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赵四就起来了。
张氏已经熬好了棒子面粥,热了几个窝窝头,又特意给儿子煮了个鸡蛋。
“出门在外,一切小心。”张氏看着儿子吃饭,嘴里反复叮嘱着,“跟领导同事处好关系,活儿要干,但也别太逞强,身体要紧。”
“知道了,娘。”赵四几口扒完饭,揣上鸡蛋,拎起昨晚就收拾好的行李袋,“我走了,您和妮儿在家好好的。”
“哥,早点回来!”赵妮揉着惺忪的睡眼站在门口。
赵四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嗯了一声,转身大步出了门。
清晨的胡同格外安静,只有零星几个早起倒痰盂的身影。
他赶到红星轧钢厂门口,一辆覆盖着绿色苫布的解放牌卡车已经等在那里,发动机盖子上还冒着丝丝白气。
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司机,嘴里叼着烟卷,正靠在车门上核对运输单。
看到赵四过来,抬了抬眼皮:“去一重机的?”
“对,师傅,劳您捎一段。”赵四递上介绍信和调令。
司机扫了一眼,指了指车斗:“上去吧,右边角落给你留了点空,自己找地方坐稳。这趟拉的都是急用的配件和特种钢,路上不停,晌午前准到。”
赵四道了声谢,利索地攀上车斗。
里面已经堆满了各种木箱和用草绳捆扎的金属材料,只在靠近车尾的右侧角落留出了一小块勉强能坐人的地方。
他挪开一个装着油污零件的麻袋,把行李袋垫在身后,靠着冰冷的车厢板坐了下来。
卡车很快发动,喷出一股黑烟,驶离了轧钢厂。
车子穿过渐渐苏醒的街道,驶出城区,拐上了通往郊区的土路。
路面颠簸不堪,车厢里的零件随着颠簸哐当作响。
赵四透过苫布的缝隙看着外面。
越往郊区走,景象越发荒凉,田地里的庄稼长势似乎并不旺盛,偶尔能看到一些村民在地里忙碌,身影单薄。
约莫两个多小时后,卡车减速,前方出现一片规模宏大的厂区。
高耸的烟囱、连绵的厂房、纵横的铁路专用线,无不显示着这座工厂的恢弘气派。围墙上刷着白色的标语,门口有持枪的卫兵站岗。
这里就是第一重型机械厂了。
卡车在厂门口停下接受检查。赵四看着那庄严的大门和“第一重型机械厂”的白底黑字厂牌,心中默念:“系统,签到。”
“叮!在第一重型机械厂大门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大型机床基础操作经验包】!【现金3元】!”
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各种龙门刨、立式车床、落地镗床等大型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工装夹具的使用技巧、甚至是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手法,都如同经验般深刻烙印。
卫兵检查完手续,挥手放行。
卡车缓缓驶入厂区内部。道路宽阔,但行人似乎并不多,显得有些空旷。
一些厂房看起来崭新气派,但也有一些区域显得格外冷清,甚至能看到几栋挂着外文标识的小楼门窗紧闭,失去了往日的人气。
卡车在一栋三层红砖楼前停下。“人事科到了,就这儿下。”司机探头喊了一声。
赵四拎着行李跳下车,对司机道了谢,抬头看向这栋挂着“人事科”牌子的办公楼。
走进人事科,里面忙碌而有序。工作人员核实了他的调令和相关材料,很快为他办理了入职手续,发放了新的工作证、临时出入证、宿舍钥匙和劳保用品。
“宿舍在3号楼207,这是你的铺位条。安顿好了,下午直接去技术科找李科长报到。”办事员语气干脆利落。
“谢谢同志。”赵四接过钥匙和条子。
3号楼是筒子楼,找到207房间,推开门,里面是并排四张铁架床,已经住了三个人。
靠门的下铺是个黑瘦精悍的年轻人,正坐在床边卷烟卷,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哪个厂的?”
“红星轧钢厂的,赵明。”赵四笑了笑,找到靠窗那个属于自己的上铺铺位。
“轧钢厂好地方啊!俺是山东济南机床厂的,叫王永革。”黑瘦青年很健谈,又指了指对面铺位。
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看起来有些沉默的青年正埋头看书,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声音不大:“上海重型机器厂,陈继业。”
另一个铺位空着,收拾得挺干净。
“这铺老周,东北来的,估计又去车间琢磨他那台宝贝龙门铣了,魔怔了都。”王永革哈哈笑着,递给赵四一根卷好的烟,“来一根?”
“谢了,不会。”赵四摆摆手,他空间里有烟,现在基本已经不抽了。放下行李开始铺床。
“不会好,省钱。”王永革自己点上火,美美吸了一口,“兄弟,咋这时候调过来了?咱这儿现在可是…嘿。”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陈继业也合上书,看向赵四,眼神里带着同样的疑问。
赵四一边抖开被子,一边平静地说:“厂里安排,让来就来了。正好也多学点东西。”
“学东西?”王永革吐了个烟圈,压低声音,“老弟,跟你说实话,现在这光景,难啊!”
“老毛子专家一拍屁股全走了,扔下一堆半拉子工程和看不懂的图纸,好多关键设备趴窝了,咱自己人围着转圈,愣是没辙!厂里任务压得死紧,可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继业也难得地开口附和,带着上海口音:“是的呀,很多参数和调试方法他们根本没教全,或者教了也留一手。现在抓瞎了。材料也紧张,好些特种钢断供了。”
“可不嘛!”王永革一拍大腿,“咱这宿舍,原来还住了俩毛子专家助理,也跟着一块撤了。现在这心里,真没底!”
赵四铺好床,坐下来:“困难肯定有,但总得有人干。咱们自己摸索,总能摸出门道。”
“兄弟你心态真好!”王永革竖起大拇指,“就冲你这话,以后有啥事吱声!”
“对了,吃饭没?食堂快开饭了,去晚了可就没了!”
中午在食堂吃过饭,赵四按照指示找到了技术科。
技术科在一栋相对安静的办公楼里。敲开门,一股浓重的旧图纸味扑面而来。
办公室里摆满了木制绘图板和各种柜子,几个技术员正伏案工作。
靠里一张旧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套袖的老工程师,正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一张大幅图纸,眉头紧锁。
赵四走过去,恭敬地递上报到函:“李科长您好,我是新调来的赵明,向您报到。”
老工程师抬起头,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打量过来,眼神锐利而严谨。
他接过报到函看了看,脸色稍缓:“哦,赵明同志。工业局刘总工特意打电话来说起过你,说你在进修学校表现很突出,俄语也好。”
他放下图纸,指了指旁边一张空着的绘图板:“以后你就在那儿办公。目前科里任务很重,主要是消化遗留的技术资料,解决设备安装调试遇到的难题。”
李科长语气沉重:“情况你可能也听说了。苏联同志撤离得很突然,很多关键技术和调试数据没有完整交接。我们现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是在填坑!”
他拿起旁边一摞厚厚的俄文图纸,又指了指另一边几本写满俄文笔记的日志:“这些操作日志,记录了很多关键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和调整经验,但字迹潦草,术语缩写极多,翻译组的同志也很头疼。”
“你的任务,就是尽快熟悉这些资料,结合你之前的经验,协助大家把这些问题啃下来!”李科长的目光带着期望和压力,“有没有信心?”
赵四迎着他的目光,站直了身体:“有!科长,我会尽快熟悉,尽全力完成任务!”
“好!”李科长点点头,“需要什么资料,可以直接去资料室调阅。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我讨论。去吧,先看看那套大型龙门刨铣床的图纸,安装队那边催得很急。”
“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