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初试知行合一

    宣旨太监很快便抵达老君观,朗声宣读。

    “大唐皇帝令:

    咨尔西行宣慰正使、鸿胪寺卿李风,素秉忠贞,才识宏远。今特赐节杖,象征国体,授尔玉斧,代天巡狩!望尔持此信物,宣朕德化于西土,慰朕怀柔于远人。沿途关隘,见节如朕亲临,皆需放行助益。另,特敕卢国公程咬金,驻守极西锁阳城,总揽西域军事,便宜行事。尔若遇非常之事,可持节往锁阳城求援,卢国公当依情派兵策应,助尔功成!钦此。”

    “臣,李风,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

    李风双手过顶,恭敬地接过缀有旌旗的节杖,以及那柄象征着生杀予夺权力的玉斧,还有那卷明黄的圣旨。

    【您已得气运护身,得儒道双修,从此再无每日卦象,心为太极,境生两仪,事显万象,从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万物皆可为您之卦,卦显于大道本身,不受任何意志的操控!】

    当这个提示出现的时候,李风首先一愣,然后顿时明了。

    自白虎岭开始,自己依靠穿越而来的金手指,终于完成了初步的立足。

    而如今,到了寻求知行之时,卦象也终于退位,当然,这在于李风的预料之内!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万事万物为卦,大道所成,如此....甚好!”

    虽然卦象不会再有了,但是李风却知晓这不是坏事,这是从依附走向了自主,出长安之时,便是自主之时。

    因为若是一直有依附,就会成为自身求道之制约。

    修行之道,并非是单纯的法力高低,不亲和大道,这样的法力是没有用处的。

    但是卦象存在的根本,又是阻碍与道合真,因为少了自己悟!

    西行的队伍离开了长安,车马辚辚,一路向西。

    因队伍中有十几个凡人随从,王玄策也是凡人,所以行程并不快,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丈量着通往西牛贺洲的漫漫长路。

    要知道,西行是李世民的国策,为何认可唐僧西游,本质取经是其次,而打通西牛贺洲,提升大唐气运,这是主旨。

    在天子的天下观之中,国运的强盛与疆域的辽阔,朝贡国的多寡直接挂钩。

    一个封闭的帝国,国运是内敛且有限的,比如唐之后的大宋。

    而一个不断向外探索,交流,吸纳的帝国,其国运是蓬勃外溢,生生不息的。

    打通西牛贺洲,是向天地,向先祖,向天下臣民证明,大唐的国运正如日中天,仍在上升期,所以李世民积极的认李风到宗族。

    这个行为,放到蓝星,就是1.0版本的土地占领,2.0版本的殖民,3.0版本的经济控制。

    李风自然是明白这些道理,其实王玄策的科举试题属于是1.0版本,而李风因为出身西牛贺洲的缘由,自然不能这么选择,而是直接选择了3.0版本。

    这一日,行至一处旷野,天色将晚,众人安营扎寨。

    杨婵与李风立于一处小丘之上,眺望着西方那被晚霞染成金红色的天际线。

    杨婵忽然开口:“李风,我们已经西行了。而白姑娘她……如今在骊山修行,要不要传讯于她?”

    李风闻言,轻轻摇头:“不必。晶晶拜入老母门下尚不足两年,正是奠定仙基时期。此刻唤她下山,于她修行有损无益。老母洞察周天,何时该让她下山历练,自有安排,时机到了,她自然会来。”

    杨婵点了点头,认可李风的考量。

    杨婵沉吟片刻,又看向李风:“既然如此,前路漫漫,凶吉未卜。你虽已凝聚浩然正气,筑基纯阳,但于临敌护身的术之一道,似乎涉猎不深。若遇突发状况,恐难以周全应对。不如……趁此路途,我教你一些三界中常见的护身法术,如何?”

    李风转过身,眼中露出欣然之色:“杨姑娘愿相授,李风求之不得,甚好!”

    见李风应允,杨婵也是展颜一笑。

    杨婵当即便从最基础,也最实用的五行遁术开始教起。

    依据五行生克之理,将土遁、水遁、木遁等法门的运转关窍、手印咒诀一一细致道来。

    “五行遁术,乃借天地五行之气融于自身,需以特定咒文为引,手印为桥,沟通相应元气,方能身化流光,遁行无阻。你看,这便是土遁之诀……”

    杨婵一边解说,一边亲自演示,身形在一团黄光中倏忽消失,又于数百丈之外悄然出现,仙姿飘逸,法度严谨。

    然而,一旁的李风却并未如她一般结印念咒。

    李风只是凝神静听,双眸之中清光流转,仿佛在解析着杨婵演示中蕴含的天地至理。

    待杨婵演示完毕,李风略作沉吟,随即心念微动。

    下一刻,不见咒文响起,不见灵光爆闪,李风的身影就如同被大地包容一般,自然而然地沉入脚下土地,瞬间出现在杨婵方才现身的位置,整个过程无声无息,流畅至极,仿佛他本就该如此移动。

    杨婵美眸瞬间睁大,绝美的脸庞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愕然。

    “这……土遁?你……你未曾念咒结印?!”

    杨婵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五行遁术虽非不传之秘,但也需严格遵循法诀,岂是这般心想事成的?

    李风看着杨婵惊讶的模样,平静地解释道:“杨姑娘所授法诀精妙,阐明了遁术之本,乃借五行之气。我既明其理,知其乃心念调动外界五行之力。那么,心有所念,力既随之,又何必拘泥于咒文手印之形?心至,则法至。”

    心至,则法至!

    这是何等境界?

    这已近乎传说中的言出法随雏形!

    三界众生,纵是仙神,施法也多依仗咒、印、符、器,此为沟通天地之桥。

    而李风,竟仿佛直接立于法则的彼岸,心念所向,便是桥梁本身!

    杨婵怔怔地看着李风,心中翻涌起滔天巨浪。

    杨婵终于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何骊山老母会说李风的路霸道绝伦,为何兄长杨戬会如此忌惮他这个变数。

    李风修出浩然正气之后,本身就是心力的汇聚,集义,便是积攒的心力。

    这便是道儒双修的厉害之处,心念之力非同小可,一念之间即可,本质上心是儒的分支。

    有了浩然正气这股至纯至刚的心力作为能源,李风施展法术便无需再走咒语-手印-沟通天地的传统外求路径。

    直接运用心学的最高心法,心即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不错,请把《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