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群醉里挑灯看剑

    与此同时,天临府府衙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院落内,灯火通明。

    这里是此次府试的阅卷之所。

    所有考卷都被打乱了顺序,糊住了姓名籍贯,重新编号,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公平。

    数十位从各处抽调而来的宿儒夫子,正襟危坐,在各自的案前,一丝不苟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试卷。

    空气中,只听得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气氛肃穆到了极点。

    徐渭端坐于上首,身为副主考,他负责最后的复核与评定。

    他面前的桌案上,已经分出了三堆试卷。

    一为“优”,一为“良”,一为“中”。

    至于“差”等的卷子,早已被初审的考官们直接剔除,连送到他这里的资格都没有。

    他拿起一份“优”等的卷子,细细品读。

    文章写得四平八稳,引经据典也颇为老道,字迹工整,挑不出什么大错。

    但也仅此而已。

    通篇都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可言,如同嚼蜡。

    徐渭眉头微皱,提笔在卷末批了个“良上”,便将其归入了“良”等的那一堆。

    科举取士,要的是经世致用之才,而不是只会引经据典的书呆子。

    他接连批阅了十几份,皆是如此,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徐渭揉了揉眉心,从“优”等的那一堆里,又随意抽出了一份。

    他本未抱太大希望,目光扫过卷面,只觉字迹尚算工整,却也谈不上出彩。

    策论与经义部分,中规中矩,无甚亮点。

    他耐着性子,将目光移到了最后的诗词部分。

    只一眼,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骤然一缩。

    仿佛一道惊雷,在他心湖中炸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好句!

    当真是石破天惊的好句!

    徐渭只觉得一股雄浑苍凉的边塞之气,扑面而来。

    短短十四个字,便将一个心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宿将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份醉中的不甘,梦里的豪情,几乎要透纸而出!

    他忍不住坐直了身子,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微微前倾,眼中迸发出许久未有的光彩。

    “来人,上好茶!”

    他下意识地吩咐道,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品读这首完整的惊世之作。

    可当他的目光,顺着那两句,继续往下看时,脸上的那抹激赏,却瞬间凝固了。

    眉头,也紧紧地锁了起来。

    男儿自当酬壮志,从军只为报国恩?

    句式粗糙,用词直白,空有口号,却无半分意境可言。

    与开头那两句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后续的诗句,辞藻堆砌,意境全无,与开头那两句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通篇读完,徐渭只觉得胸口一阵憋闷,如饮了劣酒,不上不下,难受至极。

    这感觉,便如同一块上好的美玉,却被镶嵌在了一个粗陋不堪的夜壶之上。

    暴殄天物!

    他扼腕叹息,提笔在卷末批了个“良上”,便将这份卷子扔到了一旁。

    一个偶得佳句,却无以为继的学子罢了。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批阅下一份。

    然而,当他看到下一份卷子的诗词时,动作却猛地一顿。

    又是那句熟悉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徐渭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巧合?

    他压下心中的疑窦,继续往下看,果不其然,后续的诗句同样是狗尾续貂,不堪卒读。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卷子判为“良下”,又接连抽了七八份。

    结果,这七八份卷子里,竟有五份,都用了这同一个开头!

    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开头惊艳,后续拉胯。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难道是考前泄题?亦或是某种约定好的作弊暗号?

    他身为副主考官,若是出了这等舞弊大案,可是要担上天大的干系!

    徐渭面沉如水,将那几份卷子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来人!”

    一名侍立在旁的年轻小吏闻声,连忙躬身走了过来。

    “大人有何吩咐?”

    徐渭指着那几份试卷,声音冰冷。

    “你来看看,这几首诗,是怎么回事?”

    那小吏不敢怠慢,连忙拿起一份,细细看了起来。

    他先是面露讶色,随即又拿起另一份,两相对比,神情变得古怪起来。

    “回禀大人。”

    小吏放下试卷,小心翼翼地开口。

    “这……这几位考生,所用的诗句,似乎另有出处。”

    徐渭双目微眯,“何处?”

    小吏被他看得心头一颤,连忙道:“此句并非出自经史子集,也非名家诗词。”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而是出自……一本时下正在天临府风靡的话本。”

    “话本?”

    徐渭一愣,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堂堂提学佥事,两榜进士出身,竟被一本市井话本里的句子给惊艳到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

    小吏见他神色不善,声音更低了些。

    “那话本名为《学破至巅》,里面有一段情节,主角在大比之后,面对族人比斗,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半阕残词,震惊四座。”

    “想来……想来这些考生都是看了这本话本,觉得此句雄浑豪迈,又刚好符合考题,便都拿来用了,以求能得个高分。”

    “只是他们才学有限,续写不佳,才成了这般模样。”

    徐渭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发出一声满含讥讽的冷笑。

    科举诗词,化用前人名句,本也无伤大雅,算是一种致敬。

    若仅有一人如此,看在那两句残诗确实不俗的份上,他或许会捏着鼻子给个高分。

    可如今,一个,两个,三个……竟是蔚然成风!

    这便不是取巧,而是投机,是治学态度上的轻浮与懒惰!

    徐渭拿起朱笔,面沉如水。

    他看也不看那些后续狗尾续貂的诗句,直接在那几份先前被他评为“良”等的卷宗末尾,划掉原有的评语,大笔一挥,改为了一个刺目的“中”字。

    下手毫不留情。

    做完这一切,他胸中的那股憋闷之气,才稍稍疏解了一些。

    他将朱笔放下,端起手边的茶盏,吹开浮沫,轻轻呷了一口,试图平复心绪。

    意兴阑珊地,他从那一堆“优”等的卷子里,又随意抽出了一份。

    可当他的目光落在那卷面之上时,端着茶盏的手,却是不由自主地一顿。

    是他。

    徐渭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个在号舍内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年轻身影。

    还有那副让他惊艳不已,兼具帖学秀美与碑学刚劲的字迹。

    他心中那份被话本败坏的兴致,重新被提起了几分。

    他将茶盏轻轻放下,开始仔细品读这份卷宗。

    经义、策论、律法、辞赋……

    一路看下来,徐渭眼中的欣赏之色,愈发浓郁。

    此子的学问,扎实得可怕。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不止于引经据典,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其独到的思考与巧思,绝非死读书的书袋子。

    尤其是那篇论“黄河水患”的策论,立意高远,措施详实,许多见解,便是他这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都感到眼前一亮。

    不错,当真不错。

    此子若能保持下去,未来必成大器。

    徐渭在心中默默颔首,已然将其列为此次府试案首的有力人选。

    他怀着一丝期待,将目光移向了最后的诗词部分。

    然而,只一眼,他脸上刚刚浮现的笑意,便瞬间凝固。

    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骤然一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又是这一句!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望与恼怒,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徐渭心中刚刚燃起的欣赏之火,浇得一干二净。

    怎么连他也……

    难道这等天资出众的学子,也免不了俗,要用这等市井话本中的句子来投机取巧吗?

    一股被欺骗,被辜负的感觉,涌上心头。

    徐渭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甚至懒得再看后面的内容,想也不想,便要提笔在卷末批下一个“良上”。

    即便此卷的前半部分,足以在所有考生中稳稳地拿到一个“优”等。

    但他就是要给此人一个教训,让他明白,为学之道,容不得半点虚浮与投机!

    朱笔蘸饱了墨,悬于卷上,即将落下。

    可就在此时,他的余光,却下意识地瞥见了那石破天惊的两句之后,紧跟着的下一句。

    只一眼,徐渭整个人,便如遭雷击,彻底愣住了。

    那即将落下的笔锋,也硬生生地停在了半空。

    一滴殷红的朱砂墨,从笔尖滴落,在雪白的卷面上,晕开一朵小小的、刺目的红梅。

    而他,却浑然不觉。

    口中呢喃自语。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不错,请把《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