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滴个娘哎,老子……老子不会是在做梦吧!”
李鸿基看着曹化淳离去的背影,再看看手中盖有鲜红玺印的密旨,忍不住抬手就朝旁边老驿卒胳膊掐了过去。
“嘶~”
“李鸿基你个瓜皮,是不是做梦掐你自己就行了,你掐老子做甚……”
看着满脸难以抑制的兴奋激动,老驿卒顿时忍不住一阵笑骂。
“哈哈,老哥你就只管骂吧。反正额现在叫李自成,你骂李鸿基关额甚事!”
李鸿基,不,现在叫李自成了。
李自成听着老驿卒的笑骂,当即便拿着密旨在他面前嘚瑟起来。
“也不知道你小子这是走了啥狗屎运,皇上竟然给你这狗日的封官儿赐名……”
老驿卒看着李自成手中的圣旨,顿时不由得一阵羡慕。
不用说,朱游简想要干预历史进程,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在李自成踏上造反路之前,直接收编他。
而且为了跟强大的历史惯性对抗,这次收编他可是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不仅许诺了他官职,更是把原本就属于他的名字‘李自成’,生生加上了御笔钦赐的光环。
“老哥你这是说的啥话,啥叫走狗屎运,皇上这叫慧眼识人好不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皇上这么瞧得起咱,咱也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不是?”
“咱记得你儿子今年也十六了吧?还有你那两个侄子,让他们跟着咱干咋样,咱绝不会亏待了他们……”
虽说李自成的人生经历在朱游简的搅和下,暂时与原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枭雄的本质却是没有改变的。
短暂的炫耀嘚瑟后,李自成的心思,很快就转到了皇帝交代的正事上,组建驿军!
说起来,朱游简的想法很简单。
通过整改让驿站扭亏为盈,然后以其盈利组建驿军、吸纳流民,尽量延缓大明崩塌的时间。
毕竟大明最后这十几年里,那可几乎是年年天灾。完全靠朝廷拿钱粮振灾,他就是再会刮地皮也忙不过来啊。
更何况,他还要好生享受皇帝该有的美妙生活呢!
“这可是你说的,明天额就让那仨小子来找你报道!”
亲眼见证了李自成的圣眷正隆,老驿卒对他的好意邀请,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
“奉陛下旨意,从即日起,延安府境内所有驿站,无论官民皆可使用,无须堪合!”
“除朝廷公差之外,无论官民投递书信、转运物资,一律按价收费。”
“另,命李自成为延安府驿军总兵官,统辖延安府所有驿站;并组建护驿军,直属陛下亲军‘皇家驿军卫’……”
崇祯元年七月中旬,延安府最大驿站——肤施驿。
曹化淳高举着皇帝亲书的圣旨,正式拉开了大明的又一次驿站改革序幕。
“啥,不用堪合、按价收费?”
“这要堪合的时候都有那么多人来占便宜,不要堪合那还得了?”
“就是,咱们就一芝麻绿豆大的驿丞,那些官老爷们要是不给钱,咱们还能咋办?”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前来参加整改会议的延安府各地驿丞,顿时便炸了锅。
没办法,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自古以来驿站都是免费的,现在突然变成要收费,尤其是对那些官员士绅来说,哪个愿意当这‘冤大头’?
“呵呵,想白吃白住不给钱?”
“他娘的,谁要敢占陛下的便宜,老子就请他吃板刀面!”
听到众人的议论,李自成这新鲜出炉的延安府驿军总兵官,‘唰’地拔出了腰间明晃晃的绣春刀。
那是朱游简专门赐给他、让曹化淳带来,上面还挂着明黄色的穗子呢。
“还有你们别忘了,咱们现在是驿军,而且还是直属陛下的天子亲军!”
李自成提高声音,把手中的绣春刀使劲虚劈了几下。
“对啊,咱们不但有陛下的旨意,而且还是驿兵,谁他娘的敢白吃白喝!”
“狗日的,上次王知县的小舅子让咱帮他运私盐,还说驿站就是他家的。下回老子看他还敢不敢如此嚣张……”
枪杆子里出真理!
看着李自成手中寒气森然的绣春刀,一众原本还有些担心的驿丞、驿卒,顿时便放下了心来。
‘陛下英明啊!’
见李自成只几句话就把众人的信心给鼓舞起来,曹化淳这个驿站整改的总负责人,顿时忍不住在心里对皇帝疯狂点赞起来。
“李总兵,额们是米脂来的流民。额们有力气、会骑马,额们能跟着你干不?”
就在肤施驿内众人欢呼之时,驿站外看热闹的百姓中,几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却是不知何时挤了进来。
“能啊!只要你们愿意跟着陛下干,咱就给你们饭吃、给你们衣穿,以后你们就是皇家驿军卫的人了!”
朱游简组建驿军,本来就是为了吸纳流民、延迟大明崩塌的时间。听到几人的询问,李自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李总兵,小的也愿意跟着陛下干!”
“小的也会骑马……”
眼见几个流民就这么被收下了,其余看热闹的流民,当即也是纷纷涌了过来。
“吴老哥,你去拿花名册,只要年龄合适、会骑马的,统统都登记下来!”
“陛下可是说了,流民也是咱大明的子民,一个都不能放弃。等驿站以后赚钱了,别说旱灾,就是天塌下来,咱们也能顶着……”
不得不说,李自成‘蛊惑民心’的本事不错。
眨眼间,原本的驿站改革动员会,顿时便成了他这驿军总兵官的募兵专场。
日后名动天下的‘驿军’,也就此正式踏上大明舞台。
而随着驿军的组建,有了武力保障,再加上陕西如今正处民变动乱之中,驿站改革也是出奇的顺利。
仅仅只用数月余时间,在增加了万余驿卒、驿兵的情况下,陕西驿路便已实现扭亏为盈。
不仅如此,有了重新焕发生机的高效驿路系统,反过来也大大保障了陕西民变的抚剿力度。
当时间来到年底之时,原本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大明崩塌的陕西农民大起义,竟是基本平息了下去。
“来人,即刻八百里加急向陛下报捷,务要赶在正旦大朝会时送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