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基本国策

    永寿宫上空,赫然悬浮着一座奇异的物事。

    其形宛若倒悬山峰,尖顶朝下,底座在上,呈规整的圆锥之态。

    最令人惊诧的是,此物通体呈现出一种流动的银白色光泽。

    即便在不见日头的天光下,它自身也隐隐焕发斑斓的霞光,将宫阙积雪映照得溢彩非常。

    就在众人瞠目结舌,几乎疑是幻梦之时,一名宦官迎了上来。

    英国公张维贤见惯风浪,最先定下心神,指着空中异象问道:

    “这位公公,不知宫内悬浮乃何物?”

    小宦官仿佛与有荣焉般颤抖道:

    “回国公爷的话,这是咱们万岁爷亲手炼制的——【灵阵】呐!”

    “灵阵?”

    “可不是嘛!”

    小宦官见诸位大人感兴趣,话匣子也打开了:

    “万岁爷这些天亲临钦安殿,命尚留在宫中的诸位道官,将内帑拨出的一百多万两现银,全数融成了银水!”

    “昨儿个夜里大雪纷飞之际,万岁爷便说‘此刻天象正合’。”

    “但见那汇聚如池的银水,霎时化作一条银光灼灼的巨龙,自钦安殿冲天而起,盘绕于永寿宫上空!”

    “万岁爷再以银水为墨,虚空为纸,勾画出这座灵阵!”

    “您是没瞧见昨晚那光景……”

    “陛下当时引动月华,使整座灵阵通体剔透,真如琉璃仙宫一般!”

    小宦官讲得绘声绘色。

    众人被他说得心驰神往,仿佛亲眼看到了月华灌顶。

    张之极忍不住追问道:

    “却不知陛下炼制此等玄奇灵阵,有何妙用?”

    小宦官迟疑了一下:

    “这个……奴婢听得曹公公提过一嘴,似乎是可以助益修行,加快引气入体的速度?具体玄妙,咱说不清楚。”

    他似乎想起正事,躬身道:

    “哎哟,瞧奴婢光顾着说了。”

    小宦官连忙带头引路。

    卢象升望见,前边已聚集了不少人。

    他认得温体仁、王永光、周延儒的身影,以及其他一些身着勋贵服色的人物。

    “莫非所有服食过种窍丸的官员皆可参与?”

    小宦官侧答道:

    “今日直接参与议事的,拢共十来人。其余大人,皆在旁听席观摩。”

    他顿了顿,补充道:

    “陛下有旨,卢大人今日亦在旁听席。”

    卢象升与孙承宗不便多问,默默跟随前行。

    文华殿外,钱龙锡转头看到新到的几人,面露讶异,对身旁的李标低声道:

    “孙稚绳竟也来了?陛下莫非已将他官复原职?”

    李标捻须沉吟:

    “观此情形,大抵是吧。”

    成基命低语道:

    “即便要起复,也当经由内阁票拟,陛下怎能径直下旨?”

    侯恂这时出现道:

    “所以人这不就来了?兴许,陛下便是想借今日廷推,将他重新纳入朝堂。”

    李标转而看向刚走过来的侯恂,关切问道:

    “不知侯大人,近日修炼进境如何?”

    侯恂气色似乎有些不佳,闻言立刻强打精神,朗声笑道:

    “有劳李阁老挂心,一切顺利!侯某自觉已触及门槛,或许不日便能踏入那【半步胎息】之境!”

    ——这话说得响亮,既要说服旁人,更要说服自己。

    这些天来,侯恂几乎未曾睁眼,一直在与那六部法术斗争。

    每当他试图理解其中任何一门法术的奥义,读不上几行,便觉头昏脑涨,当场昏睡过去,修炼进度可谓微乎其微。

    站在他身旁的文震孟,暗暗摇头,不忍当面戳穿这位挚友的强撑。

    事实上,文震孟早在四天前,于一次深夜静坐中,丹田处清晰捕捉到了微弱的温热气流。

    换做以前的他,兴许便承认了。

    但现下形势复杂,明面上尚未听说有谁修炼出气感,自己若坦荡显露,无异于木秀于林,必遭风摧。

    故文震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进展。

    李标目光扫过几位东林核心人物,声音压得极低:

    “诸公,可还记得今日我等所为何来?”

    众人均不动声色。

    他们担忧宫城之内,陛下仙法莫测,或有监听之能,早在数日前,便于城外的隐秘别业商议停当。

    他们的核心诉求是:

    种窍丸乃真武大帝赐予大明之仙缘,非帝王一家之私产。

    崇祯理应将所有仙丹悉数交出,由内阁依朝廷法度,按官阶品秩、德才功过,公开公正分配。

    绝不能再行那商贾拍卖之举,有辱斯文不说,更易使小人得志。

    他们甚至精心准备了成套的儒家经典、祖宗法度为依据,打算在廷议之上,以堂堂正正之理,说服陛下再不逾矩——

    尤其是停止可能存在的监听行为。

    如今的内阁四位成员——首辅韩鑛、次辅钱龙锡、以及李标、成基命,皆为东林党人。

    只要能说动陛下,便可为满朝“正人君子”争取到更多的仙缘。

    仔细商讨后,韩爌与成基命认为此议风险太大,若不慎冒犯天颜,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他们计划交给一个更合适的人出面,以此试探陛下对臣僚的底线……

    殿门敞开。

    以韩鑛为首的官员们整理衣冠,肃容入内。

    另一边,温体仁与周延儒并肩而行。

    在经过东林众人身侧时,温体仁目不斜视,嘴唇微动,以仅有身旁二人能闻的声音冷冷道:

    “东林党贼,拉下一个是一个。”

    周延儒与王永光微微颔首。

    一切尽在不言中。

    文华殿内,陈设古朴庄重,空间并不算阔大。

    唯有直接参与议事的官员方能入殿就座。

    其余旁听者,则位列殿门之外,宦官们已为他们备好座椅。

    卢象升与多数人并不相熟。

    见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在旁,便自然而然地与他挨着坐下。

    两人相视,礼貌地微微一笑,随即都将目光投向前方。

    殿内左右分列两排座椅。

    左首边依次坐着韩鑛、钱龙锡、成基命、李标、李邦华、孙承宗;

    右首边则是周延儒、王永光、毕自严、胡世赏、张凤翔、温体仁、张维贤。

    众人刚刚落座,尚未及寒暄,便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秉笔太监曹化淳,以及新任提督东厂的高起潜,三位内廷最具权势的大珰鱼贯而入。

    殿内殿外,一片寂静。

    这场关乎大明国运走向的议事,终于开始。

    首辅韩鑛环顾四周,未见崇祯皇帝身影,不由起身问道:

    “王公公,陛下……尚未至么?”

    闻言,王承恩望向外边天空。

    众臣心中皆是一凛,猜想陛下此刻身处灵阵,或许正以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关注此间。

    不待众臣以目光暗通款曲,王承恩自怀中取出五封信函。

    “陛下有旨,今日需议定五项基本国策。”

    言毕,王承恩径自取过最上方一封,利落拆启,以波澜不惊的声线朗声宣读:

    “第一项。”

    “迁四川重庆下辖之酆都县民于外,仅将其城郭沉入地心,创建阴司。”

    “请诸位议一议,此事当如何施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修真版大明不错,请把《修真版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修真版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