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旧友新职叙前缘,蒙学鼎革塑未来

    春节的喜庆气氛如同梁山上空尚未散尽的炊烟,依旧袅袅萦绕,但山寨庞大的机器已然随着假期的结束,重新高效地运转起来。各营恢复了操练,工坊传出了熟悉的敲打声,商队的驼铃再次回荡在通往四方的道路上。

    这一日,王伦将身体已大致康复的戴宗唤至聚义厅偏室。

    “戴院长,如今身体可大好了?”王伦关切地问道。

    戴宗连忙躬身:“劳哥哥挂念,戴宗已无大碍,随时可为山寨效力!”他精神矍铄,显然对重获新生并能在梁山立足充满期待。

    王伦点点头,正色道:“如此甚好。我意,任命你为谛听营指挥使,辅助朱贵兄弟,总管山寨情报搜集、传递之事。你昔日任职江州,于官场民间皆有门路,更兼……嗯,”王伦说到这里,语气略带一丝好奇,笑问道:“江湖盛传院长有‘甲马’神行之法,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若真有此术,于我‘谛听营’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啊!”

    戴宗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讪讪地挠了挠头,苦笑道:“哥哥莫要取笑。那‘甲马’之说,不过是……不过是早年为了行走江湖方便,故弄玄虚,唬人的玩意儿。哪里真有什么神行法术?无非是戴宗天生脚力比常人好些,耐力也足些,加之懂得些调息奔走之法,故而能比寻常信差跑得更快、更久些罢了。日行数百里或有可能,这日行千里……实是夸大其词,当不得真。”

    王伦听了,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哈哈大笑:“原来如此!不过,即便没有甲马,院长这身超凡的脚力与耐力,亦是万中无一的天赋,正合‘谛听营’之用!日后情报传递,便有劳院长多费心了!”

    戴宗见王伦毫不介怀,反而更加看重他的实际能力,心中感动,肃然领命:“戴宗必竭尽所能,不负哥哥重托!”

    安排妥当戴宗职位,王伦想起一事,便道:“院长且随我去一趟扈家庄,探望一位故人。”

    二人轻装简从,策马下山。戴宗心中疑惑,不知王伦要去扈家庄见谁。行至半途,路过一处新建的、规模不小的院落,但闻里面传来阵阵稚嫩的读书声。院门匾额上书“梁山蒙学堂”五个大字。

    王伦勒住马,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这便是安置流民孩童的学堂,走,进去看看。”

    守门的庄客见是寨主亲至,连忙行礼放行。二人步入庭院,只见几间宽敞明亮的教舍内,坐满了年龄不一的孩童,大多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一位老学究模样的先生,正手持戒尺,领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孩子们的声音清脆而整齐,小脸上满是专注。窗外温暖的阳光照进来,映着他们求知的眼神,显得格外安宁而充满希望。

    戴宗看着这景象,不禁赞叹:“哥哥仁德,这些流离失所的孩子,竟能在梁山读书识字,实乃再生之德!”

    然而,王伦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敛去,眉头微蹙。他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又走到另一间稍大些的教室窗外,只听里面正在讲解《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先生引经据典,说的多是忠君爱国、恪守礼法那一套。

    王伦摇了摇头,转身对戴宗低声道:“走吧。”

    离开学堂,重新上马,王伦一路沉默,若有所思。戴宗察言观色,不敢多问。

    抵达扈家庄,来到吴用静养的院落。吴用的伤势早已痊愈,但王伦并未强迫他参与山寨具体事务,只让他在此静读休养。听闻王伦到来,吴用忙迎出屋外。

    “王伦寨主大驾光临,吴用有失远迎!”吴用拱手施礼,气色比之初上梁山时好了许多,只是眉宇间仍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清傲与落寞。

    “学究客气了,近来可好?”王伦笑着还礼,随即侧身引见,“这位是新任‘谛听营’指挥使,戴宗院长。院长,这位便是智多星吴用学究。”

    “戴宗?”吴用目光一闪,看向戴宗,脸上露出讶异之色,“可是江州那位‘神行太保’?”

    戴宗更是惊讶,他仔细打量吴用,忽然想起一事,失声道:“你……你莫非是东溪村的吴用先生?数年前,在下途径郓城,曾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蒙先生赠银解困!”

    原来二人竟有旧交!王伦心中了然,难怪当初在江州借用吴用名帖,戴宗并未深究,原来真有这份香火情在。

    吴用也忆起往事,感慨道:“不错,正是吴某。不想一别数年,竟在此处重逢,戴院长竟也上了梁山?”他看向王伦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深意。当初王伦派人劫囚,又借他名号结交戴宗,这份心机与手段,实在不容小觑。

    三人进屋落座,叙了一番旧情。吴用叹道:“吴某在此静养,虽足不出户,却也听闻梁山如今气象万千,兵强马壮,商贸繁荣,更兼收容流民,兴办学堂……王伦寨主所为,实非常人能及。”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既有佩服,也有一丝自身抱负未能施展的怅惘。

    王伦摆摆手,正色道:“学究过誉了。梁山能有今日,非王某一人之功,乃众兄弟齐心之力。不过,今日前来,确有一事,非学究不能胜任。”

    “哦?寨主请讲。”吴用神色一肃。

    “方才我来时,路过蒙学堂。”王伦将话题引回,“孩童读书,本是好事。但我观其所学,仍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先生所教,不外乎忠君礼法,科举仕途。”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吴用:“学究以为,在这天下崩乱、赵宋朝廷昏聩不明之际,我等在梁山,还要教孩子们这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旧道理吗?他们学成之后,是去考那腐朽的科举,为那昏君奸臣效力?还是继续回到这弱肉强食的世道,重复他们父辈的苦难?”

    吴用被问得一怔,陷入沉思。

    王伦继续道:“梁山要走的,是一条新路。我们的孩子,需要学的是明辨是非的道理,是实用的算学、格物(物理)知识,是强身健体的武艺,是忠于梁山、忠于袍泽、忠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新义!我们需要的是能建设梁山、保卫梁山的栋梁,而不是旧王朝的顺民和官僚!”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吴用耳边炸响。他饱读诗书,自然知道王伦所言,实是对千年以来儒家教育体系的根本性质疑与挑战!但细细想来,在这乱世,固守旧学,确乎不合时宜。

    “寨主之意是……”吴用眼中闪烁着思想碰撞的火花。

    “我意,在梁山设立教育司,总管山寨所有孩童、乃至有志青年的教育事宜!”王伦目光灼灼地看着吴用,“恳请学究出山,担任这教育司统领!首要之务,便是废止旧教材,编订新课本!剔除那些迂腐忠君的内容,加入算学、地理、律法(梁山律)、格物常识、乃至我梁山‘替天行道’之义理!构建一套全新的,属于我梁山自己的课程体系!为梁山的未来,塑造新的魂魄!”

    吴用听着王伦描绘的蓝图,只觉得一股久违的热血在胸中激荡。编修教材,塑造学风,这可是开宗立派、影响后世的大事!远比在某个山寨做个谋士,或者去考那虚无缥缈的功名,更有意义!王伦将此重任交予他,是何等的信任与器重!

    他深吸一口气,离席起身,对着王伦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吴用……飘零半生,所学几成废纸!蒙寨主不弃,委以如此重任!编修新学,塑我梁山之魂,此乃千秋功业!吴用……敢不从命?必竭尽驽钝,肝脑涂地,以报寨主知遇之恩!”

    看着吴用眼中重燃的斗志与光彩,王伦知道,这位智多星,终于真正找到了在梁山的定位和价值。教育的变革,将是梁山未来最深沉,也最持久的力量源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新王伦新梁山不错,请把《新王伦新梁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新王伦新梁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