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革办初体验

    他简要介绍了情况:“目前主要工作是两项:一是广泛收集汇总各行业、各重点企业遇到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难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初步分析。”

    “二是组织专家力量,对其中一些共性、紧迫的问题,研究提出技术攻关指导建议或应急解决方案,供部领导决策参考。”

    他指着屋里堆成小山的文件:“这些都是各地报上来的难题汇编初稿和求助函,急需梳理。你来得正好!”

    周主任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分配任务:“赵明同志,你年轻,有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理论基础也扎实。”

    “你先负责协助老王同志,整理重机、矿山机械、大型铸锻件领域的难题汇编,重点是梳理问题现象、分析可能原因、初步评估影响和紧急程度。”

    他指了指角落里一位头发花白、正戴着老花镜艰难地查阅资料的老工程师。

    “好的,周主任。”赵四立刻应道,走到王工桌前,“王工,您好,我是赵明,来向您报到学习。”

    王工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打量了赵四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点头,指了指旁边一把空椅子和小山似的文件堆。

    “嗯,来了就好。这些,重机行业的,先看,按分类大纲贴标签,写摘要,遇看不懂的术语或问题,记下来问我。抓紧时间。”

    语气平淡,甚至有点冷淡,带着老技术人员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赵四没在意,放下行李,立刻坐下开始工作。他翻开第一份文件,是西北某重型机器厂关于大型水压机主缸体铸造缩松缺陷难以控制的技术求助报告…

    沉浸到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赵四很快发现,这里汇集的问题,远比在一重厂甚至洛拖遇到的更加复杂、多样,涉及的专业领域也更广。

    许多问题他闻所未闻,但系统赋予他的扎实理论基础和快速学习能力发挥了作用。他一边飞速阅读,一边调动脑海中的知识进行理解、关联、初步判断。

    遇到实在不懂的,他就记下来,趁王工休息的间隙虚心请教。

    王工起初话不多,但看到赵四问题提得精准,一点就透,态度也认真,渐渐话多了起来,偶尔还会指点几句查阅相关标准或文献的方向。

    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位同事,有部里的工程师,也有从其他高校、研究院所临时借调来的专家,各自忙着手头的一摊事,交流不多,但氛围紧张而专注。

    下班前,周主任召集开了个短会,听取各小组进度。

    轮到王工汇报时,他推了推老花镜,语气平淡地说了几句,最后补了一句:“新来的小赵同志,上手很快,整理的东西,条理清晰,摘要抓得准。”

    这已是极高的评价。周主任有些意外地看了赵四一眼,点了点头。

    晚上,赵四被安排在部大院后面的集体宿舍暂住。四人一间,条件简陋,但比一重厂的筒子楼安静些。

    同屋的另外三人,两个是来自其他部的借调干部,一个是清华的年轻讲师,都是临时凑到一起,彼此不太熟悉,点头之交。

    赵四躺在床上,回顾着白天的所见所闻。这里的工作,确实更加宏观,接触到的都是行业层面的共性问题,信息量巨大。

    这正与他编写实用手册的想法相契合。很多难题,其实在不同厂矿、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如果能把解决方案标准化、推广开,意义重大。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常见工业材料失效分析图谱与案例库】!【现金3元】!”

    一股关于各种金属材料典型失效形式(疲劳、磨损、腐蚀、断裂…)的宏微观特征、诊断方法和典型案例的信息流涌入脑海,极大地补充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储备,正好应对当前的工作需求。

    赵四心中一定,对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更有信心了。他闭上眼睛,开始消化吸收这些新知识,并思考着如何将其应用到难题汇编和手册编写中去。

    新的挑战,已经开始。

    第二天一早,赵四准时出现在工业技术革新办公室。

    周主任召集了一个简短的晨会,将新来的几位借调人员正式介绍给大家,并重新明确了各小组的分工。

    办公室人员比昨天看起来更齐整了些,大约有十五六人,分成了“机械与工艺”、“材料与热处理”、“电气与自动化”三个大组。

    赵四被分在了“机械与工艺”组,组长正是昨天那位话不多的王工。

    组里算上赵四,一共五个人。

    除了王工这位明显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还有两位来自部属设计院的年轻技术员,戴着眼镜,说话带着书卷气。

    另一位是来自南方某著名工学院的讲师,姓吴,约莫三十五六岁,理论功底扎实,言谈间喜欢引经据典,带着明显的学院派风格。

    周主任简单介绍后,各组便散开投入工作。

    王工给机械组每人分配了一摞半人高的文件袋,里面全是各地厂矿上报的设备故障记录、技术难题求助函和初步的情况说明。

    “任务很明确,”王工言简意赅,“把这些材料吃透,按统一格式提炼出核心问题、可能原因、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并给出初步的技术解决方向建议。”

    “遇到共性难题,标注出来,准备后续专题讨论。要求:准确、扼要、实用。”

    任务分配下来,办公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只剩下翻动纸张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赵四很快沉浸到工作中。他负责审阅的主要是重型机床、锻压设备、矿山机械方面的难题。

    问题五花八门:大型龙门铣横梁变形、水压机主缸密封泄漏、重型卷板机辊系异常磨损、挖掘机回转支承早期疲劳…

    他看得很快,系统赋予的扎实理论功底和在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的实践经验此刻完美结合。

    许多故障现象,他一眼就能联想到可能的原因;一些看似古怪的问题,他能从操作习惯、维护不当甚至安装基础等角度找到蛛丝马迹。

    他提炼要点精准,初步建议也力求贴近生产实际,操作性很强。

    埋头干了小半天,中午在部食堂简单吃过饭后,小组开了个短暂的碰头会,交流上午的进展和遇到的疑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不错,请把《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