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余党暗涌粮食储备仓的“防蛀之战”

    全国折银改革的诏书下达后,各地捷报频传——粮价稳定、国库增收、百姓满意度飙升,连之前抵制最激烈的几个郡,也乖乖跟进了改革。风渡墨本以为能喘口气,把精力放在完善制度上,可没过多久,一封来自青州的密信就让他的心沉了下去。

    密信是青州刺史派人送来的,字迹潦草,语气急迫:“风劝农使,本地粮商勾结前太子余党,借国家粮食储备仓验收之机,以次充好、虚报数量,恐酿成大祸!”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波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太子刚倒,余党就迫不及待跳出来搞事情!正面刚不过就玩“暗箱操作”,这套路搁现代就是“总部巡查组来了,分公司连夜做假账”,专门钻制度的空子,简直是贪腐界的“卷王”!只能说,贪官的求生欲有多强,搞事的花样就有多绝!】

    风渡墨瞬间清醒——粮食储备仓是他稳固粮价的核心举措,也是改革的“压舱石”。按照规定,各地要在秋收后收购粮食存入储备仓,粮价上涨时平价出售,要是这里出了问题,不仅粮价会再次混乱,百姓对折银改革的信任也会彻底崩塌。

    他来不及请示皇帝,带着李铁山和几个亲信书吏,乔装成粮商,连夜赶往青州。刚到青州城外的储备仓,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霉味——本该堆满新粮的仓库,远远望去却死气沉沉,连个巡逻的兵丁都没有。

    “不对劲。”风渡墨皱眉,“按规矩,储备仓要三班轮岗看守,账目每天一核对,怎么会这么冷清?”

    李铁山攥紧手里的铁锤,压低声音:“风大人,我看这里面肯定有鬼!不行咱们就硬闯进去,把这些蛀虫揪出来!”

    “硬闯只会打草惊蛇。”风渡墨摇摇头,指着不远处的粮车,“你看那些粮车,表面装的是新粮,下面肯定藏着猫腻。咱们先混进去,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两人跟着一辆粮车,假装是帮工,顺利进入了储备仓。仓库里的景象让他们怒火中烧——所谓的“储备粮”,一半是发霉的陈粮,一半是掺了沙土的次粮,粮堆里甚至有老鼠乱窜;而账本上却写着“上等新粮一万石”,账目和实物严重不符。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和粮商喝酒,得意洋洋地说:“放心,验收的官员是咱们自己人,只要账本做得漂亮,谁会真的去翻粮堆?这一万石粮食,咱们用三成的钱就能搞定,剩下的银子,咱们二一添作五!”

    粮商笑着举杯:“还是张管事厉害!要不是风渡墨搞什么储备仓,咱们哪有这么好的发财机会!等太子殿下东山再起,咱们还能跟着沾光!”

    【作者插话:好家伙!这简直是把“国有资产”当成自家提款机了!发霉的粮食也敢往储备仓里塞,还指望太子复辟,这胆儿肥得能上天!搁现代就是“挪用公款+监守自盗”,直接判无期都不为过!只能说,贪婪到了极致,连基本的良心都没了!】

    风渡墨再也按捺不住,冲了出去,大喝一声:“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储备仓里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张管事和粮商吓得魂飞魄散,转头一看是风渡墨,脸色瞬间惨白。“风……风大人?您怎么会在这里?”

    “我要是不来,你们是不是要把整个储备仓都搬空!”风渡墨让人把两人控制住,又让人打开所有粮仓,“李铁山,带人清点实物,核对账目!书吏,把这里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不得有误!”

    清查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青州储备仓实际存粮仅四千石,其中能食用的新粮不足一千石,其余全是陈粮、次粮;而账本上记录的存粮却是一万石,虚报了整整六千石,涉及贪污白银三万两!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陈粮和次粮,竟然是粮商从各地低价收购的发霉粮食,打算等粮价上涨时,冒充新粮出售给百姓!

    “说!验收的官员是谁?还有谁参与了这件事!”风渡墨厉声质问张管事。

    张管事还想狡辩,可看到李铁山举起的铁锤,瞬间怂了,哭着招认:“是……是青州通判!他是前太子的亲信,是他让我们这么做的,还说出了事他担着!”

    风渡墨当即下令,将张管事、粮商以及参与贪污的仓吏全部关押,同时让人控制住青州通判。消息传开,青州百姓们怒不可遏,纷纷来到储备仓前抗议:“这些蛀虫太可恶了!竟然想让我们吃发霉的粮食!”“风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面对愤怒的百姓,风渡墨当众承诺:“父老乡亲们放心!我一定会严惩所有参与贪污的官员和粮商,追回赃款,重新收购新粮存入储备仓!从今天起,青州储备仓实行‘百姓监督制’,每个月初一、十五,百姓都可以来查验粮食和账目,绝不允许再出现任何猫腻!”

    【作者插话:风渡墨这波“百姓监督制”太绝了!知道官府内部有内鬼靠不住,直接把监督权交给百姓,这就好比现代企业搞“员工监督小组”,让腐败无处遁形!只能说,对付贪腐,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公开透明!】

    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风渡墨连夜制定了《粮食储备仓管理细则》,用金属活字刻在铁板上,立在每个储备仓门口:第一,实行“账实分离”,记账的书吏和管仓的吏员互不隶属,每月交叉核对;第二,设立“粮食质量鉴定员”,由百姓代表和银匠共同担任,负责查验粮食成色;第三,实行“阳光验收”,验收时必须有百姓代表在场,全程记录,存档备查。

    他还让人把青州的贪污案例,以及新的管理细则,写成告示,在全国各州郡张贴,警示所有官员和粮商:“改革不是贪腐的温床,任何胆敢破坏改革、损害百姓利益的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皇帝接到风渡墨的奏报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将青州通判斩首示众,张管事等涉案人员流放三千里,追回的赃款全部用于收购新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储备仓清查,凡有贪污舞弊者,一律严惩不贷。

    青州的风波终于平息,可风渡墨心里清楚,这只是太子余党的一次试探。前太子虽然闭门思过,但他的亲信遍布各地,粮商的势力也没有彻底清除,只要改革触及他们的利益,就会不断有人跳出来搞破坏。

    巩固改革成果,比推行改革更难。改革就像种树,不仅要栽得下,还要防得住蛀虫、挡得住风雨,才能真正枝繁叶茂,惠及后人。 风渡墨看着眼前重新装满新粮的储备仓,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可就在他准备返回京城,向皇帝汇报青州的情况时,一个亲信书吏匆匆跑来,脸色凝重:“风大人,不好了!京城传来消息,前太子在闭门思过期间,暗中联络旧部,打算发动兵变,推翻改革!”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太子狗急跳墙,竟然要动用武力,这不仅是冲着改革来的,更是冲着皇权来的!

    那么,太子的兵变计划能否成功?风渡墨会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皇帝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平定这场叛乱?咱们下一章接着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不错,请把《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