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和远方

    “辞职理由: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

    衣着光鲜的女主管气极反笑,她修长的假睫毛微微颤抖,连看都没看一眼站在面前的陈风就直接开骂。

    “简直笑话,你这种人我见多了,业绩差还天天怨声载道,开口闭口就是领导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大环境的问题,就半点没想过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网络上看点毒鸡汤就向往什么诗和远方,也不掂掂几斤几两,撞得头破血流了还不是要找个地方上班,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

    陈风面无表情,自从进入这家国有服装企业后,类似的“人身攻击”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回,他早就练就左耳进右耳出的本事。

    看着妆容精致却掩盖不住皱纹的女主管,陈风的眼神里反而还流露出一种“怜悯”。

    四十好几的姑娘了,不结婚,没有孩子,父母年事已高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人生好像也的确无事可做,所以才会把手上那一丁点权力当作全部。

    “无所谓了,让这操蛋的日子滚远吧,我要一路向西,到美丽壮阔的大地上去唱歌,去撒欢,去认识新的朋友,去拥抱无边无际的自由,去为人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站在上海最繁华的CBD,正午刺眼的阳光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反复折射,陈风察觉到裤兜里不断震动的手机,拿出来看了眼屏幕上面“陈玺”的名字便直接将其挂断。

    接连十几个电话皆是如此,最后对方没办法只能发来了短信。

    【你要是敢辞职今天就别进家门了,我没你这个儿子!】

    陈风“冷笑”一声,心想如果那个连空气都压抑到凝固的地方算是家的话,自己不回也罢。

    决心与过去的人生“割席了断”,背上最简单的行囊,两天后的他已经坐在了疾驰的火车上。

    “绿色长龙”迈着稳健的步子穿越无边旷野一路向西,颠簸让摇摇欲坠的脑袋终于和玻璃窗完成了亲密接触,把酣睡的陈风强制唤醒。

    “疼,这都到哪了,外面怎么白茫茫的一片?”

    小憩后的口干舌燥格外难熬,陈风往屁股后面摸了很久却依然没找到那瓶喝了一半的农夫山泉。

    六人一组的火车座位狭窄到可怕,几次试图扭身最后都无功而返,就当无名火窜到嗓子口的时候,对门的旅客终于投来了目光。

    “你那瓶水好像被一个大姨捡走了,当时她嘟嘟囔囔了半天说应该没人要,浪费还不如喝掉。”

    兴许是担心自己的话带有歧义,男人还补充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水是陈风的,所以才没有出言提醒。

    “没事,待会等小餐车过来我再买一瓶,谢谢啊。”

    点头向对方致意,但心里却是没底。

    本就不宽敞的过道此时已经被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完全占据,他们穿着差不多的布衣,操着差不多的口音。

    陈风猜测这些人多半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又要去做同一件事情。

    “侬是去新疆旅游额?伐哒像,工作?”

    或许是还在为自己没有帮忙看好“财物”感到抱歉,男人放下了手里一直拿着的书本开始主动攀谈。

    此时的陈风还在为自己追求“体验”选择绿皮火车的事情而后悔,突然听到一句沪语,自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哪有人会做两天火车去新疆玩的,说我是逃难还差不多,你呢?公务员?去工作?现在标准已经严格到连动车二等座都不能买了吗?”

    距离终点站还远,陈风自然不会拒绝能有个老乡聊天来消磨时间,国企出身的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男人穿的深蓝色工作夹克,那是政府单位男职员的标准着装。

    “你怎么猜到的?哈哈,我叫李伟,是上海援疆队的,家里有点事耽搁了,所以没跟大部队一起走,想着坐慢车既省钱又能看看沿途的景色。”

    陈风的目光顺着李伟的话语投向了窗外,发现之前所看到的雪白大地原来是成片的某种作物。

    一望无际,漫山遍野。

    两人各自讲了许多,但话题却泾渭分明。

    陈风一直在抱怨自己过去的工作,无聊、刻板、形式主义,还有处处透露着虚伪的人际关系。

    李伟则是憧憬着未来,嘴里不断蹦出“特殊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对口”、“喀什四县”这些大多只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词汇。

    兴许是为了找一个共同语言,在环顾了下车厢后,李伟朝着那些守着行李蜷缩在每一处角落的“赶路人”努了努嘴。

    “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采棉花,每年九月新疆的棉田丰收,他们就会从老家出发,辗转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去到喀什、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这些地方。”

    “两个月的时间,能赚到一万多块钱,抵得上在家整年的收入。”

    “几十万采棉大军啊,浩浩荡荡完成迁移,网络上还给这群人取了外号,叫‘拾花客’,算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雅称吧。”

    兴趣被成功激发,陈风开始悄悄观察起身边的拾花客们。

    他们年龄跨度很大,有的已经两鬓斑白,有的还只是稚嫩的孩子。

    经过几个昼夜的长途跋涉,疲倦早就爬满了脸庞,于是大多只买了站票的他们开始各显神通,其中有一位妇女最是显眼,她直接爬到了行李架上躺下,和五颜六色的麻袋箱子完全融为一体。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经济支柱之一,就连建设兵团也有超过六成的职工收入来自于种植棉花。”

    “正是因为有这些漫山遍野的白色云朵,让不同民族的劳动者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体会收获的喜悦,同时也促进了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百姓们安居乐业,精神上变得富足,社会就能大踏步地朝前走。”

    “这次上海新对口支援喀什的四个县,就是希望能从根本上帮助当地人民解决贫困问题,不仅仅是让他们有好的房子住,而是在生活、医疗、教育、产业、文化这些领域都能构建起一个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未来蓝图。”

    对于李伟说的这些公文用词陈风并不陌生,每次单位开大会,领导都能用这些字眼反复组合形成一个听起来“内容丰富”的讲话,但实际会有多少成真,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内燃火车头发出轰鸣,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们穿过“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沿着帕米高原的山脚一路蜿蜒西行,与奔涌在叶尔羌河的水流并肩驰骋,最终抵达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喀什。

    临别之际,陈风和李伟交换了联系方式,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从上海来到“陌生”的环境,所以都存了互相帮衬的心思。

    九月的喀什还残存着些许夏季的暑气,从火车站随着熙攘人流来到大街上,陈风翻出兜里的小本子瞅了一眼。

    “今晚就先去古城落脚,听说那里拥有整个新疆最美的夜景,露台品咖啡,小憩赏星空,说不定运气好还能看到维族女孩翩翩起舞,人生本该如此啊。”

    陈风就这样怀揣着所有的憧憬一头扎进了千年的风情,此时此刻的他绝不会料到在踏足西域的第一个晚上,自己就会见识到这座岁月之城的光影两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喀什的云朵不错,请把《喀什的云朵》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喀什的云朵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