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
武有年把从队里借来的六十斤米、六十斤红薯,还有他从家里找出来的一盏煤油灯和半盒火柴都带上。
举着火把把叶箐芸母子五个送回家。
叶箐芸母子五人后知后觉,七岭村没通电!
神经大条的傅敏都开始意识到七岭村可能很贫困了,紧挨着妈妈,心里惴惴不安。
武有年教叶箐芸怎么点煤油灯。
“这个阀门你别一下子开到头,也别关太紧,就卡在中间这,火光不大不小刚刚好。”
“屋顶都是草,点灯一定要注意,别烧了房子。”
看着白生生的母子五人,武有年不放心啊。
他跑回家拿锤子钉子,帮忙在墙上钉了两个钩子,挂好煤油灯。
“二妹你抓紧时间把家里安排好,后天一早就得跟着队员们一起上工了。”武有年提醒道。
至于粮食,队里借的这点肯定不够母子五个吃到夏收,剩下的得叶箐芸自己想办法。
傅家的情况武有年并不清楚,只知道二妹夫是个当兵的。
可今天一天都没听见叶箐芸提起过傅临川这个丈夫,也没听到孩子们提起。
于是武有年把二妹叫到门外,单独询问是不是有什么情况。
叶箐芸眼神平静的说:“傅临川牺牲了。”
因为尸体没找到,所以定不了烈士,也没有给原主发放抚恤金。
正因为如此,婆婆才把她们这几个吃白饭的赶出家门。
“什么?怎么会这样!”武有年大惊。
叶箐芸低头沉默,一副不敢回忆的样子。
怕引她伤心,武有年顿时不敢多问,只好沉默的拍拍她肩膀。
“以后有什么事你就跟哥说。”
再次拍拍叶箐芸肩膀,武有年心情复杂的离开了。
叶箐芸看着他走远,转身进屋关上那扇老旧的木门。
一抬头,发现四个孩子坐在床上,一脸要哭不哭的可怜模样。
小土房不隔音,两个大人的对话被孩子们听到了。
叶箐芸从布包里拿出一张干净的帕子,走到水缸前,盛出一盆凉水,浸透帕子,拧干,把四张脏兮兮的小花脸擦拭干净。
“我们会过得比以前更好的,相信我。”
她语气坚定而温柔,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此刻,傅敏相信,就算天塌下来也有妈妈顶着。
四个孩子依偎在叶箐芸身边,安心睡去。
叶箐芸熄灭煤油灯,在黑暗中打开了自己那个小小的随身空间,清点自己目前的家底。
原主是全职军嫂,多年没有工作,平常找点兼职,工资都用到日常开销上了。
好在已逝丈夫傅临川工资比较高,在确认失踪的通知传来之前,部队每个月都会寄七十块钱给她。
除去每个月固定给婆婆的二十元养老费和固定四十元用作日常开销以外。
原主每个月都会留十元钱当做固定存款。
这么多年积攒下来,除去某年给小叔子支援彩礼400元外,还剩余存款440元。
这次从首都来到川宁县,路上用掉了一些,手里还剩下400元整。
原主有一本专门的票本,出发前她把所有油粮票都换成了全国通用票。
共有粮票100市斤,油票5市斤,以及布票1匹,棉花票1斤,以及各种奶粉票、副食品票、红糖票十几张。
总的加在一起,虽然不算富裕,但叶箐芸按照目前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计算,这些钱票也足够她们母子五个渡过这两年过渡期。
为什么是两年?
因为现在是1975年四月。
距离恢复高考只剩下两年半。
距离市场开放还有三年。
所以,只要她不大手大脚的花钱,等熬过这两三年,凭她的本领,随便干点什么都能让全家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叶箐芸单独把一百元拿出来,剩余的三百元不动。
她想,一百元用到夏收绝对足够。
可第二天来到红岩公社供销社,叶箐芸才发现她家里什么都缺,什么都要买。
蚊帐、暖壶、菜刀、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杯子牙刷肥皂被子这些通通都得买。
得亏现在天气热,被子薄,不然厚棉被还得花更多钱。
而且屋门前那块不到两百平的自留地她得种上菜,以后才有菜吃,眼下买菜都要钱。
对了,今早她出门前,四个孩子眼巴巴的问她能不能买点肉回家。
孩子们馋肉了。
叶箐芸站在肉摊前咽了口口水,她这个三百多岁的孩子也馋。
可惜票本里没肉票。
那怎么办?
肉票紧缺,只能用别的票再加点钱找人换。
买好肉,叶箐芸背着大包小包回到生产队,做了顿丰盛饭菜犒劳自己和孩子。
在美食的作用下,母子五人心理上的落差瞬间被抚平。
回到乡下的生活,和在城里也差不多嘛~
结果睡前一算账,除去用掉的票,一百元居然只剩下十八块!
叶箐芸不敢相信的看了看躺在自己身旁的小儿子,又看了看睡在床上的三个女儿。
难怪说孩子是吞金兽,原来养孩子这么费钱!
想想也是,她今天买的生活用品全是五人份,而且这些帕子牙刷杯子什么的还不能共用,不然非打架不可。
“再这么花下去,一年怕是都撑不住。”
叶箐芸在心里告诫自己,手要紧起来。
不能按照原来在城里的生活水平继续过了。
不过光节流也不行,还得开源。
......
早上六点钟,生产大队的上工铃敲响。
叶箐芸五点半就起了,早已烧好一锅热水装在暖瓶里,又蒸好五个红薯用余火闷在灶上,嘱咐老大记得给自己和弟弟妹妹泡半杯麦乳精。
这几天又赶路又搬家,未免水土不服,得给她们吃点好的补补身体。
当然,叶箐芸也没亏待自己的嘴,给自己泡了一杯麦乳精。
一口奶一口红薯,吃好喝好,干劲十足前往队上集合点,开启劳作的一天。
叶箐芸从保管员那领到一只背篓和一只镰刀。
问清楚生产大队附近的大概情况后,立马朝河边走去。
随行还有两个刚来的年轻知青,十八九岁的样子。
估计没比叶箐芸早来多少天,镰刀都使不好。
队上养了三头猪,一天要吃两顿。
上午十点半一顿,下午五点半一顿。
剁猪草和煮猪潲水另有人负责,叶箐芸三人的任务就是提前把猪草打回来交给喂猪的人。
叶箐芸早上割三背篓,下午割三背篓。
中午也没闲着,到处去找猪草,提前为下一天踩好点。
两个知青跟着她转,累死累活也只是勉强早上一背篓,下午一背篓。
背篓还装不满。
因为装太满他们俩背不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两个新来的小知青看着叶箐芸卷生卷死,心情相当复杂。
既怕她不卷导致抢不过其他生产队的人,又担心自己会被她淘汰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