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县令听说此事:想见见韩澈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五,午时。

    码头方向的厮杀声隐约传来,韩澈刚翻身上马,就见一名县衙差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块木质令牌,高声喊道:“韩公子留步!县尊大人有令,请您即刻前往县衙一叙!”

    韩澈勒住缰绳,眉头微蹙。

    此刻码头正是紧要关头,黑衣人来历不明,秦仲礼还没找到,县令崔文彦偏偏在这个时候召见,时机着实微妙。

    王承嗣也勒住马,沉声道:“县尊突然召见,可是为了漕运案的事?”

    “回王大人,”差役躬身回道,“正是!县尊大人听说您破了漕运失踪案,擒住了主犯温彦博,特意让小的来请韩公子过去,想详细问问案情。”

    王承嗣看向韩澈,眼神里带着询问。

    他知道,崔文彦是津门的父母官,科举出身,为官清廉但性子谨慎,平日里不怎么掺和具体事务,这次主动召见,显然是重视此事。

    “韩公子,你先去县衙见县尊。”王承嗣当机立断,“码头这边有我盯着,黑衣人翻不起大浪。你跟县尊把事情说清楚,也好让他放心。”

    韩澈点点头,心里快速盘算着。

    崔文彦作为津门最高长官,获得他的认可,对自己在津门立足至关重要。

    而且,漕运案涉及朝廷粮草,本就该向县令报备,这也是规矩。

    “好,那王大人多加小心。”韩澈翻身下马,对周明吩咐道,“你跟着王大人去码头,务必保护好大人安全,有任何情况及时派人告诉我。”

    “是,公子!”周明抱拳应道。

    韩澈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青衫,跟着差役往县衙走去。路上,他心里有些忐忑。

    作为穿越者,他虽然凭借现代知识在津门崭露头角,但面对古代的地方大员,还是第一次。

    他不知道崔文彦是真心赏识,还是单纯想试探自己,毕竟严鹤在津门根基深厚,崔文彦未必愿意轻易得罪。

    县衙位于津门城中心,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前两侧立着石狮子,透着一股威严。

    差役领着韩澈绕过照壁,走进大堂侧厅,里面已经摆好了桌椅,桌上放着茶盏。

    “韩公子稍候,小的去禀报县尊大人。”差役说完,便退了出去。

    韩澈站在厅内,打量着四周。

    侧厅布置简洁,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字迹工整,应该是崔文彦亲笔。

    他想起之前王承嗣说过,崔文彦是开元初年的进士,肚子里有真才实学,只是为人太过谨慎,在津门任职多年,一直没什么大的建树。

    没过多久,脚步声传来,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面容清瘦,眼神平和,留着三缕长须,正是津门县令崔文彦。

    “草民韩澈,见过县尊大人!”韩澈连忙拱手行礼,态度恭敬。

    崔文彦抬手示意:“韩公子不必多礼,坐吧。”他自己走到主位坐下,目光落在韩澈身上,细细打量着。

    眼前的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青衫,但眉目清朗,举止沉稳,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睿智,丝毫没有寒门子弟的局促。

    崔文彦心中暗暗点头,难怪王承嗣对他赞不绝口。

    “韩公子,此次漕运失踪案,听闻是你一手侦破的?”崔文彦开门见山,语气平和。

    “回县尊,并非草民一人之功。”韩澈坐下后,从容回道,“王大人信任,给了草民查案的权力,衙役们也鼎力相助,草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哦?”崔文彦挑眉,“本县令听说,你从勘察现场到设下圈套,再到审出幕后主使,步步都算得极准,连捕头都自愧不如。王承嗣更是说,你比他见过的许多谋士都厉害。”

    韩澈心中一凛,崔文彦消息倒是灵通。

    他知道,这时候不能太过张扬,也不能过分谦虚,得把握好分寸。

    “县尊过誉了。”韩澈回道,“草民只是恰巧发现了一些细节,又运气好,刚好猜中了凶犯的心思。至于谋士之说,草民万万不敢当,只是喜欢琢磨些事情罢了。”

    崔文彦笑了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韩公子太过谦虚了。改良渔盐之法,让乡邻们增收;开办义诊,救治百姓;如今又破了漕运大案,保住了朝廷粮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你一个寒门子弟,能做到这些,实属难得。”

    韩澈心中一动,崔文彦特意提到这些,显然是对自己的情况做过了解。

    他连忙说道:“草民只是想让家人和乡邻们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功绩,不敢奢求。”

    “好一个‘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崔文彦赞许地点点头,“如今乱世初定,百姓们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有心的人。本县令为官多年,最看重的就是民生。你改良的渔盐法,本县令也听说了,盐质比官盐还好,成本又低,若是能推广开来,对津门乃至沧州的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

    韩澈听出崔文彦话里有欣赏之意,心里稍微放松了些。

    他说道:“草民的渔盐法还有不完善之处,而且推广需要朝廷批准,草民只是个寒门子弟,实在无能为力。”

    “你放心,此事本县令会向上禀报。”崔文彦说道,“沧州知府卢大人一向重视民生,若是知道你的渔盐法,定会支持。不过,你也要小心。”

    崔文彦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严鹤在津门经营多年,势力不小,此次你坏了他的好事,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且,严家在沧州乃至长安都有些关系,你日后行事,务必谨慎。”

    韩澈心中一暖,崔文彦虽然谨慎,但还是提醒了自己。他起身拱手:“多谢县尊提醒,草民记下了。”

    “你不必谢我,”崔文彦说道,“本县令只是惜才。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不该埋没在津门。此次漕运案,你立了大功,本县令会向沧州知府为你请赏,希望能给你谋个出身,也好让你更好地施展才华。”

    韩澈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想要的。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在古代没有出身寸步难行,若是能获得官方认可,谋个职位,以后做事就名正言顺多了。

    但他还是保持冷静,恭敬地说道:“多谢县尊抬爱,草民只求能为津门百姓多做些实事,至于封赏,不敢奢求。”

    “你有这份心就好。”崔文彦满意地点点头,“关于漕运案,你再详细跟本县令说说,温彦博招供的内容,还有秦仲礼的去向,以及严鹤的所作所为,都不要遗漏。”

    韩澈便将漕运案的前因后果,从勘察现场发现痕迹,到推断内部人作案,再到设圈套擒获温彦博,以及温彦博招供的与严鹤、秦仲礼勾结的经过,一一详细禀报。

    他没有夸大自己的功劳,也没有隐瞒任何细节,包括秦仲礼失踪、严鹤可能勾结河北道势力的猜测。

    崔文彦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点头,眼神里的欣赏越来越浓。

    他没想到,韩澈不仅能破案,还能看透背后的势力纠葛,考虑得如此周全,比许多官场老油条都强。

    “好!好!好!”听完之后,崔文彦连说三个“好”字,“韩公子不仅有勇有谋,还能洞察全局,实在难得!此事事关重大,本县令会立刻写奏折上报沧州知府,同时加强津门的防备,务必抓住秦仲礼,查清严鹤的罪证。”

    就在这时,一名差役匆匆跑了进来,脸色有些凝重:“县尊大人,王大人派人来报,码头的黑衣人已经被击退,但有几名衙役受伤,而且……而且严府那边有异动,好像有人往城外去了!”

    韩澈心中一紧,严鹤果然有后手!他看向崔文彦,只见崔文彦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严鹤这是想跑?”崔文彦冷哼一声,“传本县令的令,关闭城门,加强巡逻,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城!另外,派人密切监视严府,一旦发现严鹤行踪,立刻禀报!”

    “是!”差役领命而去。

    崔文彦看向韩澈,语气严肃:“韩公子,看来严鹤是狗急跳墙了。你觉得,他会去哪里?”

    韩澈沉思片刻,说道:“严鹤在沧州有关系,很可能会去沧州避难;也有可能去河北道,投靠他勾结的势力。

    但秦仲礼失踪,他或许会先去找秦仲礼,拿到更多证据,或者杀人灭口。”

    “你说得有道理。”崔文彦点点头,“王承嗣在码头,本县令让他带人追查严鹤的行踪。你留在县衙,协助本县令整理漕运案的卷宗,同时留意秦仲礼的线索。”

    韩澈应道:“是,县尊。”

    但他心里却有种不好的预感。

    严鹤行事狠辣,既然敢派黑衣人袭击码头,肯定还有其他安排。

    而且,秦仲礼的失踪太过蹊跷,说不定已经落入严鹤手中,或者被灭口了。

    更让他担心的是,严鹤在沧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人?会不会是沧州知府身边的人?

    若是这样,那他们上报的奏折,很可能会被拦截,甚至反过来陷害他们。

    正思忖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差役的惊呼:“不好了!城西门发现一具尸体,好像是秦仲礼!”

    韩澈和崔文彦同时站起身,脸色骤变。

    秦仲礼死了?

    他怎么会死在城西门?

    是严鹤杀人灭口,还是另有隐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首席谋士不错,请把《大唐首席谋士》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首席谋士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