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佑家世贫穷,启蒙后家里就无法供他继续钻研儒学经典,《左氏春秋》和孙吴兵书都是他自学的。因他天生神力,为让他将来更加顺畅,能以武力寻个官吏的铁饭碗,外祖母先送他去名为陈广的武师处学枪,又求了乡豪周同教他射箭。还未弱冠时,他在县里已经难寻敌手。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曹佑什么兵器都会用,但长/枪和强弓仍旧是他最为擅长的兵器。
去了江南,曹暾身边只有曹佑一个长辈,曹佑便能做得了照顾曹暾的主。曹佑见曹暾体弱,早早就教了曹暾一些呼吸吐纳的养气功夫,每日带着曹暾锻炼。曹暾才能摆脱药罐子的处境。
那时曹暾就很馋小叔叔耍枪的帅气模样,吵着要学枪。
曹佑心想曹家子弟哪怕科举入仕,也有极大可能会被派往边疆,曹暾有必要学一门武艺。他便承诺曹暾,待曹暾五岁之后,就可以教他打熬筋骨,渐渐把长枪/和弓箭学起来。
孩童学武不宜过早,会伤了身体。五岁打基础,七八岁学套路,到了十一二岁,武艺就能用于实战了。
平时说话走路都慢吞吞的曹暾,敏捷地抓住了被朱夫子吓了一跳的曹佑:“小叔叔,拉了钩的!”
曹佑无奈:“练武很苦。”
如果暾儿是皇子,继续练习养生的功夫就成,习什么武?伤到了怎么办?
大宋皇帝就算被迫御驾亲征,也只是坐镇后方,不会上前线。暾儿习武也无用武之地啊。
曹暾叉腰:“我像是不能吃苦的人吗?我曹家世代出名将,我怎能堕曹家家风!”
曹佑被曹暾的话噎住。他清晰地看出,曹暾双眼中透露出的戏谑狡黠。
曹暾以前总说“曹家又如何?家风又如何?我曹暾就是不想当忠于赵宋的冤大头,平生唯愿尸位素餐”,现在这满口的“我曹家世代出名将”,就是在逗他玩吧?
范仲淹从书房走出来,背着手频频点头:“郎君有继承先祖之志,很好。”
曹佑在心里道,朱夫子你说的先祖之志指的哪个先祖?
他叹了口气,道:“习武真的很累,恐怕会耽误暾儿读书。”
范仲淹道:“郎君过目不忘,不会耽误。”
童子科只需要通晓儒经即可,曹暾只差把字写端正,就肯定能入上等。在范仲淹看来,太子不需要苦苦钻研儒经,应该拓宽见解,知道何人有能力,善于用人纳谏即可。
以曹暾过目不忘的能力,这些很容易达到。范仲淹更担忧曹暾的身体。
身为皇帝唯一活着的儿子,曹暾最重要的是健康地活下去。习武很好。
范仲淹想,用习武打熬意志,将来太子或许不会和陛下与先帝一样,轻易被美色所惑,伤了身体。
曹佑想拖到叔父回来。或许叔父溺爱暾儿,不会同意暾儿习武。
但曹暾威胁他:“小叔叔,你不教我,我就自己胡乱练。到时候如果我练出了岔子,都是你的错。”
范仲淹忍俊不禁。
曹佑看了一眼失笑的朱夫子。暾儿调皮,你还笑?有你这么当夫子的吗?
曹暾的威胁确实很“可怕”。曹佑只能无奈同意。
他决定严格地教导曹暾,待曹暾受不住求饶,他就能顺势不再教曹暾习武,转而继续教曹暾养生的功夫。
曹佑板着脸道:“无论何种武艺,最基础的都是稳固下盘。你如果想要习武,从今日开始扎马步。”
曹暾收起坏笑,板着小脸严肃道:“好。”
曹佑寻了处树荫,教曹暾扎马步。
他拿着一把蒲扇,曹暾动作变形,他就用蒲扇拍打曹暾变形的地方。平时,他便拿着蒲扇帮曹暾驱赶蚊虫。
范仲淹见着有趣,搬了一张竹椅过来。曹暾扎马步的时候,他给曹暾读史。
这下习武读书两不误,曹佑更没借口不教曹暾习武。
曹佑叹了口气,道:“再站一炷香就休息。”
曹暾已经满头细汗,两只小短腿都在微微颤抖,语气仍旧倔强,丝毫不肯服输:“嗯。”
漂亮的耍枪我必要学会!
……
曹皇后补好妆后,就唤来宫中宦官女官安排工作。
曹皇后不受宠,宫里许多宦官女官本会轻视曹皇后,常不尊重曹皇后。平时曹皇后很好说话,但如果耽误了她工作,她便会去寻皇帝,将困境如实告知,请皇帝帮忙。皇帝在私情之外很支持皇后的工作,于是曹皇后在做正事时便无人敢懈怠了。
一连串的工作吩咐下去,宫人们如流水般进进出出,很快就将要赏赐的物品准备妥当。
曹皇后不分妃嫔份位贵贱,亲自去送绸缎,亲口述说皇帝的要求。即使是承宠但没有份位的宫女,曹皇后也没有轻忽。
因宋太/祖没想到会一直住在汴梁城,东京城皇宫是由节度使府改建而来,特别狭小,宫殿数量很少。后宫之中,除了帝后和太后独居一宫,妃嫔和太妃都住的是集体宿舍。
妃嫔和承宠过的宫女都住在集圣殿。集圣殿中盖了许多单层平房,称“直舍”,“贵妃、昭仪、婕妤等位宫人直舍蚁居焉”。份位高的妃嫔能分得一间单独的小屋,份位低和没有份位的宫女就挤在一间平房内。曹皇后一一探访妃嫔并不劳累。
身份特殊的妃嫔,曹皇后还从自己份例取出花色艳丽的绸缎,以皇后的名义额外赏赐和安抚。
苗昭容为景祐五年入宫,生育并养活了福康公主,赏赐加一等,要最先去;
俞婕妤虽已无宠,但她景祐三年便入了宫,生育过公主,需要安抚;
朱美人和原武郡君杨氏生育过儿女,需要安抚,朱美人生育的事皇子,赏赐加一等;
冯郡君本来十分得宠,但因多次拒绝皇帝为她升份位的请求惹恼了皇帝,恩宠渐淡,伺候的宫人逐渐懈怠,安抚之余需要敲打宫人。
曹皇后送来赏赐后,安抚始平郡君冯氏,只会象征性地削减冯氏一点不会影响冯氏生活的份例,让冯氏保重身体,将来争取再为陛下诞下皇嗣。
冯氏手中捻着佛珠,笑容寡淡缥缈,一身素服:“谢皇后照顾。”
曹皇后看着冯氏的模样,叹了口气:“隋国公主即将发引下葬,你要保重身体,才能去送她。”
冯氏捻着佛珠的手一顿,垂下头,强忍的眼泪落下。
曹皇后拿起帕子为冯氏拭去眼泪:“节哀,保重身体最为重要。”
冯氏重重点头,放下佛珠,双手轻轻握住皇后为她擦拭眼泪的手,久久不松手。
曹皇后由着她,没有抽出手。
皇帝宠爱的张美人出自乐坊仙韶部。为了脸面,皇帝试图抹掉张美人乐坊女的出身,称张美人祖辈曾为官,是良家女,所以他才对张美人另眼相待。
其实如俞婕妤、苗昭容等入宫便为御侍的宫女子,才真的是直接由官女子选入宫的良家女。冯氏也是良家女,祖父冯起为户部侍郎致仕。
以冯氏的出身,若在宫外会活得很好。只是她少有美名,皇帝刚亲政,在娶了曹皇后的同时,便点了九岁的冯氏入宫伺候。
年幼没有来癸水的“准御侍”都要被妃嫔或年长女官收养教导。那时皇帝后宫中没有高位妃嫔,冯氏出身又高,虽没有被曹皇后认作养女,实则由曹皇后照顾。
年幼入宫的女子到了十五岁左右来了癸水就可以承宠。冯氏年龄比如今得宠的张美人还小两岁,十五岁承宠,已育有两女,也已连死两女。如今她不过十九岁,竟形容枯槁,半点瞧不出鲜活的模样。
今日得了好消息,曹皇后心情轻松,便多了几分同情心。
她时隔多年将冯氏揽在怀里,压低声音道:“我知你心里有怨,但有怨也不能亏待自己。我会在隋国公主葬礼时向陛下提议,升你份位。这次你断不可拒绝了。”
冯氏没想到谨慎的皇后居然会冒险安慰自己。
她愣了愣,回抱住仿若她养母的人,轻声哽咽道:“大娘娘,我怕再承宠,我怕……我怕又有孩子死去。我受不了,我真的受不了,呜呜呜……”
曹皇后身体一僵。
她心里苦涩蔓延,收紧手臂:“娘娘知道了,娘娘帮你。放心,有娘娘在,你不会吃苦。”
我们活下去,一起活下去,活到可以自由喘气的时候。
曹皇后离开时,刚才一切都似乎没发生过似的。她的神情已然端庄严肃,冯氏仍旧闭目为即将下葬的女儿念佛。
在登上辇车时,曹皇后回头看了一眼,眼神有一瞬恍惚,又很快如平日一般坚定到木然。
最重视的人要最先去或者最后去。曹皇后让人抬着大笔赏赐,最后去张美人处。
张美人最为受宠,皇帝专门为她选了集圣殿右边角落的宽敞直舍,以免她被其他妃嫔打扰。曹皇后看望完冯氏后,要绕一圈才能到张美人的直舍。
张美人也是十五岁承宠,承宠三年连生三女。安寿公主和宝和公主都是不到两岁便夭折,只剩下第三女赵幼悟。张美人几乎每年都生孩子死孩子,她和皇帝都对幼女赵幼悟特别看重。
皇帝为了保住这个和爱妾生的女儿,还为赵幼悟赐法号保慈崇佑大师,常让张美人带着女儿去皇家道观万寿观听经“修持”。皇帝也常常同去,与张美人、赵幼悟如凡间夫妻父女般相处。
赵幼悟再次生病,张美人神色憔悴。但见到曹皇后到来时,张美人立刻端起了傲色,仿佛扬起了尾羽的小公鸡。
曹皇后见着特别有趣,压抑的心情都好转不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