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成功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就开始在鞍钢厂区里悄悄蔓延。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王永革。这天下午,他去厂部办公楼送修改后的试验数据汇总表,路过供销科门口时,隐约听到里面有人提到“赵组长”和“那批钼铁”。
他放慢脚步,里面的谈话声却低了下去。等他推门进去,供销科的孙副科长和另外两个科员正凑在一起看文件,见他进来,立刻散开,脸上带着不太自然的笑容。
“王干事,送材料啊?”孙科长接过表格,随口问了一句,“赵组长他们真是有本事啊,那么紧俏的东西都能搞来。”
王永革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笑着应付:“都是部里统筹安排的,我们就是跑跑腿。”他没多停留,交了表就出来了,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孙科长话里有话啊。
回到临时办公室,他把这事跟赵四和陈继业说了。陈继业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看来有人对那批原料的来源上心了。咱们之前说是部里特批,手续也补了,但量这么大,纯度又高,难免引人猜测。”
赵四正在整理下一阶段的试验计划,闻言手上的笔顿了顿。他料到可能会有人疑问,但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到了供销科这种敏感部门。
厂里关系盘根错节,供销科管着物资进出,消息灵通,也最容易滋生是非。
“不用慌。”赵四放下笔,语气平静,“原料来源,我们口径一致,就是部里协调的特种储备物资。手续齐全,不怕查。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
话虽这么说,但接下来的几天,那种若有若无的窥探感越来越明显。
食堂吃饭时,偶尔会有不认识的技术员凑过来搭话,旁敲侧击地问北京部里的情况,问这次试点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背景。
去车间跟进生产,也能感觉到一些工人看他们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不像之前那样纯粹是技术上的佩服了。
更明显的是厂保卫科的动静。
平时很少在生产区露面的保卫科干事,这几天时不时会到平炉车间转转,美其名曰“检查安全生产”,但目光总有意无意地扫过赵四他们工作的区域,有时还会跟车间主任或老师傅低声交谈几句。
刘师傅也感觉到了。有一次试验间隙,他趁着周围没人,凑到赵四身边,压低声音说:“赵组长,最近厂里有些风言风语,听着不太对劲。好像有人打听你们那批合金是哪来的,说什么……来路不正似的。”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担忧,“你们可得留点心,厂里人多眼杂。”
赵四心里明白,这是有人坐不住了。试点成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单纯是眼红,开始使绊子了。他点点头,对刘师傅表示感谢:“谢谢刘师傅提醒,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然而,暗流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坦然而平息。一天上午,赵四正在临时办公室和陈继业分析最新的钢样检测数据,厂保卫科的李科长带着一名干事走了进来。
李科长是个面色严肃的中年人,说话一板一眼:“赵组长,打扰一下。有点情况需要向您了解一下。”
赵四心里有数,面上不动声色:“李科长请讲。”
“是这样的,”李科长拿出一个小本子,“我们接到反映,关于前些天试验使用的那批高纯度钼铁合金。按照规定,重要物资进出厂都有严格手续。”
“我们查了最近的入库记录,发现这批合金的入库单据……似乎有些地方不够清晰,想请您协助说明一下具体的调拨渠道和运输流程。”
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很明确:怀疑你的原料来路不明。
陈继业脸色微变,王永革更是差点要站起来争辩,被赵四用眼神制止了。
赵四从容地回答:“李科长,这批合金是部里通过特殊渠道协调的国家储备物资,调拨手续由部装备司直接办理。”
“因为涉及一些内部流程,具体的调拨文件和运输记录,我这里有一份部里出具的证明函复印件,可以提供给保卫科备案。”
他说着,从文件袋里取出一份提前准备好的、盖着部里红头印章的证明文件复印件,递了过去。
这文件是他根据系统提供的“材质证明”信息,结合部里常规流程,用系统奖励的现金在街上找地方“加工”的,足以以假乱真。
李科长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文件格式、印章看起来都没问题,内容也说明了物资来源的“特殊性”和“保密性”。
“另外,”赵四补充道,“关于试验的进展和物资使用情况,我们每天都会向部革新办和周主任电话汇报。李科长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向部里核实。”
他把周主任抬了出来,意思很明白:这事部里高层清楚,你们厂保卫科没必要,也没权限深究。
李科长沉吟片刻,脸上的严肃缓和了一些:“既然有部里的证明,那就没问题了。我们也是例行公事,确保厂里物资管理规范。打扰赵组长工作了。” 他收起复印件,带着干事离开了。
保卫科的人一走,王永革就忍不住骂了一句:“肯定是有人搞的鬼!见不得咱们好!”
陈继业忧心忡忡:“四哥,虽然这次应付过去了,但看来有人盯上我们了。后续工作恐怕不会太平静。”
赵四揉了揉眉心。他预料到会有阻力,但这种来自厂内部、针对物资来源的阴招,还是让人感到厌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赵四重新拿起笔,“只要我们工作不出错,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些闲言碎语就站不住脚。不过,大家以后言行都谨慎点,特别是永革,管住你的暴脾气,别给人留下话柄。”
正说着,通讯员送来一封信,是苏婉清寄来的。信里除了日常的关心,还提到她父母听说他在鞍钢的工作取得了突破,都很高兴,让他注意身体,不用担心家里。
看着信纸上清秀的字迹和那句“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赵四烦躁的心情平复了一些。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远在北京,有人牵挂着他;身边,也有王永革、陈继业这样的战友。
他把信仔细折好收起来,对两人说:“走,去车间。下一炉试验要开始了,不能因为这点破事耽误正事。”
车间的喧嚣和热浪扑面而来,炉火正红。刘师傅看到他们,远远地点头示意,继续专注地指挥着操作。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但赵四清楚,水面下的暗流只会越来越急。他必须更加小心,也要更快地拿出更多、更硬的成果,才能彻底堵住那些人的嘴。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