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章 古籍中的暗流

    苏云一连几天都泡在内阁大库里。

    这地方比翰林院的藏书阁还要陈旧,空气里飘着一股纸张腐烂和灰尘混合的味道。

    他表面上翻阅着一卷卷关于漕运、盐铁的旧案,寻找四皇子贪腐的蛛丝马迹。实际上,他的眼睛却在搜寻着任何与“天库”有关的记载。

    大学士张敬之就像一尊石像,每天都坐在大库门口唯一的一张书案后,手里捧着一本古籍,眼皮都不抬一下。

    他名为监察官,实为看守。

    苏云也不在意,他有的是耐心。

    这天下午,苏云从一堆落满灰尘的卷宗里抬起头,走到张敬之的书案前。

    张敬之的目光从书页上移开,落在苏云身上,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打扰他清净的后生。

    “张学士,学生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苏云恭敬地开口。

    “说。”张敬之吐出一个字,言简意赅。

    苏云将手里的一卷竹简放在桌上。“学生在查阅《大周水利考》时,发现其中记载,光和三年的黄河大水,决口于阳武。但学生记得,另一卷《光和记事》中,记载同年秋天,京畿有荧惑守心之天象。”

    张敬之的眉头动了一下。

    “阳武决口,洪水泛滥,数月方退。若真如此,整个京畿都应是一片泽国,夜间水汽蒸腾,何来清朗夜空,以观天象?”苏云的声音很平静,“这两份档案,必有一份是错的。”

    张敬之盯着苏云看了一会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波澜。

    他放下手里的书,拿起那两份档案,仔細比对起來。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光和记事》是内阁史官亲笔,记录天象,不会有误。”

    “那便是《大周水利考》错了。”苏云接着说。

    “不可能!”张敬之立刻反驳,“此书乃前朝大儒周正明所著,老夫……老夫钻研此书三十年,从未发现错漏!”

    他的声音有些激动,仿佛自己的毕生心血受到了挑战。

    “周大学士的学问,学生自然不敢质疑。”苏云不卑不亢,“但他修书之时,引用的地方志,或许本身就有问题。学生以为,真正决口的,并非黄河主干,而是沁水支流。如此,水势虽大,却不至于淹没京畿,也就能解释得通了。”

    张敬之彻底愣住了。

    他看着苏云,又低头看看那几卷档案,拿着竹简的手开始微微发抖。

    “沁水支流……沁水……”他喃喃自语,眼神里有震惊,有恍然,最后变成了一丝复杂的叹息。

    “老夫……竟被此事困扰了半生。”他抬起头,看着苏云,“你,很不错。”

    从那天起,张敬之对苏云的态度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看守,偶尔还会主动指点苏云,哪一排书架上,有不为人知的孤本秘闻。

    苏云知道,自己算是敲开了这位老学究的心门。

    这天傍晚,苏云刚走出大库,就看到徐耀祖在宫门外焦急地等着。

    “先生!”看到苏云,徐耀祖赶紧迎了上来,把他拉到一旁的角落。

    “出什么事了?”

    “李姑娘让我给您带个话。”徐耀祖压低了声音,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好的纸条,“她截到了一封信,是四皇子写给他舅舅,京城卫戍中郎将王虎的。”

    苏云接过纸条展开,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

    “借兵五百,以备不时。”

    苏云的瞳孔缩了一下。

    “先生,四皇子这是要狗急跳墙啊!”徐耀祖急道,“一旦朝廷对漕运总督动手,他肯定会借着王虎手里的兵,在京城制造混乱!”

    “陛下要收网了。”苏云将纸条捏在手心,化为粉末,“王虎的卫戍营,负责的是城南九门。他若作乱,等于直接掐断了京城的咽喉。”

    “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去告诉潜龙大人?”

    “不必。”苏云摇了摇头,“天策府肯定也在盯着王虎。我若去报信,反而显得我们无能。”

    他沉思片刻,对徐耀祖说:“你现在就去办一件事,去城里最大的几个茶楼,放个消息出去。”

    “什么消息?”

    “就说,漕运总督李卫贪墨案,查无实据,陛下念其劳苦功高,不日将官复原职。”

    徐耀祖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先生是想麻痹四皇子,让他觉得事情还有转机,不敢轻易动手?”

    “拖一天,算一天。”苏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需要时间。”

    第二天,苏云再次来到内阁大库。

    他直接找到了张敬之。“张学士,学生想查阅先帝晚年,兵部侍郎谋反一案的所有卷宗。”

    张敬之看了他一眼,没有多问,起身带着他走进了大库最深处的一个小房间。

    “都在这里了。”他指着几个积满灰尘的铁皮箱子,“当年此案牵连甚广,很多东西都被销毁了,剩下的,都在这儿。”

    苏云打开箱子,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他一卷一卷地翻找,手指很快就被染得漆黑。

    终于,他在一个箱子的最底层,发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卷宗。

    这是一份供词,但其中有一段关键内容,被人用更黑的浓墨粗暴地涂抹掉了。

    “张学士,可有烈酒?”苏云拿着卷宗走出去。

    张敬之不明所以,但还是让人取来一坛。

    苏云将烈酒小心地倒在丝帕上,对着那片涂抹的墨迹,轻轻擦拭。

    覆盖的墨迹慢慢化开,露出了下面原本的字迹。

    那不是供词,而是一份手书的记录。

    “……燕王祖,以勤王之功,求太祖皇帝一诺。帝允,许其后人,可凭信物,开启‘天库’,取‘免死’一次……”

    苏云的心跳猛地加快。

    他继续往下看,字迹更加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几个关键的字眼。

    “……天库,藏于九门之下,废弃水利司旧址……”

    九门之下,废弃的水利工程!

    苏云脑中轰的一声,瞬间将所有线索串联了起来。

    燕王,燕王使节送来的铜镜,还有入京路上那支来历不明的箭……

    燕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这个“天库”!他来京城,根本不是为了向女帝纳什么投名状,而是为了他祖宗留下的这份“遗产”!

    他为什么要帮自己?是想借自己的手,搅乱京城的局势,好让他自己有机会去寻找天库?

    苏-云拿着那份修复的卷宗,只觉得手心发烫。

    他强压下心头的震惊,将卷宗放回原处,又在那个房间里仔细翻找起来。

    这一次,他的目标很明确,所有与“水利司”、“京城营造”有关的旧档案。

    在房间最角落的一个破木箱里,他摸到了一个质地坚硬的物事。

    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黑漆木盒,上面也落满了灰尘。

    苏云拂去灰尘,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在木盒的盖子上,有一个与他怀中那枚“天”字令牌一模一样的凹槽。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

    门口,张敬之坐在椅子上,脑袋一点一点的,似乎是睡着了。

    苏云不再犹豫,从怀中摸出那枚冰冷的黑色令牌,对准凹槽,轻轻放了进去。

    尺寸,分毫不差。

    只听“咔哒”一声轻响,木盒的暗扣弹开了。

    苏云深吸一口气,打开了盒子。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什么神兵利器,只有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泛黄地图。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地图。

    烛火下,地图上绘制的不是山川河流,而是他无比熟悉的,整座皇城的宫殿布局图。

    而在那密密麻麻的宫殿之下,一条用朱砂红线绘制的细线,蜿蜒曲折,连接着一个个隐秘的节点,最终,通向了皇城之外。

    那是一条,从未被任何史料记载过的地下暗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不错,请把《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