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征尘未洗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深,惠州城破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东征的凯歌却已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在岭南大地低回。谢文渊在野战医院里昏迷了整整三天。爆炸的冲击波震伤了他的内腑,后背嵌入了数块碎石,左肩锁骨处的枪伤也因感染而红肿溃烂。当他从混沌与高热的深渊中挣扎着醒来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浑身撕裂般的剧痛,以及消毒水与血腥味混合的、医院特有的气息。

    模糊的视线渐渐清晰,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草棚顶,和周围躺满了伤员的通铺。**声、呓语声、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不绝于耳。他试图挪动身体,却引来一阵钻心的咳嗽,牵动着全身的伤口。

    “谢排长!你醒了?!” 一个带着惊喜的、略显稚嫩的声音在旁边响起。谢文渊艰难地转过头,看到一个头上缠着绷带、脸色苍白的年轻士兵,正关切地望着他。是二排仅存的几个老兵之一,叫孙福顺,在最后冲锋时被流弹擦伤了头皮。

    “福顺……弟兄们……怎么样了?” 谢文渊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每说一个字都牵扯着胸腔的疼痛。

    孙福顺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嘴唇哆嗦着:“排长……爆破组……就……就剩下您和我了……张大山、李水根、王小虎他们……都……都没回来……副排长带着掩护组接应我们的时候,也中了炮……” 他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咱们二排……快打光了……”

    谢文渊闭上了眼睛,牙关紧咬,太阳穴旁的青筋突突跳动。王栓柱、赵铁柱、李阿仔、张大山、王小虎……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都化为了惠州城下冰冷的尸体。巨大的悲痛和无力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几乎让他窒息。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丝,才勉强压下喉咙里的哽咽。

    在医院的半个多月里,谢文渊的身体在缓慢恢复,但精神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他时常在噩梦中惊醒,耳边回荡着爆炸的巨响和战友的呐喊。每当有新的伤员被抬进来,讲述着前线依旧激烈的战事,他内心便焦灼不已,既渴望归队复仇,又对那吞噬生命的战场产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畏惧。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是王启明,他在东征初期被调往教导二团任职,此刻也因轻伤在此休养。故友重逢,两人都唏嘘不已。

    “文渊!听说你带队炸开了惠州城墙,立了大功!但也伤得不轻!” 王启明坐在他床边,看着他苍白的面孔和缠满绷带的肩膀,语气沉重。

    “功?” 谢文渊嘴角扯出一丝苦涩的弧度,“启明,那功劳,是弟兄们拿命堆出来的……我一个排,快打没了……” 他将脸埋入掌心,肩膀微微颤抖。

    王启明沉默了片刻,拍了拍他的后背(避开了伤口):“我懂。我们都一样。我那边……也损失了不少好兄弟。但这仗,还得打下去!陈炯明虽败退,但军阀未除,列强仍在!我们流的血,不能白流!”

    他压低了声音:“我听说,打下惠州,巩固了根据地之后,上面恐怕要有更大的动作……北伐,或许不远了。”

    “北伐?” 谢文渊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被更深的忧虑覆盖,“就靠我们现在这点力量?”

    “事在人为!” 王启明目光坚定,“革命之火,可以燎原。文渊,养好伤,队伍需要你这样的骨干。别忘了我们在长洲岛立下的誓言!”

    王启明的话,像一剂强心针,唤醒了谢文渊内心深处几乎被痛苦掩埋的理想之火。他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进食,强迫自己进行恢复性锻炼。他不能让弟兄们的血白流,他必须带着他们的那份,继续走下去。

    伤势稍愈,谢文渊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归队。当他拖着依旧虚弱的身子,一瘸一拐地回到教导一团一营二连的驻地时,看到的是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连队经过补充,兵员恢复了编制,但老兵已寥寥无几。陈继祖连长看到他,大步迎上来,用力抓住他的手臂(小心避开了伤处),眼眶有些发红:“好!好!回来了就好!谢文渊,你现在是二连连长了!”

    原连长已在惠州战役中晋升调职,谢文渊因战功卓著,被火线提拔。看着眼前这些大多稚嫩、带着好奇与敬畏眼神的新兵,谢文渊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他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带领一个排冲锋陷阵的军官了。

    他没有发表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而是默默地走到连队名册前,拿起笔,在牺牲官兵的名字后面,郑重地画上一个又一个沉重的符号。然后,他召集全连,站在队列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弟兄们,我是谢文渊,你们的新连长。”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历经生死后的沉稳力量,“这里,有很多新面孔。我要告诉你们,二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在淡水,在惠州,无数的前辈,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赢得了荣誉!” 他顿了顿,指向名册上那些画了符号的名字,“他们,赵铁柱、李阿仔、王栓柱、张大山、王小虎……还有很多很多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为什么而死?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打倒军阀,是为了让咱们千千万万的同胞,不再受他们受过的苦!”

    他讲述着那些牺牲战友的故事,讲述着他们的勇敢与忠诚,没有夸大,只有真实的追忆和深切的悲痛。新兵们静静地听着,眼神逐渐从迷茫变得专注,甚至燃起了火焰。

    “现在,他们不在了。这个连队,要靠我们撑起来!” 谢文渊的声音陡然提高,“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练好本领,时刻准备着!下次战斗,我要看到二连的旗子,永远冲在最前面!能不能做到?”

    “能!” 回应声起初有些杂乱,随即变得整齐而响亮。

    “大声点!我没听见!”

    “能!!!” 声浪几乎要掀翻营房的屋顶。

    接下来的日子,谢文渊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连队的整训之中。他借鉴军校和实战经验,制定了极其严苛的训练计划。不仅注重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作业等单兵技能,更加强了班排协同、战术穿插、夜间作战等科目。他亲自示范,言传身教,对训练中的懈怠和错误毫不容情。同时,他也更加重视政治教育,请来营里的政工干部,结合东征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革命道理,激发士兵的阶级觉悟和战斗意志。

    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但那双眼睛却愈发深邃锐利。夜晚,他常常独自一人,对着那本方紫石砚和半块徽墨发呆。父母的影像与牺牲战友的面容交织在一起,让他心中那份“革命”的信念,不再是飘渺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对每一个士兵生命负责的具体担当,化作了必须赢得胜利、告慰亡者的钢铁决心。

    征尘未洗,新的使命已在召唤。谢文渊知道,惠州只是起点,东征也远未结束。他和他的二连,这支用鲜血重塑过的队伍,即将踏上更为漫长、也更加波澜壮阔的征途。他必须让这把带血的利刃,磨砺得更加锋利,去迎接未来更加残酷的风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荆州,荆州!不错,请把《荆州,荆州!》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荆州,荆州!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