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整,总装车间里鸦雀无声。
那台庞大的“工业母机之母”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经过一夜的最终检查和调整,冰冷的钢铁身躯仿佛蕴藏着某种力量。
所有参与“901工程”的人员都站在安全线外,目光聚焦在机床和站在控制台前的赵四身上。
李副部长和周主任也站在人群前方,表情严肃。
空气中混合着机油和金属冷却液的味道,此刻闻着却有一点清新。
人群中混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赵四站在简易的控制台前,面前是那一排排标着不同功能的按钮、旋钮和红绿指示灯。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看任何人,沉稳地发出了第一道指令。
“送电。”
巨大的闸刀被推上,车间顶部的照明灯轻微地闪烁了一下。
控制柜里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那是变压器和继电器通电的声音。
仪表盘上的几个指针开始微微颤动,指向了预设的电压值。
“主电源正常!”
“控制电源正常!”
“润滑系统启动!”
各个工位的报告声依次响起,清晰而短促。
赵四的目光扫过所有仪表,确认无误。
他伸手按下了那个最大的绿色按钮——“液压启动”。
低沉的嗡鸣声陡然增大,变成了液压泵稳定运行的噪音。
压力表的指针平稳上升,很快到达了工作区间。
“液压系统压力正常!”
“各轴锁紧装置释放!”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
赵四的手指移向了那个标着“主轴启动”的红色按钮。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主轴是机床的心脏,它的表现直接决定了成败。
按钮按下。
一阵低沉而有力的旋转声从机床内部传来,初始有些沉闷,随即迅速变得平稳、流畅。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金属特有的、令人安心的厚重感。
主轴转速表的指针稳步爬升,最终稳定在设定的数值上,纹丝不动。
“主轴运转平稳!”
“轴承温度正常!”
“振动值在优秀范围!”
一连串的好消息让现场紧张的气氛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没人敢放松。
空转顺利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切削。
“准备试件。”赵四下令。
一个经过粗加工的标准测试件——一根材质为45号钢的短轴,被小心翼翼地装夹在主轴的卡盘上。
这是检验机床精度最直接的方式,要在它上面车削出规定精度和光洁度的外圆和端面。
赵四亲自走到了手动操作面板前。
没有数控程序,所有的进给和走刀都需要手动控制,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机床本身的精度。
他握住那个控制纵向进给的手轮,感觉着上面细密的防滑纹路。
他轻轻转动手轮,通过齿轮和丝杠的传动,刀架开始平稳地移动。他调整着另一个手轮,让硬质合金车刀缓缓靠近旋转的工件。
“嗤——”
当锋利的刀尖接触到旋转钢坯的瞬间,清脆的切削声响起。
一绺绺银白色的、连续不断的切屑从刀尖处流淌出来,如同一条柔韧的金属丝带。
这声音听在老师傅耳中,如同天籁。切屑连续、颜色正常,说明切削参数合适,机床运转平稳。
赵四全神贯注,双手稳定地操控着两个手轮,控制着刀具的轨迹。他的动作不快,但极其精准。刀尖在钢坯上划过,留下一条越来越宽、越来越光亮的金属表面。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到主轴平稳的旋转声、刀具切削金属的嘶鸣,以及自己有些急促的心跳声。李副部长不自觉地向前探了探身子,周主任的拳头微微握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赵四将手轮旋回到位,退出了刀具。主轴缓缓停止旋转。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个刚刚完成精加工的测试件。
负责检测的老师傅立刻上前,用干净的白布仔细擦拭掉工件表面的冷却液和微量油污。他拿出最精密的千分尺,开始测量工件的外圆直径。
测量点选了三个不同的位置。每测一个点,他的表情就变化一分。从紧张,到惊讶,最后变成了难以置信的激动。
他又换了一块大理石平台和千分表,检测工件的端面跳动和圆度。
当他完成所有检测,直起腰转过身时,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声音都有些颤抖:
“报告!外圆直径……三个截面误差不超过0.001毫米!圆度误差小于0.0005毫米!端面跳动……小于0.001毫米!”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全部达到设计指标!不……有几个指标超过了设计预期!”
短暂的死寂。
随即,巨大的欢呼声和掌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车间!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老天爷!这精度……”
这是第一台没有依靠苏联人的技术和材料的全国产高精度机床,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释放自己内心的激动,这是从零到一的一步。
老师傅们激动地互相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不少人眼眶都湿润了。
年轻人更是兴奋地跳着,叫着,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积压的压力全部释放出来。
李副部长快步走到检测台前,亲自拿起那个测试件。工件表面光洁如镜,几乎能照出人影,摸上去平滑得不可思议。
他掂了掂这沉甸甸的成果,转头看向赵四,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周主任也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笑容,对着赵四竖起了大拇指。
赵四站在欢呼的人群中央,看着那台成功发出初啼的庞然大物,看着手中那个象征着突破的精密工件,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清晰的笑容。
这笑容里,有疲惫,有欣慰,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笃定。
他没有沉浸在喜悦中太久,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首件试加工成功,证明了我们这台母机的能力!”
赵四的声音在渐渐平息的欢呼声中响起,“但这只是开始!它的使命不是生产零件,是制造出更多、更精密的机床!”
他举起手中的测试件,目光扫过每一张激动而又充满期盼的脸。
“休息半天。下午两点,全体开会!我们要讨论‘火种分发计划’!”
新的命令下达,新的征程就在眼前。
车间里的人们看着那台成功的母机,眼神火热。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将开启。精密制造的火种,已经在这间厂房里,被成功点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