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经义新解:考官憋笑

    第二日清晨,贡院内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几乎能拧出水来。

    经过一夜硬板床的煎熬和精神的折磨,许多士子眼圈乌黑,面色蜡黄,神情萎顿得像霜打的茄子。

    号舍间的气味也更加复杂难言,汗臭、墨臭、还有隐隐的……夜来香的余韵交织在一起,令人窒息。

    唯有林闲的“玄”字第七号,依旧飘散着淡淡的驱蚊香和薄荷清露的提神气息,让他看起来精神饱满,与周遭的“丧尸”群形成了惨烈对比。

    三通鼓响,试卷发下。

    第二场考的是经义,题目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要求阐发孟子“重义轻利”的思想,并结合时政论述。

    这题目一出,整个号舍区先是死寂一瞬,继而爆发出更加密集的“沙沙”声,如同千万春蚕啃食桑叶。士子们纷纷精神一振(回光返照般),这可是送分题啊!

    考生一个个立刻进入状态,引经据典奋笔疾书,大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痛斥“利”字如何败坏人心、瓦解社稷。

    文章写得天花乱坠,正气凛然,恨不得立刻与“利”字划清界限,标榜自己是一尘不染的道德完人。

    对面的赵公子更是心中窃喜,这题目他不知背过多少范文,立刻笔走龙蛇,什么“舍生取义”、“存天理灭人欲”的句子往上堆砌,字迹华丽,自觉稳了。

    然而林闲拿到题目,扫了一眼差点笑喷。

    这不就是去年在族学上打脸林家酸秀才时出的利和义的辩证题么?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年前,在林氏族学里那个倚老卖老、满口酸腐的老秀才,也是拿着这个“义利之辨”来刁难他。

    当初那同族秀才想给他这“不服长房管教”的林闲一个下马威,结果他就是用一番“公利私利之辨”,把那个老秀才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没想到时隔一年,在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秋闱考场上,竟又遇到了这道题!

    “真是天道好轮回啊……”

    林闲心中暗笑。

    不过这老掉牙的题目,若按常规套路答,无非是重复先贤语录堆砌辞藻,千人一面。

    想脱颖而出?

    难!

    他决定再来点“不一样”的,给阅卷官们提提神。

    他好整以暇地磨墨,气定神闲。然后提笔蘸墨,先规规矩矩地开头,字迹工整,颇有法度:“孟子见梁惠王,首倡仁义而贬斥利字,实乃拔本塞源之论,为万世开太平之基也。” 看起来中规中矩,甚至有点平庸。

    但紧接着,他笔锋陡然一转,如同宝剑出鞘,寒光乍现!

    “然学生窃以为,后世腐儒,读圣贤书而食古不化者,往往误解亚圣本意!” 开篇第一句,就石破天惊!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腐儒”和“食古不化”!

    “孟子所言利,非指寻常之利,乃 “唯利是图、锱铢必较” 之暴利, “与民争利、损公肥私” 之私利也!若将此利一棒子打死,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圣贤岂非要将天下人尽数斥为小人?”

    他先给孟子的“利”划定了精准的靶子,然后开始“偷天换日”,大谈特谈“正当之利”的绝对必要性:

    “若夫国利,乃仓廪实、武备修、百姓安居乐业之利,此利不合仁义乎?难道要让将士饿着肚子保家卫国?让百姓衣不蔽体空谈道德?此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若夫民利 ,乃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商贾通其有无之利,此利不合仁义乎?若百姓终日辛劳,却不得温饱,则仁义道德,不过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

    他举了个极其生动(甚至粗俗)的例子,堪称灵魂暴击:

    “若一味空谈仁义,讳言利益,则好比 逼着饿了三天的乞丐,去背诵《道德经》! 肚子尚且咕咕作响,饥肠辘辘,何来气力与闲心去弘扬仁义?只怕听到仁义二字,心中想的却是 仁(人)义(屁)罢!”

    这比喻太过犀利传神,画面感极强!写完这句,林闲自己都差点笑出来。

    接着,他将矛头指向了某些官僚:

    “譬如一方县令,若只知高坐衙署,终日将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挂在嘴边,却不想方设法兴修水利利农耕,平整道路利商旅,设庠序之学利子弟。此等“清官”于民何益?不过是 “泥塑的菩萨——中看不中用” !甚至堪称 官场花瓶、百姓之蠹!”

    最后,林闲亮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将“义”和“利”辩证统一,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

    “故学生以为,为政者,当求 “仁义之利! 义为根本,利为枝叶。根深方能叶茂,叶茂方能庇荫众生。 孟子斥利是悲悯世人,怕其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追逐私利小利而忘公义大利。吾辈当明辨之,当追求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利,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利!如此,方为真知孟子之意,方为 经世致用 之实学也!”

    整篇文章观点尖锐逻辑清晰,俚俗比喻与经典引用并行,充满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

    在这片歌功颂德、空谈道德的试卷海洋里,简直是一股泥石流!

    恰在此时,一位素以开明务实著称的阅卷官张大人巡视路过林闲号舍附近。他原本只是随意扫视,目光掠过林闲卷面时,恰好看到那句 “逼着饿了三天的乞丐,去背诵《道德经》”

    他顿时眼睛一直,脚步钉在了原地!

    他强忍笑意,凑近细看,当看到 “仁义” 的谐音梗时,阅卷官终于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赶紧用袖子死死捂住嘴,老脸憋得通红,肩膀剧烈抖动,差点背过气去!

    好不容易缓过劲,张考官继续往下看,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此子见解非凡!

    这哪里是离经叛道?

    这分明是 “拨云见日,直指本源” !

    尤其是“泥塑的菩萨”、“官场摆设”等语,简直说到了他这种务实派官员的心坎里。

    那些只会空谈的清流,他早就看不惯了。这份卷子,不仅有理有据,更有胆有识!

    “妙啊!此子……此子大才!务实的很!” 张考官心中狂喜如获至宝,强忍着继续拍大腿的冲动,在心底已经将这份卷子夸到了天花板。

    他小心翼翼将林闲的考号“玄字七号”默记于心,这才强装镇定继续巡视。

    但嘴角那压抑不住的笑意,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

    而对面的赵公子,正在绞尽脑汁堆砌“巍巍乎仁义”之类的华丽辞藻,忽然听到隔壁张考官那压抑的笑,心中莫名烦躁。

    他忍不住暗骂道:“又是林闲那个家伙!不知又写了什么粗鄙不堪、哗众取宠的东西来蛊惑考官!真是斯文扫地!”

    第二天的考试,就在林闲这篇“接地气”到近乎“炸裂”、却又闪耀着务实光辉的经义文章中结束。他的答卷,毫无疑问地再次成为了考官们私下激烈讨论(并憋笑)的焦点。

    可以预见,这份卷子一旦传入朝堂,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不错,请把《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