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寓教于乐

    竞争,逐渐变成了常态。

    在陈山长刻意的引导下,苏墨与陈尚泽的学业,开始真正地飞速猛进。

    进度快到什么地步呢?

    陈山长已经开始让他们,开始研习八股文的写法。

    “破题,承题,起讲……”

    对于文章的写作,苏墨简直无往而不利。

    毕竟有着成年人的思维,对经义的解读往往一针见血。

    以至于陈山长批阅着他的文章时,总会连连赞叹。

    “好!此等见地,已不输于府试的童生,若能更进一步,脱去其中匠气,举人有望。”

    而陈尚泽这边虽天赋稍逊,却因苏墨带来的巨大压力,将勤勉刻入了骨子里。

    他的文章四平八稳,基础扎实无比。

    “尚泽,你的根基很牢固,胜在稳健,日后可将此长处着重发挥。”

    陈山长看了两人的文章后,满意的点了点有,随后开始今日的课程。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陈山长捻着胡须,开始为两个弟子讲解《论语・子罕篇》中的这句名言。

    “所谓知者,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故而心中没有困惑。”

    “所谓仁者,心怀天下,宽厚待人,故而胸中没有忧愁……”

    陈山长声音温和,目光在苏墨和陈尚泽脸上流转。

    苏墨凝神静听,将夫子的话与心中的批注相互印证,若有所思。

    而陈尚泽却皱紧了眉头,他不由举起手来,脸上满是不理解的困惑。

    “父亲,孩儿还是不明白,这勇者不惧……”

    “若是遇到拦路的强盗,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子,要抢钱伤人,难道心里也不能害怕吗?那不是傻大胆吗?”

    闻言,陈山长微微一笑,并未因儿子的钻牛角尖而动怒。

    “尚泽你问得很好,圣人所言不惧,并非指你心中不能有半分畏惧之情,那是人之本能。”

    “而是指纵使心存畏惧,亦不能因此动摇你的决心,改变你所坚守的道义。”

    他循循善诱道。

    “譬如那拦路强盗,他行的是不义之事。你心中虽怕却仍能挺身而出。”

    “或晓之以理,或奋力抗争,坚守不向恶低头之义,这便是勇者不惧。”

    陈尚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那双清澈的眼睛里,依旧残留着一丝迷茫。

    苏墨看着陈尚泽这副模样,心中忽然一动。

    强盗……道义……不退缩……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袖中,那卷刚写完不久的《西游记》手稿。

    恰好他刚写到,白虎岭唐三藏逐悟空这一难。

    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破妖魔伪装。

    唐僧的肉眼凡胎,却只信眼前所见。

    悟空坚持降妖,是为了保护师父,

    唐僧固守慈悲,却险些葬送性命。

    这其中的误解与冲突、坚持与牺牲,不正是对勇者不惧最直观的诠释吗?

    而能引起共鸣的故事,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打动人心。

    或许可以用这个猴子的故事,帮陈尚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心中有了想法,苏墨在下午课业结束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告辞。

    “山长,学生想借您的书案一用,誊写几页文字。”

    “哦?这是何事?”

    “学生近日偶得一故事,或可解师兄今日之惑。”

    闻言,陈山长与陈尚泽皆是一愣。

    陈山长好奇心起,欣然应允道。

    “去吧去吧。”

    苏墨谢过,走到偏厅的书案前,铺开带来的粗纸。

    他飞快地将那三打白骨精的片段,用最浅显的方式,重新誊写了一遍。

    随后,苏墨特意在旁边用更小的字,加了一行清晰的批注。

    “悟空明知打妖必受师父责罚,甚至被逐,却仍坚持护师父周全,此为勇也。”

    “唐僧笃信西行取经乃大宏愿,纵使千难万险,妖魔环伺,亦不改其志,此亦为勇也。

    “故曰勇者不惧,正如经中所言,君子心怀道义,虽遇困厄误解,亦不改其志,不退其行。”

    他将这几页纸仔细吹干,递给了陈尚泽。

    “师兄,此乃我近日所作的一个小故事,或许能帮你解今日课堂之惑。”

    “故事?”

    陈尚泽好奇地接过。

    “新的故事吗?”

    他知道苏墨在写话本,对此并不奇怪。

    起初还看得漫不经心,嘴里嘀咕着。

    “又是猴子打架……”

    可渐渐地,他的眉头舒展开来,看得入了迷,手指飞快地捻着书页。

    当他读到悟空被唐僧误解,八戒还在旁边煽风点火时,他气得哼了一声。

    当他读到悟空最终还是打死了妖精,并附上的那段批注时。

    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

    “我懂了!我彻底懂了!”

    他激动地抓住苏墨的手,兴奋的说道。

    “原来勇者不惧,不是说心里一点都不害怕!是像那孙悟空一样!”

    “他肯定也怕师父念咒,怕被赶走,但他更怕师父被妖精吃了!所以就算知道后果严重,他还是要打!”

    “还有那唐僧!”

    他眼睛亮晶晶的,继续道。

    “他肯定也怕路上的妖魔鬼怪,可他心里装着取经的大事,就不怕了!这也是勇者不惧!”

    “所以说!要是真遇到强盗。”

    他握紧小拳头,脸上带着一种莫名的勇气。

    “就算我心里害怕得要死,腿肚子都在打颤,但只要我守住不害人、不贪财的本分,我就敢瞪着他!我就不向他低头!”

    陈山长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他一直站在门外,听着儿子的这番高谈阔论。

    他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走进来,拿起那几页稿纸,细细读了一遍。

    他起初眉头微皱,心中暗道。

    “这孩子,心思活络是好,可莫要沉迷这些话本闲书,耽误了读经正业。”

    可这个想法,在他看到苏墨那段紧扣经义的批注时,却是瞬间消失掉了。

    眼中露出了惊喜与赞许。

    “妙!妙啊!”

    陈山长抚须赞道。

    “以故事解经义!深入浅出!比老夫今日在课堂上讲的,效果好上十倍不止!”

    忽然,他看向苏墨,眼神复杂道。

    “你这猴精的故事若是传扬出去,怕是能帮不少像尚泽这般困于字面,难解深意的学童,真正明白何为勇者不惧了。”

    闻言,苏墨笑了笑道。

    “山长与我想的不谋而合,这册《西游记》话本,学生已与雅集斋的张公子合作,不日便要刊印发行了。”

    “哦?已经要刊印了?”

    陈山长更是惊讶,随即大笑起来。

    “好!好!你这孩子,当真是文武双全,不仅学问做得好,连这生财之道都如此不凡!”

    说到这里,他又不禁感慨道。

    “《论语》之中,许多义理确实深奥难懂,我等夫子讲解,往往失之枯燥。”

    “学童们也常因无具象参照而困惑,死记硬背,难得真意。”

    “你这《西游记》的故事,若是能广为人知,以话本为桥梁,倒真能让经义更易被寻常百姓所接受。”

    他看着苏墨,眼中充满了期待。

    “你且继续写下去,这故事既能让你自己,借此深化对仁、义、勇的理解,辅助备考。”

    “又能通过书坊刊印,帮更多学童借故事悟经义,此乃大功德一件啊!”

    苏墨闻言心中一动。

    将话本与经义巧妙结合,既能赚钱,又能辅助学习,甚至还能收获教化之功?

    这倒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他当即点头应道。

    “学生明白了,日后书写,尽量将圣人教诲,融入情节之中,寓教于乐,不负山长期望。”

    傍晚,苏墨回到家中。

    隔壁院子里,大房伯母正坐在门口,一边择着野菜,一边竖着耳朵听三房的动静。

    见倒苏墨背着书包回来,便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哟,这不是写猴子精的大才子回来了吗?听说你现在整天捣鼓那些神神鬼鬼的闲书?”

    “啧啧,正经的圣贤经书不去钻研,偏搞些邪魔外道的东西!”

    “也难怪,你这种货色肯定是不敢去丁家族学,跟我们文儿比学问的!”

    苏墨脚步一顿,想了想,他今天心情不错,也懒得计较,正准备回屋。

    但他刚转身,怀里掉出了一张纸。

    正是他给陈尚泽誊抄的那份,白虎岭降妖的存稿。

    他弯腰捡起,目光扫过从茅房走出来的苏文。

    忽然改变了主意。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将那段悟空被误解,仍坚持降妖的情节,一字一句地读了出来。

    读完,他看向苏文问道。

    “苏文堂哥,你在丁家名师门下,想必学问大有长进。”

    “你说这孙悟空明知会被师父误解,却仍要坚持打死妖精,这对应了经中哪句道理?”

    苏文张口结舌,憋了半天,脸涨得通红,他哪里思考过这些?

    先生只让他们死记硬背,他连勇者不惧四个字都没说出来。

    大房伯母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个一二三来,她哪里懂这些圣贤道理?

    苏墨将稿纸收好,平静地说道。

    “大伯母,写话本并非闲玩,我是借故事读懂经义,这总比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要强得多。”

    此话一出,大房伯母心中不禁后悔,早知道是这样,她就不嘴欠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不错,请把《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