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下大势

    时值深秋,颍川的清晨已带上凛冽的寒意。枯黄的草叶上凝结着白色的霜华,远山如同铁铸的巨兽,在灰蒙蒙的天穹下沉默地蛰伏。

    靖安营的校场上,却早已是热气蒸腾。八百儿郎呼出的白气汇成一片低矮的云雾,整齐的脚步声、兵甲碰撞声、以及中气十足的操练口号声,打破了原野的寂静,带着一种新生的、锐利的力量感。

    刘湛按剑立于点将台边缘,目光沉静地扫过下方操练的队列。经过月余近乎严苛的打磨,这些原本成分复杂、良莠不齐的青壮,眉宇间已褪去了不少茫然与散漫,多了几分军人的硬朗与服从。尽管队列仍算不上绝对的整齐划一,但那股凝聚起来的煞气,已初显峥嵘。周仓如同巡视领地的猛虎,在队列间穿行,声若洪雷,不时纠正着某个士卒不够标准的持枪姿势,他的指令简洁清晰,令旗挥动间,队伍如臂使指,虽略显生涩,却已有了章法。

    就在此时,一阵极其急促、仿佛要将马蹄踏碎般的声响,由远及近,如同丧钟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一骑驿马,浑身被汗水与尘土染成泥色,马上的骑士伏在马背上,几乎脱力,却依旧拼命鞭策着坐骑,朝着庄园方向狂飙而来!

    “紧急军情!长社……长社急报!”骑士冲到庄园门前,几乎是滚落马鞍,声音嘶哑欲裂,手中高举着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的告急文书!

    整个庄园,连同校场,瞬间为之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封代表着最高级别危机的文书上。长社!那是颍川郡的郡治,是颍川的心脏!

    荀衍脸色微变,快步上前接过文书,迅速拆开火漆。他只扫了几眼,清隽的面容瞬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他看完后转身将文书递给刘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小小的绢帛上,仿佛它有千钧之重。

    荀衍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刚到的消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合兵长社,用火攻之计,趁夜突袭,大破何曼领导的黄巾主力!斩首数万级,何曼仅以身免,豫州黄巾……已然崩潰!”

    消息如同惊雷,在闷热的书房中炸响!

    “好!”郭嘉率先抚掌,脸上露出快意之色,将手中酒樽重重一顿,“皇甫义真不愧名将之姿!此战大捷,颍川之围可解,豫州乃至司隶,都能喘口气了!”

    荀衍也面露振奋:“是啊,何曼乃豫州黄巾魁首,此贼一败,余众不足为虑。朝廷天威浩荡,看来平定黄巾,指日可待!”他看向刘湛,“刘兄,此乃大喜之事!”

    然而,刘湛的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他眉头微蹙,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军报上,仿佛要透过文字看出更深层的东西。荀彧亦是面色平静,脚尖轻轻点击着地面,若有所思。

    郭嘉注意到两人的异常,挑眉问道:“文若兄,刘兄,皇甫嵩大胜,乃国之幸事,为何二位却似有忧色?”

    刘湛抬起头,看向荀彧,见对方微微颔首,便沉声开口,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皇甫将军大捷,自是社稷之福,将士用命之功。然,嘉兄,衍兄,我等所虑,并非仅在黄巾。”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粗略地图前,手指点向长社,又缓缓划向整个中原大地:“黄巾之势,看似汹汹,实则如无根浮萍。朝廷若能任用良将,平定不难。此战之后,朝廷威信或可稍复,然,天下动荡之根源,可曾消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其一,黄巾虽败,然天下饥民何止百万?朝廷若不能妥善安置流民,消弭祸乱之源,今日溃散的黄巾余孽,明日便可聚集成新的流寇。并州黑山、青州黄巾残部,乃至各地啸聚山林的匪徒,恐成燎原之势,剿不胜剿。”

    “其二,”刘湛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穿透时局的锐利,“经此一乱,地方州郡为自保,必大肆扩军,刺史、太守权柄日重。朝廷威信受损,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力必将大不如前。此乃……尾大不掉之患,恐非国家之福。”

    他最后将手指点向西北方向,语气愈发沉重:“再者,此番平定黄巾,陛下必厚赏有功将士。皇甫将军、朱将军自是忠贞,然其余将领中,或有边地悍将、豪强出身者,彼等借此军功,或入主中枢,或镇守要地,是否会带来新的变数?尤其……那并州牧董卓,听闻其人也应何进之召,引军东向……”

    刘湛没有直接说出“军阀割据”和“董卓乱政”,但“尾大不掉”、“边地悍将”和“董卓”这个名字,已足以让在座的荀衍、郭嘉神色骤变。他们皆是才智高绝之士,身处政治敏感的颍川荀氏,对朝廷的虚弱和地方势力的崛起,感受远比常人深刻。

    荀衍脸上的喜色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刘兄所言……嘶……细思极恐!若如此,岂非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郭嘉也收起了慵懒之态,眼中精光闪烁,接口道:“何止进虎!简直是群虎环伺!朝廷若不能借此胜机,锐意革新,整肃朝纲,则黄巾之平定,非但不是乱世终结,反而是……更大乱局的开端!”他看向荀彧,“文若兄,你以为呢?”

    荀彧轻叹一声,温润的嗓音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刘公子、奉孝所见,深中肯綮。彧在洛阳时,亦深感朝中积弊已深,非一二场胜仗所能挽回。宦官之祸未除,外戚之势复萌,如今再加地方坐大、边将权重……唉,乱象虽平,隐忧实巨。天下之事,确非一胜可定。”

    他看向刘湛的目光中,欣赏之意更浓:“刘公子年未弱冠,竟有如此见识,能见人所未见,虑人所未虑,彧深感佩服。”

    刘湛连忙谦逊道:“文若先生过奖,湛不过是身处局外,胡思乱想罢了。”

    郭嘉却哈哈一笑:“刘兄何必过谦!你这‘胡思乱想’,可比许多朝堂诸公的‘深思熟虑’要高明得多!如此看来,这长社烽火,烧掉的不仅是黄巾叛军,更是烧出了这煌煌大汉最后的遮羞布啊!”

    校场中的气氛,因这一场深入的分析而变得更加沉重。窗外蝉鸣依旧,却仿佛在哀悼一个即将逝去的时代。

    这时,荀彧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站起身,对荀衍和刘湛道:“衍弟,刘公子,如今洛阳局势波谲云诡,何进与宦官之争已近图穷匕见。彧在此恐已无益,不日将应曹兖州(曹操)之邀,前往兖州。颍川之事,便托付给你们了。”

    荀彧终于要走了!刘湛心中明了,这是荀彧正式选择曹操作为辅佐对象的标志,也是乱世英雄们开始站队的信号。

    荀衍神色一肃:“兄长放心,衍必竭尽全力,护佑宗族,稳定地方。”

    刘湛也拱手道:“文若先生珍重。湛虽不才,亦愿助衍兄一臂之力,保颍川一方安宁。”

    荀彧点了点头,目光在刘湛脸上停留片刻,意味深长地道:“刘公子,好自为之。他日若有缘,兖州再会。”说罢,便转身离去,背影决然。

    荀彧的离开,仿佛带走了一丝秋日的沉闷,却也带来了新的空寂。郭嘉晃着酒壶,似笑非笑地看着刘湛:“刘兄,文若兄已去寻他的明主了。你却甘愿困守这颍川一隅?莫非真要做个治世之能臣?”

    刘湛走到房檐下,望着到处飘零的落叶,缓缓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亦非唯有庙堂方可建功立业。颍川乃天下腹心,若能在此地扎下根基,抚平疮痍,积蓄力量,未必不能于这乱世中,有所作为。”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抚掌笑道:“妙哉!不慕虚名,不趋显位,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刘兄之志,嘉已窥见一二。这颍川之水,看来要比想象中更深啊!”

    正说话间,一名仆从急匆匆送来另一封密信。荀衍拆开一看,脸色再变,失声道:“京师急报!大将军何进,已于宫中……被张让等宦官诱杀!袁绍、袁术兄弟已率兵攻入皇宫,大肆诛杀宦官!洛阳……洛阳已大乱!”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消息确切传来时,刘湛的心还是猛地一沉。最后的遮羞布,也被彻底撕碎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历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血腥和混乱的章节。

    他转身,看向荀衍和郭嘉,目光锐利:“衍兄,奉孝,洛阳巨变,天下震动。颍川虽暂得安宁,然风暴将至。我等需立刻加强戒备,联络郡内豪强,整军经武,以备不测!”

    颍川的平静,结束了。真正的乱世,拉开了它血色的帷幕……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颍川,以荀家庄园和靖安营为核心,如同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田野间,到处都是垦荒施肥的农人;水利工地上,号子声震天;校场内,操练更加刻苦;而一张无形的情报网络,也开始以郭嘉为核心,悄然向四周蔓延。

    刘湛更是以身作则,几乎放下了所有士人的矜持,每日身着便于行动的短衣,不是在田间地头与老农探讨农事,便是在校场与士卒一同操练,抑或是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文书。他皮肤晒黑了些,手掌磨出了薄茧,但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

    一日傍晚,刘湛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校场回来,却在通往自己院落的回廊下,意外地遇到了似乎在此等候的荀妤。她身着一件藕荷色的襦裙,外罩雪狐裘,手中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在暮色中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刘……都尉。”荀妤微微福了一礼,声音依旧清泠,却少了几分以往的疏离,“见都尉近日辛劳,庖厨新制了些糕点,聊以充饥。”她将食盒递上。

    刘湛微微一怔,接过尚带余温的食盒,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多谢荀姑娘挂念。”

    荀妤抬起眼眸,清澈的目光落在刘湛带着汗渍和尘土的衣襟上,轻声道:“靖安营之训练,庄内亦有议论。都尉能沉心静气,扎根颍川,阿父与兄长……皆言此乃明智之举。”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乱世不易,都尉……珍重。”

    说完,她再次微微一福,便转身离去,裙裾拂过青石板,消失在渐浓的暮色中,只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馨香。

    刘湛提着食盒,站在原地,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那份乱世争雄的沉重,似乎被这细微的关怀冲淡了些许。他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与孤独,但至少此刻,他并非孤身一人。

    远处,靖安营晚操的号角声苍凉而雄浑,如同这乱世的注脚。而刘湛的目光,已然穿越了眼前的暮色,投向了更加遥远而未知的未来。他的根基,将在这颍川之地,深深扎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不错,请把《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