布衫的妇人正坐在土炕上,手里拿着一件小小的、打满补丁的衣服,哭得撕心裂肺。她的眼睛红肿不堪,头发散乱,脸上布满了憔悴的皱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不止。

    “你是狗蛋的娘?”林越轻声问道。

    妇人抬起头,看到林越身上的捕快服,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希望,随即又黯淡下去,沙哑着嗓子说:“是……官爷,你们找到我的狗蛋了吗?他才七岁啊,连口热乎饭都没吃过几顿,要是被人贩子拐走了,可怎么活啊……”

    “我们正在查,你再仔细想想,狗蛋失踪那天,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看到陌生人,或者听到奇怪的声音?”林越在她对面坐下,语气尽量温和。

    妇人努力回忆着,摇了摇头:“那天我在河边洗衣服,狗蛋就在旁边的柳树下玩泥巴,我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都好好的。可就一眨眼的功夫,再回头,娃就不见了……我喊了半天,嗓子都喊哑了,也没人应……”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激动地说:“对了!那天早上,我看到一个穿着黑袍的人在街口徘徊,戴着帽子,看不清脸,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是他?”

    “黑袍人?”林越心中一动,“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

    “没有,就只是站在那里,好像在看什么……”妇人摇了摇头,又开始哭起来,“都怪我,要是我看紧点,娃就不会丢了……”

    林越安慰了她几句,又询问了一些细节,见实在问不出更多线索,便起身告辞。

    接着,他们又去了丫丫和小石头家。两家的情况与狗蛋家大同小异,都是贫困潦倒,家长悲痛欲绝。而他们的描述中,都提到了一个细节——失踪前几天,曾在附近见过“穿着黑袍、看不清脸的人”。

    “林头儿,这黑袍人会不会就是人贩子?”周勇忍不住问道,“三个孩子失踪前都出现过,太巧合了。”

    “不像。”林越摇头,“人贩子拐孩子,要么趁人不备强行掳走,要么用糖果零食引诱,大多会留下些痕迹。但这三个孩子失踪得无声无息,连目击者都没有,更像是被人用某种手段悄无声息地带走的。”

    他走到一处高坡上,眺望着北城的布局。北城的贫民区呈扇形分布,破庙街、茅草巷、煤场分别在三个角落,彼此之间隔着几条街,距离不算近。

    “这三个地方,看似分散,却有一个共同点。”林越指着远处一座破败的阁楼,“看到那座楼了吗?那是北城的‘鬼楼’,据说几十年前曾是一座祭祀用的神坛,后来废弃了,成了孩子们不敢靠近的禁地。而这三个失踪地点,距离鬼楼的直线距离,都差不多远。”

    周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座阁楼孤零零地立在贫民区的中心,墙体斑驳,屋顶塌陷了一半,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透着一股阴森诡异的气息。

    “您是说,孩子们的失踪,可能和鬼楼有关?”周勇打了个寒颤。

    “不好说,但值得去看看。”林越沉吟道,“另外,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都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眼睛,都很亮。”

    周勇想了想,点头道:“还真是!狗蛋娘拿出的画像里,那孩子的眼睛跟黑葡萄似的,丫丫和小石头也是,看着就机灵。”

    “这就更奇怪了。”林越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如果是人贩子,更倾向于拐骗那些容易控制、或者长得普通不容易被认出的孩子,为何偏偏挑这三个显眼的?”

    他忽然想起了卷宗里的一个细节——三个孩子的生辰,都在三月初三前后。

    “三月初三……”林越喃喃自语。他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有些地方的邪门祭祀,会挑选生辰相近的孩童作为祭品,认为这样能“沟通鬼神,祈求福报”。

    难道……这失踪案,真的与祭祀有关?

    “周勇,去查一下北城近十年的记录,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孩童失踪案,尤其是在三月前后。”林越吩咐道,“另外,去打听一下那座鬼楼的来历,越详细越好。”

    “是!”周勇应声而去。

    林越则独自一人,朝着鬼楼的方向走去。

    越靠近鬼楼,周围的景象便越发荒凉。原本还能看到几个行人,此刻却连个鬼影都没有,只有风吹过破败窗户的呜咽声,如同孩童的哭泣,听得人头皮发麻。

    鬼楼的大门早已腐朽不堪,虚掩着,仿佛一张择人而噬的巨口。林越推开门,一股浓重的灰尘味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他皱了皱眉,从腰间抽出佩刀,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楼内光线昏暗,蛛网密布,地上散落着不少腐朽的木头和碎石。一楼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摆放着一个残缺不全的石坛,上面刻着一些扭曲的符文,看着不像正经的祭祀图腾。

    林越走到石坛前,蹲下身仔细观察。符文已经模糊不清,但他还是认出了其中几个——那是一种失传已久的“血祭符文”,据说需要用活人鲜血浇灌,才能激活。

    他伸手摸了摸石坛的表面,指尖沾到一些暗红色的粉末,放在鼻尖一闻,隐隐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而且并不陈旧。

    “果然有人在这里搞鬼。”林越眼神一凛。

    就在这时,他听到二楼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人在拖动什么东西。

    林越屏住呼吸,握紧佩刀,悄无声息地走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

    二楼的光线比一楼更暗,只有几缕阳光从破洞的屋顶照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一个穿着黑袍的身影背对着他,正蹲在墙角,似乎在掩埋什么。

    听到脚步声,那黑袍人猛地回过头,兜帽滑落,露出一张苍白而诡异的脸——那是一个中年男子,眼眶深陷,嘴唇干裂,嘴角却挂着一丝狂热的笑容。

    “你是谁?!”黑袍人看到林越,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又变得狰狞起来,“是来阻止我的吗?晚了!祭品马上就要集齐了,神会保佑我们的!”

    林越看着他脚下露出的一截小小的衣袖,正是卷宗里狗蛋穿的那件打补丁的衣服,心中怒火中烧:“孩子们在哪?你把他们怎么样了?”

    “孩子们?他们是神的恩赐,是净化世间污秽的祭品!”黑袍人狂热地喊道,“等我集齐九个生辰相合的孩童,举行血祭,神就会降下福祉,让北城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九个?!

    林越心中一沉,看来失踪的孩童,不止卷宗上记录的三个!

    “你这个疯子!”林越怒喝一声,挥刀便向黑袍人砍去。

    黑袍人却不闪不避,从怀里掏出一把骨刀,迎着林越的佩刀砍来。他的身手并不高明,最多只有炼肉初期的水准,但动作却异常诡异,如同鬼魅般飘忽不定。

    “铛!”

    两刀相交,黑袍人被震得连连后退,却依旧狂笑着:“你阻止不了我!神已经听到了我的祈祷,他会保护我的!”

    林越懒得跟他废话,脚下发力,身形如电,瞬间便冲到他面前,一拳轰在他的胸口。

    “咔嚓!”

    肋骨断裂的声音清晰可闻,黑袍人惨叫一声,倒飞出去,撞在墙上晕死过去。

    林越上前一步,踢飞他手中的骨刀,刚要搜查,却听到墙角传来一阵微弱的啜泣声。

    他心中一动,走过去扒开墙角的碎石和杂草,赫然发现里面竟藏着一个洞口!洞口不大,仅容孩童进出,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看到几个蜷缩的身影。

    “里面有人吗?”林越轻声喊道。

    “呜呜……娘……”里面传来一个稚嫩的哭声。

    林越心中一喜,立刻动手清理洞口的碎石,很快便将洞口扩大到能容纳一人进出。他俯身钻了进去,借着手电筒(他用夜明珠改造的简易照明工具)的光线,看到里面果然藏着三个孩子,正是失踪的狗蛋、丫丫和小石头!

    三个孩子吓得瑟瑟发抖,脸上满是泪痕,看到林越身上的捕快服,眼中才露出一丝希望。

    “别怕,叔叔是来救你们的。”林越柔声安慰道,小心翼翼地将他们一个个抱了出去。

    就在这时,周勇带着几个捕快匆匆赶来,看到眼前的景象,又惊又喜:“林头儿,您找到孩子们了!”

    “先把孩子们送回家,再派人把这个疯子押回刑捕司严加审讯。”林越指着昏迷的黑袍人,沉声道,“另外,仔细搜查鬼楼,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孩子,再查一下这个黑袍人的身份,以及他口中的‘九个祭品’是什么意思。”

    “是!”

    林越看着被捕快们抱走的孩子,又看了看地上昏迷的黑袍人,眉头却并未舒展。

    这个黑袍人虽然疯癫,但他口中的“血祭”和“九个祭品”绝非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高武捕途不错,请把《高武捕途》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高武捕途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