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革新与守旧

    会场里鸦雀无声,只有赵四沉稳清晰的声音和粉笔划过挂图的沙沙声。

    几家钢厂的工程师们听得极其专注,眼神里最初的些许轻视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深思。

    他们没想到,一个用户厂的技术员,对钢铁冶炼的专业问题竟能理解得如此透彻,分析得如此鞭辟入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提升轴承钢的疲劳寿命和稳定性,必须从纯净度控制、凝固组织均匀性和热处理稳定性三个核心环节入手。”

    赵四总结道,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电渣重熔环节,现行CaF2基渣系对Al2O3和钙铝酸盐类夹杂物的吸附能力已接近极限。”

    “我们建议,是否可以探索微调渣系成分,比如适当提高CaO含量,或引入少量MgO,研究其对特定夹杂物的深度脱除效果?”

    “在铸坯凝固控制方面,除了优化二冷配水,我们更关注的是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参数。现行工艺的压下区间和压下量是否还有优化空间?以更好地减轻中心偏析和缩孔?”

    “在后续轧制和球化退火环节,加热制度的均匀性和冷却速率的精确控制,对最终碳化物的形态、尺寸、分布至关重要…”

    他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直指当前生产工艺的痛点或模糊地带,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听起来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值得深入研究尝试的方向。

    汇报结束,会场里安静了几秒钟,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部里的领导微微颔首,面露赞许。

    鞍钢的一位老工程师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感慨:“赵明同志的报告,真是让我们汗颜啊!用户把我们产品的毛病看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

    “提出的这些方向,很有启发性,有些问题我们内部也有察觉,但一直没能系统梳理,更没能拿出这么有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上钢五厂的技术处长推了推眼镜,谨慎地问道:“赵工,你提到的电渣渣系微调,理论上可行。”

    “但生产上调整渣系成分牵一发动全身,炉况稳定性、电极消耗、综合成本都需要重新评估…这方面,你们有更具体的实验数据或理论计算支撑吗?”

    赵四从容应答:“根据热力学计算和少量文献报道,CaO含量提升至15-18%左右,MgO引入3-5%,在保证流动性和导电性的前提下,对高熔点夹杂物的溶解能力确有提升潜力。”

    “当然,这需要贵厂进行深入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验证,我们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失效件夹杂物成分分析数据作为参考。”

    问答环节变得热烈起来。几家钢厂的技术人员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赵四一一解答,引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既不过分超前,又总能切中要害。

    王永革和陈继业在一旁帮忙递资料、翻图表,配合默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

    就在讨论渐入佳境时,一位来自大钢、头发花白、资历颇深的老工程师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姓严,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但也以保守著称。

    “赵明同志的汇报,很精彩,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严工开口先肯定了一句,但语气随即一转。

    “但是,年轻人有闯劲是好的,可我们搞技术,尤其搞大规模钢铁生产的,更要讲究个‘稳’字当头。”

    他环视一周,慢条斯理地说:“电渣渣系用了多少年了?是经过长期生产实践验证的!轻压下技术参数也是反复摸索出来的!说改就改?谈何容易!”

    “一旦调整失败,一炉钢水报废就是几十上百吨的损失!耽误的生产进度谁负责?现在的生产任务有多重,在座的都清楚!我们不能拿国家财产和生产任务去冒进!”

    他看向赵四,语气带着长辈式的教诲:“小赵同志,你的思路很活跃,但有些想法,是不是有点…步子迈得太大了?”

    “咱们是不是应该更立足于现有基础,多在过程控制、操作精细化上下工夫?而不是总想着动工艺根本?”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让会场的热度降了几分。几位钢厂代表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显然这话也说出了他们的一些顾虑。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赵四身上。

    赵四面色平静,并没有被老专家的气势压住。

    他微微躬身,态度恭敬但语气坚定:“严工您说得对,稳定生产是首要任务,任何工艺变革都必须慎之又慎。”

    他话锋一转:“但是,正因为重视稳定和可靠,我们才更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只满足于修修补补。”

    “当前轴承钢的质量波动,已经成为制约许多重点主机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瓶颈。这个问题不从根本上寻求突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摆脱‘有的用就行’的被动局面。”

    他拿起一份失效分析报告:“我们解剖的每一个早期失效的轴承,背后可能都是一次关键设备的非计划停机,甚至可能影响到更重要的任务。这个代价,同样沉重。”

    “我提出的这些方向,并不是要求立刻全面推广。”赵四解释道,“而是希望能在部里的协调下,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小范围的、严格受控的工业试验,积累数据,验证效果。”

    “成功了,可以逐步推广;失败了,也能吸取教训,损失可控。但这第一步,总得有人迈出去。我们不能总依靠别人走路。”

    他看向严工,语气诚恳:“严工,您是前辈,经验丰富。我们更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用更科学、更稳妥的方式去探索这些可能性,而不是因为怕犯错就止步不前。”

    一番话,不卑不亢。

    严工听完,沉吟了片刻,脸色缓和了些,没再反驳,只是嘟囔了一句:“试验…也得有周全的方案才行…”

    部里的领导见状,适时开口打圆场:“好了,讨论得很好!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都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不错,请把《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