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用着饭食,李煜突然对李云舒叮嘱道。
“云舒,这几日,若是备好了衣跨,你就可以带人去城墙上操练。”
李煜说罢,反倒开始回味着方才细嫩的蛋羹。
芸香做出来的蛋羹香甜滑口,美味的让他一时也不再去想那所谓的肉食了。
他面前,侍女夏清收了羹碗,很快又端送来一小碗压轴的锅巴饭,焦香四溢。
‘咔嚓——’
李煜急忙夹起,一口咬下,焦香脆口,回味无穷。
“煜哥儿放心,表哥那边已经安排了人,专为那几名妇人做两条新裤。”
李云舒看了一眼赵钟岳,柔声回应。
同坐一桌的赵贞儿身子一僵,将羞红的脸埋得更低。
赵钟岳看着自己碗里还没吃完的两口蛋羹,眼中依依不舍。
感受到李云舒的目光持续注视,他还是不得不暂且放下碗筷。
当以公事为重。
“是!”他接着方才李云舒的话题继续道,“我也是按照明公的意思,给那些赡养院里的孤寡女眷,发粮做工。”
做工嘛,也没什么范围可讲,就是有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便做什么。
说实话,这就是为了施恩赈济。
赵钟岳顺便给她们安排些女工的活计,也是一样的。
随着投石索的储备逐渐充盈,普通人已经不能再靠制索或是磨石,去库中兑粮。
投石索的制作,眼下已经成为只属于随着迁民队伍,一并来到赡养院的那部分妇孺老弱所专属的糊口活计。
虽然,李煜一时也用不上那么多的投石索。
但是为了迁民后的安排,多做些储备总是没错的。
不说多,起码维持库房内的存量在千条上下,还是较为稳妥。
至于石弹的收集,随着库中逐渐积蓄起一定数量,也就停了。
因为,城中兵仗司和器作监内的冶炉,已经在顺义堡匠户的修缮下,重新开火试温。
武备制式化,一直都是兵事中最重要的一点。
为此,顺义堡的匠人拿着赶制的木头扣具,挖点黏土,活着水,两边模具一扣,倒出来的就是一个大小如一的土胚丸子。
而这试烧的第一炉,就往炉子里封了足有一整炉的圆润泥丸。
大几百颗,还是有的。
今天就是封炉烧火的第一天。
为了保险起见,炉火会一直烧到明日入夜,至少二十个时辰,才能确保火候达标。
随后再冷却两日,待温度自然下降,里面的被烧制好的陶丸,就会成为能够夺人性命的杀器。
到时,出炉少说也是七八百颗起步。
去掉次品,至少五百颗应是有的。
而且,烧制出来的弹丸,不但大小一致,重量都相差无几,可比那些石头要好用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般开炉烧丸的效率实在是高了太多,能够成批且快速的量产。
若是需要,无非就是同时多开几座冶炉的事儿,倒也不难。
卫城内随着尸乱而荒废的一切,都正在李煜的治下,逐步走上正轨。
......
赵钟岳正想重新端回羹碗,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再度开口道。
“明公,学生还有一事相报。”
“嗯,”李煜两口就吃完了那么一小碗锅巴饭,现在看着赵钟岳,静候下文。
“但说无妨。”
赵钟岳坐直了腰,“明公,学生听到一些谣传,不知真假。”
他先是铺垫了一番,撇清关系,才继续道。
“学生这几日有所留意,百姓们私下里,其实还是埋怨朝廷的......”
东征之后,就是大灾,这在一些百姓们的眼中事后看来,因果关系很是明了。
而抚远县衙前坊中的一些孤寡妇人,之所以自家男人不在身边,并非其亡于尸乱。
而是早早被东征抽调去做了辅兵,亦或民夫。
这个比例,在乾裕三年开春后,约莫占每县、每村的至少一成适龄男丁。
如李煜的顺义堡,抽调三十丁,比例已经是相当之多,足有两成。
这些一去不回者,或许是‘他’的兄,‘她’的夫,‘他’的父,‘她’的子......
经过这场尸乱,所有百姓都意识到......那些人,几乎已是生死两别的定局。
这般后果,抚远县中死里逃生的百姓们如何不怨?
顺义堡迁来的军户还好说,他们毕竟是李煜同族,忍耐度要强得多。
那些人的离去,至少是为了顺义李氏整个家族。
族谱、牌位......宗族不会忘了他们,李煜更不敢把他们留下的家眷丢下。
那么,抚远县的百姓们呢?
他们还有什么?还剩下什么念想?什么依靠?
这般蔓延的民怨,是眼下所无法化解的。
“哎——”
李煜叹息后,只能沉默。
好在,这民怨风向,并非对准了李煜。
对抚远军民而言,因为有着救命之恩的加持......李煜身上尚存一道无人能够轻易打破的‘功德金身’。
这起码说明,此种论调,目前还是自发形成,而非有人蓄谋生事。
但赵钟岳所忧虑者,亦在于此,他继续道。
“明公,眼下倒还好说,只是我怕以后......”
“若是放任不管,迟早会受有心之人就此大做文章。”
他是商贾出身,才最懂这般苗头的坏处。
现在无事,只是因为城中百姓们大多来历‘清白’。
但是想要在抚远卫城内发展自保,他们就必须吸纳外来户,才能壮大己身。
这一点,是明摆着的道理。
三教九流之徒,人心叵测,即便他们想要拒之门外,依照当下之乱况,以后只怕也难以筛辨。
李煜沉思片刻,有了主意,“钟岳,你所言有理。”
“自即日起,你从赵氏家仆......不!”
他顿了顿,又改口道。
“眼下没有合适的人手,还是暂且不论,你只管盯着此事,随时来报。”
“喏,学生领命!”赵钟岳自然应下。
在李煜心中,倒是想到那么两个人选,适合在赵钟岳手下跟进此事。
便是早先随着赵钟岳赶赴顺义堡,随后被当场放了奴籍的那两个汉子,如今的两个顺义军户什长。
他们这什长,领的都是流民百姓,眼下倒不如拉回来任用一番。
他们的身手,用来在城中做个刺探人选倒是不差。
可惜,人已经随着车队护送折返回去了。
短期内,李煜也没办法启用他们。
至于向赵府开口讨要更多的人手......
这般就太急功近利,其所不愿为也!
他宁愿再等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