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出场人物:
韩十三(男,轮值主理人,民间领袖,机敏果敢)
李元吉(男,轮值导师候选人,西坊说书学徒,倔强聪慧)
谢知节(男,舆论监督司执笔,正直清峻)
崔明远(男,工部屯田司主事,亲王党羽,阴鸷隐忍)
朱秉文(男,内阁大学士,年迈持重,曾批注《双录对照》,倾向开明)
云娘子(女,北坊药铺掌柜,静音锣阵联络人之一,胆大心细)
单元内作用:承接“轮值导师制”确立后的权力交接尝试,转入制度落地过程中的现实阻力;通过一场针对新人的公开羞辱事件,揭示旧体制对平民话语权的结构性压制;为主角彻底隐退创造外部条件,同时凸显新一代抗压能力
情节:
(1)童子登台,举步维艰
李元吉首次代表“民监粮道司”出席户部听证会,汇报陶窑截粮后续处置情况。他准备充分,手持简册,字迹工整。然刚开口,礼部侍郎冷笑打断:“堂堂朝廷议政之地,岂容乳臭小儿聒噪?”众官员哄笑。他涨红脸仍坚持陈述,却被主官挥手驱逐:“回去叫你师父来!”归途遭衙役推搡,怀中简册落水,墨迹尽糊。
(2)他说,咱们换个地方说
韩十三未怒斥官府,反而召集各坊代表,在镜湖广场搭起“民议高台”,宣布即日起举办“月旦评”——百姓可在此质询任何公务执行者,提问无需审批,回答不得回避。首场议题正是“三百石官粮去向”。他请李元吉重述内容,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围观者自发传抄记录,更有书生当场赋诗:“稚子持节立寒风,朝堂衮衮皆聋翁。”
(3)她的影子,早已布在棋盘外
谢知节趁机刊发《双录对照·续编》,收录李元吉被打湿的原稿照片(经药铺云娘子烘干抢救),并加按语:“非不愿识字,乃不许发声。”更附一道算术题:若每名灾民每日需粟米八合,三百石可养活多少人?答案触目惊心——整整三千六百人,十日口粮!此文被匿名投递至多位致仕大臣府邸,连皇后也遣宫女索要一份。
(4)他的手,不动声色翻牌
萧厉珩并未施压,却令漕帮在运送御膳食材时,“误”将一批印有“民监粮道司验讫”封条的空箱送入宫门。守卫盘查,上报内务府。皇帝闻之震怒:“民间已有监察之名?”遂召见户部尚书问责。与此同时,黑羽楼散布消息:某亲王私库近日频繁调运粗粮,疑似填补亏空。风声一起,原本沉默的中立官员纷纷表态支持“月旦评”。
(5)你说的话,得有人听得见
朱秉文托病不出三日,突然亲赴镜湖,坐于台下聆听整场评议。结束时拄杖起身,对韩十三道:“老夫愿为‘月旦评’作序,但有个条件——今后凡涉重大民生事务,须提前一日报送内阁备案。”表面是限制,实则是承认其合法性。韩十三当即应允,并承诺增设“史官旁听席”,邀请谢知节列席记录。消息传出,民间称“天子脚下,始有真话坛”。
(6)他说,该烧第二把火了
散场后,韩十三召集核心成员密议。他摊开一张地图,标记出十二坊中尚未建立“传习所”与“信息鼓点站”的区域,沉声道:“他们怕的不是我们说话,是怕我们人人都会说话。下一局,我要让每个巷口都有自己的李元吉。”李元吉抬头看他,眼中火焰跳动。镜头缓缓移向夜空,远处一座新建的讲台正亮起灯火,匾额隐约可见四字——“童声可问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