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五年五月,临安城的初夏已带着燥热,大庆殿内却弥漫着一股彻骨的寒意。宋高宗端坐龙椅,脸色阴沉地看着案上那份来自金国的国书,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国书的措辞傲慢而强硬,字里行间满是威胁——“赵玥据宣城,联州府,聚兵甲,屡犯大金疆土,实为两国议和之阻碍。若宋廷能斩赵玥,献其首级于大金,大金愿归还淮河以南三州之地,并延长岁币缴纳期限;若宋廷不从,大金将即刻遣十万大军南下,踏平临安,覆灭宋室!”
殿内鸦雀无声,韩世忠、秦桧等大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宋高宗手中的国书之上。主战派大臣个个面露怒色,手按腰间佩剑,恨不得立刻撕碎这份屈辱的国书;主和派大臣则面色凝重,低头沉思,显然是在权衡“斩赵玥”与“避战火”的利弊。
“陛下,”秦桧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试探,“金国此次态度强硬,十万大军南下绝非虚言。如今我大宋国力尚未恢复,若与金国开战,恐难抵挡。赵玥虽有抗金之功,却也确实成为金国议和的阻碍,为保临安安危,为护大宋社稷,不如……不如暂从金国之请,暂缓斩赵玥,先将其调离宣城,再作商议?”
这番话看似“折中”,实则是默认了“牺牲赵玥”的可能性,瞬间点燃了主战派的怒火。韩世忠大步出列,铠甲碰撞声震得殿内烛火晃动,他指着秦桧,怒声喝道:“秦相!你竟敢说出如此卖国之言!赵玥守宣城、退金军、保江南,是我大宋的抗金栋梁!若斩赵玥,不仅会寒了天下抗金将士的心,更会让金国看清朝廷的软弱,他日金军再来,谁还会为大宋卖命?你这是在断大宋的根基!”
“韩枢密使休得胡言!”秦桧也来了火气,反驳道,“老夫岂是卖国?只是为大宋安危着想!如今金国大军压境,若不妥协,临安危在旦夕,到时候别说赵玥,整个大宋都将覆灭!孰轻孰重,难道韩枢密使分不清吗?”
“你……”韩世忠气得须发皆张,刚想拔剑,却被宋高宗抬手制止。
宋高宗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大臣,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沉重:“朕知诸位卿家皆是为大宋着想,只是此事关乎国运,关乎数百万百姓性命,不可草率决定。金国使者还在驿馆等候答复,朕需再斟酌几日,诸位卿家也可各自上奏,提出对策,三日后再议。”
说罢,宋高宗便拿着国书,转身走进内殿,留下满殿争论不休的大臣。
消息很快通过暗卫网络传到了宣城。彼时,赵玥正在青弋江水师码头视察新造的战船,听闻金国威胁宋高宗“斩其首级”的消息,她手中的船桨“哐当”一声掉落在甲板上,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被冰冷的杀意取代。
“郡主,”墨站在一旁,声音低沉,“金国此举,显然是忌惮您在江南的抗金势力,想要借朝廷之手除掉您。临安方面,秦桧等主和派必然会趁机施压,陛下恐会动摇。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赵玥深吸一口气,弯腰捡起船桨,目光重新变得坚定:“金国想借刀杀人,秦桧想趁机打压,可他们都忘了,宣城的军队,是为抗金而生,是为守护百姓而生,不是朝廷随意摆弄的棋子。墨,立刻加强宣城防务,增派暗卫监视临安动向;李山,你率骑兵加强周边哨卡巡逻,防止金军突袭;张九成,你立刻整理宣城军民的联名信,若临安真有不利旨意,我们便将联名信递上去,让陛下看看,百姓与士兵的心意。”
“是!”众人齐声应和,立刻分头行动。
宣城城内,百姓与士兵得知金国的威胁后,群情激愤。数百名百姓自发来到府衙前,手持农具与兵器,高呼“请郡主坚守宣城”“我们愿与郡主共存亡”的口号;士兵们则集体写下血书,承诺“若朝廷真要牺牲郡主,我等愿反出临安,随郡主继续抗金”。
张九成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动,他快速整理好联名信,信上不仅有百姓与士兵的签名,还有乡绅、工匠、郎中的印章,密密麻麻的名字与印章,代表着宣城上下对赵玥的支持与信任。
三日后,临安大庆殿再次召开朝会。宋高宗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有主战派请求“拒绝金国威胁,支持赵玥抗金”的,有主和派提议“暂时妥协,调离赵玥”的,还有地方官员上奏“宣城军民情绪激动,若处置不当恐引发民变”的。
就在宋高宗犹豫不决时,金国使者突然闯入大殿,态度傲慢地说道:“大金国皇帝给宋帝的期限已到,若再不答应斩赵玥,我大金十万大军明日便会南下!到时候,临安城破,宋帝被俘,可就悔之晚矣!”
这番赤裸裸的威胁,让殿内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秦桧立刻上前,躬身道:“陛下,金国使者所言非虚,为保临安,还望陛下速作决断!”
“陛下,万万不可!”韩世忠急忙上前,“若答应金国,我大宋威严尽失,抗金将士心寒,他日再无翻身之日!臣愿率领禁军,与金军一战,保卫临安!”
宋高宗看着金国使者嚣张的嘴脸,又看着殿内争论的大臣,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既害怕金国的十万大军,又不愿背负“斩杀抗金功臣”的骂名,更担心宣城军民哗变,引发更大的动乱。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宣城都统制赵玥派来的使者求见,呈递宣城军**名信!”
宋高宗心中一动,连忙下令:“宣使者进殿!”
宣城使者捧着联名信,快步走进大殿,将信呈给宋高宗,声音洪亮:“启禀陛下,宣城军民得知金国威胁陛下斩我家郡主,皆痛心疾首!此信上有宣城三万百姓、三千士兵的签名与印章,他们愿随我家郡主一同抗金,保卫江南!若陛下真要牺牲郡主,他们宁愿反出临安,也要与郡主共存亡!”
宋高宗展开联名信,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有的是工整的楷书,有的是潦草的草书,还有的是孩童稚嫩的涂鸦,甚至有老人用手印代替签名。信的末尾,写着八个大字:“斩玥则反,抗金则从!”
看着这封沉甸甸的联名信,宋高宗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想到,赵玥在宣城的威望竟如此之高,竟能让数万军民为其“以命相护”。他突然意识到,若真的答应金国,斩杀赵玥,不仅会失去一位抗金良将,更会逼反宣城军民,到时候内忧外患,大宋真的会走向覆灭。
宋高宗深吸一口气,将联名信重重拍在案上,目光锐利地看着金国使者,声音坚定:“回去告诉你家皇帝,赵玥是我大宋的抗金功臣,是江南的守护者,朕绝不会因金国的威胁而斩杀功臣!若金国真要出兵南下,朕便命赵玥率领江南抗金联盟,与金军一战到底!大宋虽弱,却也有宁死不屈的骨气!”
金国使者没想到宋高宗会突然强硬起来,愣在原地,一时语塞。秦桧见状,想要上前劝说,却被宋高宗冷冷的目光制止。
“来人,”宋高宗下令,“将金国使者‘送’出临安,告知其,大宋不接受任何威胁,若金国敢来犯,定让其有来无回!”
侍卫们上前,架起还在发愣的金国使者,强行将其拖出大殿。殿内,主战派大臣纷纷欢呼,韩世忠更是激动地跪倒在地:“陛下圣明!臣愿随赵玥一同抗金,保卫大宋江山!”
宋高宗扶起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朕此前险些犯下大错,多亏了宣城军民的联名信,让朕看清了民心所向。赵玥是大宋的栋梁,江南抗金联盟是大宋的屏障,朕不仅不会斩她,还会给予她更多支持,让她带领江南军民,抵御金军!”
当日,宋高宗便下旨:
1.正式任命赵玥为“江南东路宣抚使”,总领江南东路所有抗金军队,拥有军事调度的权力;
2.朝廷每月向宣城拨付粮草五千石、铁矿两千斤,支援抗金军备;
3.允许赵玥自主招募士兵、选拔将领,无需经过朝廷审批;
4.严厉斥责金国的威胁行为,宣布大宋将继续坚持抗金,绝不妥协。
圣旨传到宣城时,城内百姓与士兵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赵玥站在府衙前的广场上,接过圣旨,望着眼前欢呼的人群,眼中满是感动与坚定。她知道,这场危机的化解,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更是抗金民心的胜利,是大宋骨气的胜利。
墨走到赵玥身边,低声道:“郡主,金国使者被逐,必然会向金国皇帝复命,金军南下恐不可避免,我们需尽快做好备战准备。”
赵玥点头,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传我命令,即刻召集江南抗金联盟各州府将领,前来宣城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抵御金军的作战计划;水师加强长江与青弋江的巡逻,防止金军从水路突袭;步兵与骑兵加强训练,随时准备迎战!”
“是!”将领们齐声应和,立刻分头行动。
夕阳下,宣城的城墙上,士兵们正忙着加固城防,水师码头的战船整齐排列,远处的练兵场上,传来士兵们嘹亮的呐喊声。赵玥站在城楼上,望着江南的大好河山,心中清楚,金国的威胁并未解除,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来临。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三万宣城军民的支持,有江南抗金联盟的助力,有大宋朝廷的认可。
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次,她不仅要守住宣城,守住江南,还要带领江南军民,主动出击,给金国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宋军民,绝非可以随意欺凌的!
一场关乎江南存亡、关乎大宋尊严的抗金之战,即将在青弋江畔,拉开帷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