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算是安顿好了,姜辛夏并没有急着出去找活干。
几方面原因,一是七月份天气炎热,再加上旅行了大半年,她想休整一下,二个她对京城不熟,口袋里还有些银两不愁生计,准备熟悉一段时间再看怎么挣钱。
晚上不熬夜,早上醒的比较早,姜辛夏习惯一大早坐在窗前看看书、画画图纸,等到七点钟再做早饭。
生活刚安定下来,书架上只有几本旅行中淘到的杂书,还有自己画的手稿本,旁边散落着几支用旧的毛笔、碳笔和半块磨得发亮的砚台。
屋檐下,光线透过薄薄的竹帘洒进来,在她面前草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时而凝神专注,指尖在图纸上轻轻勾勒,时而微微蹙眉,对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沉思,偶尔还会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一口温热的茶水,茶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她清晨宁静而充实的时光。
姜来东揉着惺忪的双眼推开房门,跨过门槛,“阿姐……阿姐……”
“阿来醒啦!”
姜辛夏起身,熟练地带他到巴掌大的洗涮间洗脸涮牙,温热的清水从脸盆中流出,伴随着牙刷轻轻的摩擦声,弟弟的小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眼睛也渐渐变得明亮起来。
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新的一天在温馨的氛围中开始了。
“你先练几个大字,阿姐去做早饭,等你大字练好了,早饭也好了,好不好?”
“好。”
姜来东脆生生的答应了,虽然姐姐也给他的房间里整了小书架小书桌,但他喜欢坐在姐姐的书桌上写字。
姜辛夏把自己的图纸杂书收好,铺开草纸,让弟弟练字,她去做早饭。
早饭很简单,熬个稀粥,摊个鸡蛋饼,还有买的腌黄瓜,半个小时候就做好了。
把小桌子搬到屋檐下,盛好稀粥、摆上热气腾腾的鸡蛋饼,再配上几片脆生生的腌黄瓜,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从屋檐折下洒在桌面上,映得粥碗里的米粒泛着温润的光泽,鸡蛋饼边缘微微焦黄,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和蛋香,腌黄瓜则带着清爽的酸味,让人食欲大开。
“阿来,吃饭啦!”
“来啦……来啦……”姜来东把自己写的大字带出来让阿姐检查,“阿姐,怎么样,有没有进步?”
姜辛夏首先肯定了小家伙一番,又指出了那里不足,“阿姐相信,咱们阿来下一次肯定会进步,是不是?”
小家伙自信的挺起小胸膛回道,“是,阿姐。”
“好,那咱们吃早饭。”
姜来东蹦蹦跳跳的把大字放到自己房间,再蹦蹦跳跳跑出来,一屁股坐到小凳上,拿起鸡蛋饼就大咬一口:“阿姐,真好吃。”
小丫头梅朵从西边走廊过来,看到兄弟俩吃早饭的温馨场面,一阵羡慕,“夏小哥,你可真厉害,小小年纪竟然把日子过得这样好。”
一边说,一边透过竹帘,看向窗户内,看到姜辛夏的书桌,“到底是读过书的,就是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不一样。”
姜辛夏笑笑,拿了一块鸡蛋饼递给她,“阿朵姐,尝尝我的手艺。”
梅朵摆摆手,“刚才你已经送给姑婆了。”
“拿着尝尝吧。”姑婆可不一定给她吃。
梅朵推不过,脸上带着一丝不好意思却又难掩喜悦的笑容,高兴地接了过来。
鸡蛋饼金黄诱人,边缘微微焦脆,散发着浓郁的鸡蛋香和葱花的清香,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芝麻甜味。她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蛋液的醇厚与面团的麦香在口中完美融合,葱花的清新更是让整个味道层次丰富起来,暖意瞬间从舌尖蔓延到心底,让她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吃过早饭,姜来东跟大黄在院子里玩耍,姜辛夏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看到房东老太太出来溜弯,带着一脸笑意迎过去,“姑婆,忙呐!”
老太太一双老眼微漾笑意,“夏小哥找老身有事?”
姜辛夏:……
找她确实有事,她咧嘴一笑,也不拐弯抹角,“姑婆,靠近院墙的那一块空处,那个小工棚我能不能不拆?”
修补门窗时,在小灶间与院墙之间空地上搭了木工棚,姜辛夏想作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室。
老太太似是不满,语气带着几分嗔怪:“我就知道鸡蛋饼、红烧肉白吃不得……”
姜辛夏厚着脸皮嘿嘿一笑,“那我就当姑婆答应了哈!”
“你这丫头……”老太太摇摇头,下了檐廊出门溜弯,见小丫头梅朵傻站着,催道,“还不跟上来。”
可小丫头被老太太说愣住了,回过神追上去,“姑婆,你刚才叫什么?什么这丫头……?”
老太太哼一声,“你个傻的,人家明明是小娘子,你叫人家小哥儿……”
“(⊙ o⊙)啊!”梅朵不相信,连忙跑回来,看到拿木工具准备干活的姜辛夏,“你……你是小娘子……?”
姜辛夏故意伸出指头在嘴边嘘一声,“就当我是小郎君哈。”
梅朵:……还真是小娘子啊!
老天爷啊,这个小娘了不仅饭食做好吃,还会木工,还会写字……那……还有什么她不会的吗?
姜辛夏作少年郎打扮,没刻意表现出自己是男子的意思,不管把她当作男子还是小娘子,她都坦然面对,带着弟弟过着简单的小日子。
有时看书,有时做木工件,有时带着弟弟去街上买生活用品,有时把弟弟托给梅朵看护,自己出去逛逛,或是去木作行,或是去工匠寻活的聚集地,或是到城外看寺庙、亭台楼阁。
生活简单而有节奏。
日子一晃又半个月过去了。
这天早上,姜辛夏准备把自己做的木塔模型拿出去卖,楼阔来了,“夏小哥……夏小哥……”从院门口喊到她屋檐下,“有活接不接?”
姜辛夏拉下木窗,挡住了楼阔的视线,从小屋里出来,“楼叔,早。”
“哈哈,早早……”楼阔问道,“我有个朋友,家里地小,他儿子要结婚,转不开,我看你把一间屋子做成了两间,觉得你会布置屋子,就把你介绍给了他。”
“多谢楼叔想着我,但我要问一下,我只是给他们家画图设计,还是要一并把活干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