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大这句话并没有指明傻子是谁,但都不妨碍双方认为老大这是占自己这边,特指对方。
比如乔源其实潜意识里一直觉得大学了连最基础的拓扑学问题都还不会,大概率是有点憨的。当然用傻来形容也没什么不对。
但在胡申浩跟兰杰看来,理工学院如此漂亮的女孩主动示好,乔源竟然能扯出这种狗屁不通的理论,要么是读书读傻了,要么是装逼上瘾。
后者的可能性很小,毕竟雷到现在都没劈过乔源,所以还是傻!
不得不说,两种思路都很有逻辑美感。也再次证明了换位思考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拥有这种能力又是多么可贵。
不管如何,乔源这一晚睡的很踏实,很香。如往常一样七点整睁开眼时,只觉得神清气爽。
今天是周末,寝室里其他三人睡得正香,鼾声此起彼伏。
乔源蹑手蹑脚的爬下床,洗漱完背上包便走出了寝室。科研就是这样。有了思路,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多了。
尤其是对于苏志坚交给乔源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优化理论。
这就意味着很多东西要从基础做起。比如非光滑系统的随机几何重铸。
要能完整的证明这个命题有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空间框架,并在这个空间框架下,完成定理的证明。
这还只是理论层面。如果是在了解陈老生平之前,乔源或许会觉得能做到这一步就足够了。
但现在他又有了更多的野望。
如果可以的话,他还希望能在论文里做算法的实现,甚至进行物理验证。
就好像陈老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做数学基础研究,不能只做基础数学研究,还必须得学会翻译。
将晦涩的基础数学,翻译成工程师们能听得懂用得上的东西。
这就得设计算法了。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得设计出一个能经得起验证的算法。
有了算法自然还得有能够验证算法的使用场景,才能证明设计出的算法的确是有用的。
是的,接下来的时间,乔源打算跟这项工作耗上了。
唯一的问题是,乔源没搞清楚一件事。
当年陈老的确是这么做的倒是没错。但他那时候是以总设计师的身份开展工作的。
换言之,他手底下有一个数十人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
如果把那些负责帮忙验证的合作单位工程师们算上,那可就更多了,往大了说,几千人都是有的。
乔源此时想的却是单枪匹马去做这件事,毕竟他手底下可一个人都没有。
本来还有个导师的,但苏教授马上就要去千里之外的津卫市任教了。
虽然两人还能通过邮箱或者微信随时保持联系,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些指导,但肯定不可能像老苏在江大时这么方便。
尤其是没有了组会这种能够面对面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
这个目标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哪怕乔源也觉得现在时间挺紧张的,所以吃完了早餐就直奔教学楼,打算找一间安静的教室开始研究。
以前周末他还会选择就呆在寝室里看书,但最近寝室三个室友跟打了激素一样,太闹腾了。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等到三个人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九点。
没办法,二十多岁正是能吃能睡的年纪。
尤其是数学系本就课多,导致早八也多。平日里能睡懒觉的机会还真不多。
周末九点左右能从床上爬起来的,已经属于相当自律了。
只是三人都没有下床,而是赖在床上聊上了。
“老大,醒了没?”
“嗯。”
“今天打算去干嘛?要不趁着天气好出去逛逛?”
“跟老四一起上自习。”
“源神,源神……咦,我艹,源神竟然已经出门了?他什么时候出去的?一大早就去约会了?”
老大沉吟了片刻,然后拿起了手机,点开微信问了句。
“艹了!老四已经去教室上自习了!107小教室。”
寝室安静了片刻,随后三个人几乎同时从床上弹了起来。
兰杰更是悲愤的喊了声:“妈的,老四不地道啊!本来就特么够强了,还特么这么卷,要不要别人活啊!”
其实此时被乔源压力到的可不止是乔源的室友们,还有一位正儿八经的教授。
学校给教职工准备的单身宿舍里,苏志坚正双眼通红的坐在电脑前翻译着论文。
昨天下午乔源把论文交给他审阅之后,苏志坚就一直没合眼。
除了吃了顿晚饭,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翻译这篇论文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乔源更急于让这篇论文赶紧面世。
不止是因为乔源的这篇论文证明这个课题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苏志坚心底也憋着一口气。
此时整篇论文已经基本上翻译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并不是最终的定稿。主要是苏志坚觉得他的专业英语功底还是不如他的一位师兄。
所以打算他先粗翻一遍,然后厚着脸皮去找师兄帮他润色。
虽然苏志坚一直对这位谭师兄的学术研究方向颇有微词,但在燕北大学任职的这位师兄,近三年已经在四大顶刊发表过两篇文章,学术英语水平必然是在他之上的。
这一点不服不行,毕竟这位师兄比他早毕业十多年……
如果是自己的论文,苏志坚是拉不下这个脸的。但考虑到这是自己学生的论文,他又觉得自己这张老脸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此时论文就差最后的致谢没有修改了。这也是整篇论文翻译起来最简单的部分。
但苏志坚却卡住了。
倒不是说乔源写的不好,恰好相反,主要是写的太正常了,感谢的太真挚了,让他感觉不好意思。
毕竟苏志坚真不觉得他知道了乔源太多,考虑片刻后,下笔的时候,他干脆把乔源的致谢感言修改了一番。
其实改的地方也不多,比如把“导师的指导”改成了“导师数学思想的指引下”,其他诸如此类……
主打一个强调课题研究跟论文撰写的独立性。
随后苏志坚又把译文重新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太大问题之后便将原本跟译本转换成PDF格式,通过邮箱直接发给了他的师兄。
看到发送成功的字样,便直接拿起了旁边的手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