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让人惊喜的收获

    章恒站在街对面,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即便隔着好几十多米的距离,他依然清晰地辨认出那家店铺招牌上的每一个字——“老赵服装店”。

    深绿色的底漆已经有些斑驳,但烫金的字体在秋日阳光下依然反射着淡淡的光芒,这正是第一家服装店老板提到的三家老店之一。

    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在章恒心头掠过。

    体魄全面提高之后,直觉也越发的强大,此刻直觉告诉他,在老赵服装店内应该会有惊喜的发现。

    “谢谢老板,打扰了。”章恒微微颔首,声音温和。

    他迈开步子,周国强紧随其后。

    两人的皮鞋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但被街道上嘈杂的人声、车铃声等淹没。

    阳光从梧桐树的枝叶间洒落,在他们的警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家“老赵服装店”的规模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在这条街上很是醒目。

    宽敞的玻璃橱窗一尘不染,里面陈列的时装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熠熠生辉。推开玻璃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新布料清香和淡淡香氛的气息扑面而来。

    店内灯火通明,柔和的射灯在地面光洁的瓷砖上投射出星罗棋布的光斑。

    衣架排列得井然有序,从时尚的牛仔系列到精致的正装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经营的用心。

    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店内忙碌,妻子踮着脚尖整理高处货架上的毛衣,丈夫则在收银台前敲击着计算器。

    “老板,麻烦过来一下。”周国强提高声音招呼道。

    年轻店主闻声抬头,见到两位身着警服的人,脸上掠过一丝不易惊愕,然后,他快步走来,“警察同志,有什么事吗?”

    他的声音带着本地特有的口音。

    “你就是这家店的老板?”周国强的目光在店内扫视一圈,语气中带着审视。

    “对,我就是。”年轻店主点头,嘴角勉强扯出一个职业性的微笑。

    周国强的心沉了下去。

    眼前的店主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面容年轻,与“经营近二十年”的说法相去甚远。

    他环顾店内现代化的装修风格,铝合金货架、LED灯光、电子收银系统,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家店的新潮。

    章恒却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店内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收银台后方墙上挂着的一个相框上。

    那是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合影,拍摄的正是这家店铺早期的模样——简陋的门面,手写的招牌,与现在的气派形成鲜明对比。

    “听说你们这家店开了近二十年,”章恒的声音平和如常,“不知道以前的老板在不在?”

    年轻店主恍然大悟,拍了下额头:“您是要找我父母啊!这家店确实是我爸妈白手起家做起来的,他们经营了快二十年,前两年才交给我打理。”

    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我这就叫他们过来,他们就住在附近,五分钟就能到。”

    趁着等待的间隙,章恒在店内缓步巡视。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排衣架,最终停留在角落里的一个老式木质货架前,应该是新装修后还没得及清理出去的老货架。

    这个货架与店内现代化的装修格格不入,架子上深深的划痕和磨损的边角,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约莫一刻钟后,一对老夫妇匆匆赶来。

    老先生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夹克,步履却异常稳健;老太太则是一身素雅的灰色衣裳,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整齐的发髻。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有神。

    “警察同志,这就是我父母。”年轻店主介绍道。

    章恒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来意,然后将那几张衣物的彩色照片在玻璃柜台上依次排开。

    照片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处织物的纹理、每一道缝线的走向都几乎能看清。

    老夫妇戴上老花镜,凑在灯光下仔细端详。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淌,只有店外偶尔传来的车鸣声打破这份宁静,阳光透过玻璃门,在照片上投下移动的光斑。

    “这些款式确实很老了。”赵大爷喃喃自语,布满老茧的手指在一张上衣外套的照片上轻轻摩挲,“领口这个设计,袖口这个螺纹……像是十几年前的样式……”

    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恍然:“老婆子,你看看这件,是不是咱们开店头几年进的那批货?”

    赵大妈接过照片,凑到眼前端详良久,布满皱纹的脸上渐渐浮现出确认的神情:“没错,是卖过,那还是咱们开店头两年的事,得有十七八年了,那会儿这种化纤面料正流行,进价还不便宜哩。”

    章恒感到一阵电流般的激荡穿过全身,仿佛在漫长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继续问道:“二老再仔细想想,能不能记起来大概是哪一年,都有哪些人买过这样的衣服?”

    老夫妇陷入沉思,目光渐渐变得悠远,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店内明亮的灯光映照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勾勒出时光的痕迹,赵大爷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柜台面上划动着,似乎在勾勒往事的轮廓。

    “应该是1986年左右,”赵大爷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回忆的沙哑,“那会儿我们刚开店没多久,从温州进了一批这样的衣服,这种款式当时很时髦,进了十来件,没两个月就卖完了。”

    “买衣服的都是些什么人,还能想起来吗?”章恒试探着问,声音不自觉地放轻。

    老夫妇相视一眼,都摇了摇头。

    赵大妈解释道:“时间太久了,具体哪些人真的记不清了。那会儿还不时兴记账,都是现金交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都是附近的人,那时候交通不便,很少有远道而来的顾客。”

    虽然有些遗憾,但章恒依然感到一股热流在胸腔中涌动。

    这条线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衣服的销售时间与推测的死亡时间高度吻合,而且购买者都是本地人,这大大缩小了侦查范围。

    周国强看向章恒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敬佩。

    局里投入大量警力,奔波多日收获有限,而章恒一出马就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黄局要特意调这位“悬案专家”来参与此案。

    “老周,我们回局里。”章恒当机立断,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警车在秋日的街道上疾驰,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后退。而在青山分局的会议室里,气氛正格外凝重。

    市局局长黄建喜端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红木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

    他身后站着几名随行人员,个个面色严肃。刑侦大队长邓磊正在汇报案情进展,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目前就是这些进展。”邓磊说完,会议室陷入一片沉寂,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在空气中震动。

    黄建喜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亲自过问此案,他立下的军令状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邓磊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黄局,还有一个情况需要向您汇报。”

    “说。”黄建喜的声音低沉,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关于死者的死亡时间,章恒同志有不同的判断。他根据骸骨和衣物的情况,推断死亡时间应该在十六七年左右……”

    邓磊尽可能客观地复述了章恒的推断依据。随着他的叙述,黄建喜的眉头越皱越紧,在眉心处形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死亡时间直接关系到侦破方向,”黄建喜语气凝重,“如果这个基本判断出错,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南辕北辙。”

    他转向一旁的中年法医:“你们的结论呢?”

    法医立即挺直腰板,信心满满地答道:“黄局,我们将死亡时间定在1-10年之间,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骨骼的腐化程度、衣物纤维的老化情况,都支持这个判断,我敢打包票!”

    黄建喜沉默不语,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理智告诉他应该相信科学检测,但内心深处,他却更倾向于相信章恒那个推论。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门外响起一阵清脆而有力的敲门声。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

    门开了,章恒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外,警服上似乎还带着深秋的寒意。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内的众人,最后定格在黄建喜身上,眼神明亮如炬。

    “黄局,我有重要发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不错,请把《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