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中,许多赌徒从他们身边夺路而逃,而这些士兵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并未阻拦。
但是当那些穿着黑色短褂的帮众试图混在人群中逃离时,却被毫不留情地射杀。
青帮帮众统一穿着黑色短褂,和那些穿着五花八门长袍的赌徒很好区分。
几个头目掏出手枪,躲在窗后还击。
然而这群鬼子训练有素,借助掩体推进,还将手榴弹精准地从窗口投入室内。
随后,他们迅速突入建筑。
在近距离交火中,手持手枪的青帮分子完全不是冲锋枪的对手。
很快,建筑内的青帮弟子被全部清除,他们大体检查了一下,发现没什么疏漏后迅速撤离。
众人来到一处提前准备好的隐蔽院子,迅速脱下身上的鬼子制服和钢盔,换上整齐的国军军装。
领头的士兵抚摸着手中的冲锋枪,难掩喜爱:“娘的,这苏联造的波波沙还真好用。”
说完,众人将冲锋枪往地上一放,各自从院子一个隐蔽角落里再拿出一把步枪。
他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弟兄们,等十分钟。”
十分钟后,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脚步声,一些被赌徒们大呼小叫吸引来的市民前来查探情况。
他们这才端着步枪冲出院子,回到青帮据点:“这里怎么回事?!”
几个混在人群中的赌徒,原本还惊魂未定,此刻见到这些正规军,简直像见到了亲大爷。
他们连滚带爬地扑上来,声音颤抖地喊道:“长官!是鬼子混进来了!”
“那些鬼子二话不说就开枪杀人,太吓人了!”
“不可能!你们怎么确定他们是鬼子?!”领头的士兵大声问道。
周围的市民闻言,也纷纷将目光投向那几个赌徒,眼神中带着疑惑。
“他们穿着鬼子的军装!”其中一个赌徒努力回忆着,突然灵光一闪,“对了!他们还说东洋话!说什么……八嘎压路,死啦死啦地!”
“对对对!就是这句!”旁边的赌徒连忙点头附和。
士兵紧绷着脸,语气凝重:“既然如此,为防止鬼子还在附近潜伏,诸位同胞,你们赶紧回家去!我们要立刻将此事上报!”
说完,他便带着手下迅速撤离现场,动作干净利落。
租界核心地带,虞氏主宅灯火通明。
这是一座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高大的院墙,气派恢弘的主楼,门前是精修的草坪,侧翼点缀着翠竹奇石。
此刻,主屋餐厅内正进行着安静的晚餐。
主桌上,沪市总商会会长虞老爷子端坐首位,正与三子一女用餐。另一张稍小的餐桌旁,则坐着几位孙辈。
席间无人言语,无论是主桌的虞卿等人,还是旁边桌上的孙辈,都遵循着食不言寝不语的传统礼仪。
整个餐厅笼罩在一种恪守礼节的安静氛围之中。
晚餐结束后,长辈们移步茶室叙话,小辈们则各自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虞依萱身着剪裁得体的旗袍,拿起一件披风披在身上,缓步走出主宅,她对侍立一旁的管家轻声吩咐:“请丁先生来一趟。”
不多时,丁炎臣匆匆赶到。
在偏厅落座后,他详细汇报了白天哨卡前发生的一切。
“丁管事,辛苦了,”虞依萱声音温淡,示意仆人递上一只早已备好的锦盒,“一点心意,给家里孩子们添些用度。”
“应该的,多谢虞小姐。”丁炎臣笑着接过锦盒,见她已端起茶盏轻抿,便识趣地拱手告退。
虞依萱拿起旁边的高档手包,打开后看到了里面躺着一把小巧精致的手枪。
目光微敛,沉吟片刻,她合上手包,随即以父亲虞顺恩的名义,接通了虞家掌控的几家报社。
“赵主编,家父认为,今日慰问团中那几个记者冲击哨卡的行为,实为汉奸蓄意抹黑抗战英雄。”
“虞小姐,明白。”赵主编沉稳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
挂断电话,她起身走到廊下,独自望着被硝烟熏染得朦胧的夜空,这便是赠枪的回礼。
与此同时,租界另一处不起眼的民居内。
“青帮那伙汉奸果然动手了。”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情报。
“通讯社的同志确认,他们试图通过冲击哨卡来抹黑林晏师长的声誉。”
“我们是否要动用宣传渠道,让记者同志们如实报道此事,为林师长正名?”
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片刻,一个沉稳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必介入,眼下我们若公开为林师长发声,反而会引起金陵方面对他的猜忌。”
“况且,”他顿了顿,“林晏到底是陈诚的人,有什么事情,那位陈司令是不会不管的。”
“明白。”前者会意地点了点头。
23日凌晨,38师指挥部。
林晏望着作战地图,目光思索。
此刻的大场防线,正面主阵地由71旅两个主力团,师部直属重机枪营与716掷弹兵团共同防守,承受着鬼子三个步兵联队的轮番猛攻。
每日虽有补充兵团派来的一个步兵营增援,但整个防线的守军仍不足五千人,而正面的鬼子也从刚开始的一万多打到现在还剩将近一万。
左翼,鬼子一个联队沿公路展开攻势,由朱春的714团负责防守。
右翼,另一支鬼子联队自市区方向压来,由朱春麾下715团负责防守。
这两个团都是各自仅有一千七百余人,需要面对兵力三千多的敌军。
若非仰仗火力优势与炮兵团的有力支援,正面防线恐怕会伤亡惨重。
两侧都好说,火力占优,加上防守有优势,鬼子越打越少,只要及时补充兵员,压力也会越来越轻。
而主力阵地就有些艰难了,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掷弹兵团,强大的火力和单兵素养,让鬼子现在压根不敢密集冲锋。
补充兵团训练了二十多天,虽然上战场后出现了一定的伤亡,但是士兵们还是士气高昂,在快速成长着。
不过他们毕竟不是系统兵,所以需要轮番下来休息。
73苏军旅的两个团将近六千人,现在还在训练中。
林晏将缺额兵员补充完整后,生产了288挺DP轻机枪,补充进苏军旅的718团。
这下两个步兵团都装备齐全了,清一色恩菲尔德步枪+DP轻机枪。
等他们训练一个星期,就可以轮番派上前线了。
几个小时后,天色大亮。
临安一处幽静的别墅内,电话铃声急促响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