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惠刚来到瀚海路任巴曼郡太守时,都有点懵逼,真是一个荒凉无比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沙漠,居民数量很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单独设一个郡。
既来之则安之,谭云惠只能带着属员从头干起,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刚开始,巴曼路只有畜牧业、渔业、采珠业,过得那是一个清苦。
由于环境差、经济体量小,刚开始吸引过来的羌戎族不多,大部分都是公职人员和家属,华人来的更少,全郡只能简单的维持。
没想到半年之后,开始有国内的华人企业来巴曼郡采油,而且发现巴曼郡辖区内蕴含着大量的石油,随着采油的企业越来越多,全郡增加了很多油井,税收也跟着不断提高。
经济好了以后,很多羌戎族闻风而来,来到这里的采油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本地的人口少,又从两河郡那边引来一些夷人担任采油工人,全郡的人口增加了十几万。
由于巴曼郡的石油储量大,开采成本低,这里的油价比国内低不少,加上海运方便,逐渐取得竞争优势,国内的炼油厂更喜欢购买巴曼郡的低价石油。
由于石油的价格低了,提炼出来的煤油和柏油的价格也降低了,煤油灯、煤油炉更加普及,夏原等一些大城市在主干道,还设立了带玻璃罩的煤油路灯,在晚上提供一段时间的照明,柏油路也越修越多。
当然,由于此时的石油需求量还是有限,要等到汽车成功制造出来,巴曼郡的采油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亚美尼亚王阿贝里特被吴元济俘虏以后,由于其抵抗唐军,让吴元济等人吃了很大的苦头,所以吴元济非常恨他。阿贝里特在最后关头投降,吴元济虽然不好杀他,但是将他作为一般俘虏对待,驱赶到苏伊士运河干苦工。
苏伊士运河工程浩大,在黑衣大食境内与唐军作战的被俘的十多万人员全部遣送过来做苦工。这些俘虏在唐朝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下,用铁锹、推车等工具,夜以继日地在划定的路线开挖土方。
由于苏伊士运河大部分位于沙漠地区,开挖的难度很大,需要挖出大量的土方。十几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在这个庞大的工程面前显得仍然单薄,单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工程的进度很慢。
十几万人的队伍,光是饮食保障都是个大问题,吴元济虽然组织了一个骆驼队运送水和食物,但是这些饮食优先保障唐朝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羌戎族的监工,最后才能轮到这些战俘。
这些战俘在沙漠地区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对水和食物消耗量极大,吴元济的骆驼队并不能充分保障这些人的需求,有些人被迫忍受饥渴劳动。
由于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饮食又得不到保障,不时有一些战俘累死、饥渴而死。吴元济对这些战俘的生死漠不关心,只是一再催促开挖的进度,并让羌戎族的监工鞭打施工较慢的战俘。
这些战俘干了一年多,就死了一两万人,而且运河的进度很慢,至少十年才能修通。这些俘虏算了一下,觉得绝大部分都熬不到十年以后,早晚都会死在这里,战俘中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
阿贝里特曾经是亚美尼亚王族,身边聚集了一些老部下,这些老部下经常聚集在阿贝里特周围,私下议论抱怨残酷的遭遇、命运的不公。久而久之,在阿贝里特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成为彼此发泄愤怒和不满的一个渠道。
阿贝里特也是有点血性和谋略,加上身份尊贵,逐步就成为这些战俘中私下的领袖。阿贝里特觉得早晚不是累死就是饥渴而死,还不如找机会干一把,靠武力换取自由。
由于唐军对他们看管的很严,有三个团的羌戎兵荷枪实弹的监督着他们,阿贝里特等人不敢擅动,而是私下串联,蛰伏待机,准备在时机来临时起事。
元和20年10月份,安维部组建还不到一年,但是郑覃进入角色很快,在民族司、宗教司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维稳司和情报司。
维稳司主要是维护因族群、民族、宗教矛盾,互相搞对抗、摩擦,甚至动武,造成的不稳定因素,通过调节、安抚、警告的方式,平息这些问题。
情报司主要是到各地收集情报,重点搜集那些诽谤、辱骂华夏人,意图反抗、叛乱的其他族群信息,为后续军队和治安人员的镇压,提供情报。
安维部的主要职责是,发现、协调、缓解一些社会矛盾,特别是及早发现反对朝廷、对抗华人的线索,自己不能解决的,就及时报告,让上级调强势部门去处理。
郑覃前期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征服的几个夷人地区,经过搜集消息、认真排查,发现了一些关于夷人地区的隐患,连忙进宫觐见李纯。
李纯在思政殿接见郑覃,郑覃禀报:“陛下,臣派人在国外几个路查访一番,发现有的路治理的还不错,但朱达路和穆庭路对待夷人压迫的比较重,感觉有可能会出问题。”
李纯叹了一口气:“王之孝和吴元济两个武夫,还在用打仗那一套治理夷人,朕说过很多次,华、襄、夷三族要搞好平衡,要适当照顾夷人的利益,他们都当耳旁风。”
郑覃又禀报说:“陛下要求开挖苏伊士运河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个工程量很大,单靠那些战俘在沙漠中施工,进展缓慢,吴元济对那些战俘又很差,臣担心日久生变。”
李纯也有些忧虑:“你说的这个问题,朕也意识到了,单靠人力挖掘运河难度太大,朕已经让蔡耀宗他们研究专门开挖运河的机器,但是研发的速度没有那么快,至少明年才能出来,目前还是只能以人力为主。”
郑覃继续进言:“陛下,朱达、穆庭两路的安全问题不得不防,臣建议朝廷还是要早做准备。”
李纯说考虑了一会说:“这样吧,本来镇辽军就是要配到穆庭路方向,进行第三波作战,可以让他们明年初就提前开拔过去,起着加强镇守的作用。”
郑覃说:“再加一个军,即使有变,应该也应该能应付,吴元济和王之孝行政能力不足,臣建议还是换掉。”
李纯则说:“这两个武将都是立了战功的,没有合适的理由就拿下,会伤了武将的心,影响第三波征服行动。再等等看吧,如果他们犯了大的错误,有了合适的借口,再拿下不晚。”
既如此,郑覃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起身告退。
郑覃走后,李纯又感慨起来,当初自己带着好几个大臣,设计了一套治理夷人的办法,但是有的官员懒政,有的襄族蛮性难改,在有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李纯觉得,天下那么大,也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要自己亲自治理,只能是自己设计一套制度和框架,然后交给各级官员来具体承办。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能办事、会办事的官员,李纯也只能是积极物色,找到一个就提拔使用一个。
11月份,外事部将一份情报呈给李纯,情报里主要讲的是第三波夷人地区的情况。李纯认真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情况与自己以前读的历史有所不同。
原来,唐军持续的大规模进攻,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巨大震惊,甚至改变了一些原来的历史进程,一些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法兰克国王路易听到唐军如此强大,与几个儿子停止了内斗,国家重新团结起来,准备应对唐军的进攻。
罗斯一带,原来是一些松散的小国组成,为了应对唐军的进攻,各地首领推举最强的基辅地区首领留申里克担任罗斯大公,相当于提前几十年建国了。
波兰中北部一带,原来也是一盘散沙,各地的诸侯也在外部压力下重新整合,推举博斯瓦来担任波兰大公,也相当于提前建国。
多瑙河中游匈牙利一带,原来属于多方势力的争夺区域,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支持下,伊什特纳建立潘诺尼亚国,并担任大公,整合多瑙河中游平原的势力。
至于其他地方,变化不大,关于武器方面,其他国家没能获得黑衣大食的火药技术,目前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李纯读了这份情报,发现尽管与原来历史中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但是变化也不是很大,特别是火器没有外传,唐军完全能够应付。
经过唐军的第二波征战,黑衣大食和帕拉王国两个强国已经被灭掉,只剩拜占庭和法兰克两个强国,其中拜占庭西部有些地区已经独立了,实力有所下降,法兰克则团结起来,实力反而增加。
李纯令军事部根据新的情报,对原来的第三波征服计划进行修订,让各军的任务更加合理一些。
12月份,军事部尚书韩泰将修订后的第三波征服行动的方案,呈送到李纯那里,李纯认真看了一下,内容比较详实,对这个方案还算满意。
第三波征服行动的目标是拿下欧洲和西亚、北非剩余的地区,实现对所有夷人地区的征服。共派出5个军团和44个襄人团,共有28.2万作战部队,军事部另派后勤支援和情报搜集部队。出征部队共分五路人马,具体组成和任务如下:
第一路军由镇蕃军带9个襄人团(6个扶余、3个扶桑)组成,由镇蕃军统领谢长林指挥,共5.7万人。任务为,从乌拉尔河中游的杰杜罗(今奥伦堡以南)渡河,向西北方向进攻保加尔汗国,而后会同第二路军进攻罗斯一带,再向西进攻波兰大公国,最后会同第二路军进攻法兰克王国。
第二路军由镇胡军带9个襄人团(6个扶余、3个扶桑)组成,由镇胡军统领乌重胤指挥,共5.7万人。任务为,从乌拉尔河下游的索科(今阿特劳以北)渡河,向西进攻可萨汗国,而后会同第一路军进攻罗斯一带,再向西进攻摩拉维亚,最后会同第一路军进攻法兰克王国。
第三路军由镇辽军带9个襄人团(4个新罗、3个扶桑、2个羌戎)组成,由镇辽军统领刘悟指挥,共5.7万人。任务为,从亚尼郡阿尼城出发,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北部,直取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再向西进攻保加利亚,沿途拿下塞尔维亚、潘诺尼亚、克罗地亚等地,最后从东南部进攻法兰克王国。
第四路军由镇东军带8个襄人团(4个新罗、4个羌戎)组成,由镇辽军统领吴元济指挥,共5.2万人。任务为,从叙黎郡拉塔城(今拉塔基亚)出发,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南部,先协助第三路军拿下君士坦丁堡,再向西进攻希腊、阿格拉布,再进攻意大利半岛,最后从南部进攻法兰克王国。
第五路军由镇罗军带9个襄人团(2个羌戎,4个新罗、3个扶桑)组成,由镇罗军统领宋朝隐指挥,共5.7万人。任务为,从加利群岛出发,向北进攻伊德利斯,再往北拿下白衣大食,而后向北攻占不列颠群岛,最后从西部进攻法兰克王国。
为协调各军行动,在亚山城(亚历山大城)设立西征元帅府,由范希朝担任西征元帅,元帅府配有专门的情报搜集和传令部队。
为保障军队的征服行动,军事部在杰杜罗、索科、阿尼、拉塔、加利设置五个大型的补给点,后续根据部队的征服进展情况,再延伸设置一批补给点。
李纯从整个征服行动来看,前面是各路大军分头征讨,最后的矛头全部指向最后的大国法兰克王国,大唐将士要与欧洲猛人作最后的碰撞。
李纯看出方案的一个瑕疵,就对韩泰说:“各路大军分的很开,范希朝在亚山城很难实际指挥各军,北部的第一、第二路军挨的比较近,可由老将乌重胤统一指挥,打到法兰克以后,由乌重胤协调各军行动,这样效率会更高。”
韩泰答道:“陛下这样改一下更合理一些,臣建议方案确定后就发给各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