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九日,周六。 清晨,天色微明。
北平城从沉睡中苏醒,街巷间弥漫着早点摊的烟火气。
林怀安(郝楠仁)却已穿过清冷的街道,提前回到了中法中学空旷的操场。
周末的校园,寂静无人,正是加练的绝佳时机。
昨日国文周测的“乙下”成绩,像一剂强心针,证明了他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
但这并未让他松懈,反而更清醒地认识到:
要实现“升甲班”的宏愿,体能短板必须补齐!
甲班对体育成绩亦有要求,且强健的体魄是高强度学习的根本。
他牢记谭师傅“循序渐进”的教诲,制定了首个周末强化计划:
晨间(6:00-7:30):专注跑步,不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运用呼吸法,逐步增加距离和负重(沙袋重量微调)。
上午(9:00-11:00):基础力量训练。俯卧撑、深蹲、引体向上(利用操场单杠)。
核心原则:不再与别人比,只与昨天的自己比。
目标朴素却坚定:“今天,比昨天多完成一个!”
下午(16:00-17:30):协调性与耐力综合练习。折返跑、高抬腿、变速跑。
周六的训练异常艰苦。
每一次力竭后的额外挣扎,都伴随着肌肉的灼烧感和意志的呐喊。
汗水浸透衣衫,滴落在煤渣跑道上。
空旷的操场见证着他的孤独与坚持。
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只有与自己极限的默默较劲。
四月三十日,周日。
重复着近乎自虐的训练。
肌肉酸痛加剧,但他咬牙坚持。
他发现,当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呼吸和动作要领时,痛苦似乎可以被隔离。
这种专注于身体本身的感觉,带来一种奇异的掌控感和内心平静。
【叮!周末持续高强度训练,体能(耐力)经验+15,体能(力量)经验+10。】
【“飞轮效应”体能分轮惯性显著增强。】
系统的提示,是对他汗水的最好肯定。
周日下午训练结束,林怀安拖着疲惫却畅快的身体走回宿舍。
路过走廊的玻璃窗时,他无意中瞥了一眼自己的身影。
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姿态似乎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变化。
以往那个总是含胸驼背、眼神游移的孱弱身影,如今虽然依旧瘦削,但脊背似乎挺直了些,肩膀打开了,走路的步伐也多了几分沉稳的力量感。
这是高强度训练对核心肌群的强化,以及内在信心增长在外形上的自然流露。
“挺胸抬头!” 他下意识地对自己说。这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心理暗示:我要直面一切挑战,不再退缩。
五月一日,周一。
体育课如期而至。
课程内容正是体能测试——包括百米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
王韭聪那伙人依旧嬉皮笑脸,等着看林怀安的笑话。
尤其是看到林怀安腿上还绑着沙袋(训练后未取下),更是嗤笑不已:
“装模作样!待会儿别又趴窝!”
百米跑测试。
“各就各位——预备——跑!”
林怀安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顾谭师傅的发力要领和呼吸节奏,猛地蹬地冲出!
步伐依然不算快,但节奏稳定,呼吸可控,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中途踉跄,更没有摔倒!
虽然依旧落在后面,但他是稳稳当当地冲过了终点线!
“14秒8!”李教员报出成绩。
成绩依旧不佳,但相比上次测试的“14秒2”和狼狈扑街,这是一个巨大的、实实在在的进步!
他平稳地跑完了全程!
王韭聪的嘲笑卡在了喉咙里。
引体向上测试。
单杠前,以往原主一个都拉不上去。
林怀安深吸一口气,跃起抓住杠子,用周末苦练的发力技巧,背肌和手臂协同用力,身体艰难却稳定地向上牵引——一个!
他做到了人生第一个标准引体向上!
虽然第二个没能完成,但已引来几个同学的低声惊呼。
立定跳远测试。
奋力一跃,成绩比上次远了近二十厘米!
综合来看,他的体育成绩从原来的“丙下”甚至“丁等”,稳步提升到了“丙中”水平!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虽然离“甲等”遥不可及,但突破的意义远大于成绩本身。
它证明:只要方法正确,持续努力,这具身体是可以改变的!
短板是可以弥补的!
李教员在记录册上写下新成绩时,也略带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周一晚上的自习,林怀安感受到了体能提升带来的直接红利。
持续近两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以往会感到头昏脑胀,精力难以为继。
但今晚,虽然身体疲惫,但大脑却异常清晰活跃,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理解速度似乎也有所提升。
这验证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硬道理,也更坚定了他持续锻炼的决心。
利用课间、饭后等碎片时间,他开始了对另一短板——英语的攻坚。
他制作了简易的单词卡片,正面英文,反面中文。
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快速记忆5-10个新单词,并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定时复习旧词。
这种化整为零、高频重复的策略,非常适合记忆零散信息,避免了长时间背诵的枯燥,效率显著提升。
晚自习后半段,他将整块时间留给最头疼的数学。
本周函数概念是难点。
他不再逃避,集中火力,采用“番茄工作法”进行攻坚:
第一个番茄钟(25分钟):精读课本定义和例题,理解函数本质(映射关系)。
休息5分钟:回顾函数图像。
第二个番茄钟(25分钟):尝试独立完成课后基础练习题,卡壳处标记。
休息5分钟。
第三个番茄钟(25分钟):研究错题,对照答案理解思路,总结方法。
这种高度结构化的专注学习,极大提升了攻坚效率。
虽然仍有许多困惑,但他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凿穿这堵坚实的“数学壁垒”。
临睡前,林怀安回顾了这充实而疲惫的三天(周末两天加周一)。
他在草纸上写下简单的阶段小结:
体能:突破瓶颈,成绩显著提升,证明“科学训练+坚持”有效。身体状态改善,反哺学习精力。
学习:成功应用艾宾浩斯曲线、番茄工作法、碎片化学习等策略,学习效率系统化提升。周测进步验证了方法正确。
心态:通过体育突破和学业进步,获得双重正反馈,自信心显著增强。姿态改变,由内而外更加坚定。
环境:初步获得师长关注(孙先生、李教员),与谢安平等同学建立学习联系,抵御了王韭聪的挑衅。
【叮!阶段性目标达成。“体能短板”初步弥补,“学习系统”高效运转,“自信基石”加固。】
【“逆袭之火”燃烧更旺,获得小幅持续能量加成。】
【“飞轮效应”计数:第一圈完成度 10/21。推动明显省力,惯性已成为强大助力。】
看着系统提示,林怀安深吸一口气。
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过,飞轮已积累起可观的惯性。
前路依然漫长,数学堡垒尚待攻克,甲班目标遥不可及。
但他已不再恐惧迷茫,而是充满了实践的勇气和持续的耐心。
他吹熄油灯,在黑暗中闭上眼。
身体的酸痛提醒着奋斗的实感,而内心的充盈则预示着更强大的明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