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沉默,眼眸中写满了疑惑。
‘三年?’
‘可是,已经不需要再等三年了啊!’
他想不明白。
李云舒从他的沉默中,看到了那份茫然。
她看到了一个少年武官对于女儿家心事的全然无措。
自那心灵的窗口,透露出太多。
唯独,没有看到她孤注一掷后,最想要的那一抹动容。
没有。
什么都没有。
她缓缓垂下纤长的眼睫,面上无悲无喜。
那份汹涌而至的失落,无声无息,却又蛮横无比地漫过了心堤。
“对不起,煜哥儿。”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自嘲的颓然,“是我失言了。”
他果然还是不懂的,一如曾经。
她低下头,视线里是自己绣着精致花纹的裙围,却再也看不见自己的脚尖。
人言,低头看不见脚尖,便已是人间绝色。
颓然垂肩,少女宫裙上明媚的鹅黄色,也映不亮她眼底潜藏的灰败。
果然......
再怎么嘴硬,心里还是会失望的喘不上气。
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这副样子。
一点也不想。
在重新振作之前,她只想迅速逃离,不愿将这副连自己都鄙夷的姿态,展露于人前。
李云舒鼻尖一酸,再也无法在此地多待片刻,转身就想离去。
“喂......”
少女转身之际,纤细白皙的手腕被身边人一把拉住。
他的手掌宽大,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形成的硬茧,隔着衣袖摩擦,传来一阵微麻的痒意。
李煜的动作其实很急,但落到她手腕上的力道却又下意识地收敛。
随着气力的增长,他只敢虚虚地圈着,生怕自己一个不慎,捏疼了这截仿佛轻轻一折就会断掉的皓腕。
其实也没怎么用力,可是李云舒就是怎么也挣不开。
大概,是因为心底的不愿吧。
“云舒,你还不知道吗?”李煜的语气满是不确定。
她该知道些什么?
李云舒的心脏怦怦直跳,既有被身边男子抓住手腕的悸动,也有一种奇异的,连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希冀,破土而出,疯狂滋生。
那大概就是女儿家的直觉。
她眨弄着眼眸,神色惹人怜爱,就那样茫然地,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探寻,望向李煜,“我该知道什么?”
看着她这副全然不知,又委屈至极的模样,李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侧过头,避开她那双仿佛会说话的眼睛,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飞快地嘟囔了几句,发泄着心中的怨怼。
“果然......老狐狸.......赖账......”
少女听不清,只是一昧的凝望少年。
然后,她便听到李煜说,“铭叔,把你许给我了。”
短暂的停顿后,他看着她瞬间呆滞的表情,更加确认了自己的猜测,补上了一句。
“你还不知道?”
李煜是真的以为她早就知道了。
毕竟,隔了这么多天的缓冲期,为人父的李铭,怎么可能不把这么大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女儿?
不然的话,李云舒每次都这么殷勤照顾,难道只是出于往日习惯?
若真如族叔所言,心有所许,她不是该高兴才对吗!
为何会是......悲伤?
李煜茫然的无法理解,甚至有些气恼。
本以为是稳稳当当进了自己碗里的肉,谁知道她不仅不知道自己是肉,还想着要跑!
李煜的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一种烤熟的鸭子还会振翅高飞的荒谬感。
不行。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所以他拉住了她。
好歹,看在青梅竹马的交情上,得给他一个说得通的理由!
“......什么时候的事!”李云舒的声音陡然拔高,语气急促的发颤。
话一出口,她好像立刻就觉得不对,又小心翼翼地改口,“不,我的意思是......真的,定下了!”
“嗯,”李煜看着她,笃定地点了点头,“早在去抚远县前就说好了的,我以为你知道。”
她笑了,毫无征兆地,就那么笑了起来。
少女眼眸深处的灰败,转瞬即逝。
水洗过的眸子,重新变得明媚动人,璀璨得像是落入了漫天星辰。
方才那番令人心碎的失态,在这一刻,竟真的如同一场虚无的幻梦。
“煜哥儿......”少女喃喃,声音恍惚,带着一丝胆怯的柔弱。
“嗯?”少年下意识回应,随即静静等候下文。
手腕上传来的温度,原来真的不是梦。
一切,都有了答案。
“舒儿,”压抑的情感,终于释然,少女的声音轻软得像一声满足的叹息,“现在知道,也是不迟的!”
......
李云舒羞红了脸,匆匆离去,心中却满是甜蜜的埋怨,急着回去寻父亲核对。
父亲为什么不说呢?
早说的话,又怎会闹出这般误会来。
但这确实不赖李铭。
若是存了毁约的心思,他又怎么会顶着重重阻力,全力配合李煜迁民。
他与李煜对此约心知肚明,否则两个同为六品百户的武官,何必如此同心协力。
单靠同出一脉的远亲关系,可远不足以如此互相信任交托。
因为是认定的准翁婿,所以才会如此啊。
......
一个以为他会说,这种买卖人口似的约定,总不好由李煜自己说出口。
另一个也以为他救人的半途会说,李铭光是看着女儿的表现,这难道还没说么?
结果,谁都不说。
把李云舒这串联了两家的当事人,独独蒙在鼓里。
......
李府后院一夜父女私话,李煜不得而知。
他疲惫入睡,再睁眼时,是被侍女们唤醒的,一齐侍奉他穿衣洗漱。
啊,为了活命,为了这片刻的安宁长存,便只能男儿无休。
李煜重新振奋精神,披甲上马,便领着先锋骑队,即刻出发。
族叔李铭带着浅淡的黑眼圈,出堡相送。
“贤侄,人手都已经安排好了。”
“军户们还得些功夫收拾,拉车的牲口也得饱食一二。”
“不过,等贤侄清道开路之后,很快第一批人就可以着手出发。”
除了守堡所必要的两什屯卒,还有沙岭堡的一众余丁、健妇协力。
这次,沙岭堡内可供李煜调动的兵卒,史无前例的达到了一百四十余人。
甲兵过半,这在边军中也已经是极高的比例。
李煜点头,“铭叔放心,侄儿会快去快回,靖平官道,加强沿途据点守备。”
他双腿夹动马腹,“驾!”
“驾——”
马蹄纷飞,其声如雷。
先锋骑队三十人,马四十余匹,人尽着甲,一往无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