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升学沙龙上的迷惘与抉择

    六月的北平,已是盛夏。

    阳光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槐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草木蒸腾气息的焦躁与不安。

    这种焦躁,不仅源于天气,更源于每个毕业班学生的心头——大考临近,前途未卜。

    周五中午,食堂里人声鼎沸,比往常更加喧闹。

    但仔细听去,这喧闹中少了平日的嬉笑,多了许多关于未来的热烈、急切,甚至带着几分惶恐的讨论。

    高三的学生即将毕业,他们的去留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高二的学生,如林怀安(郝楠仁)他们,则像一群站在河边观望的人,既羡慕学长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又对自己明年此时将漂向何方感到深深的迷茫与焦虑。

    林怀安、谢安平、常少莲、马铃舒四人围坐在一张靠窗的旧木桌旁,默默地吃着简单的午饭——玉米面窝头、熬白菜、一小碟咸菜。

    饭菜粗糙,却无人抱怨,大家的心思显然都不在食物上。

    他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瞟向邻桌几位正在高声谈论的高三学长。

    那几位学长,是学校里有名的“消息灵通人士”,其中一位戴眼镜、身材高瘦的,名叫陆红喆,是学生会的干事,据说家里有亲戚在教育部任职,对各种升学信息了如指掌。

    此刻,他正挥舞着筷子,声音洪亮地分析着局势,周围聚拢了不少高二、高一的学生,如同众星捧月。

    “升学沙龙,”谢安平推了推眼镜,低声道,“

    每周五中午,陈学长都会在此开讲,算是毕业前的‘传统’了。”

    林怀安会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次提前窥见未来残酷竞争与多元选择的窗口。

    他深吸一口气,对同伴们说:

    “走,我们去听听。”

    四人凑近了些,挤在人群外围。

    陆红喆学长显然很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演讲”:

    “诸位学弟学妹!转眼我们高三就要滚蛋了,临别之际,有些话,有些信息,算是我等‘过来人’的一点经验之谈,希望能对诸位有所裨益!”

    他开场便吸引了所有注意力。

    “首先,别以为捧着本校的毕业证,就能轻松迈进大学门槛!

    如今这世道,粥少僧多,竞争惨烈!”

    陆红喆语气沉重,“就拿北平城来说,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师大,一年招生几何?报考者又有几何?那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他掰着手指头算:

    “北大文学院,去年国文试题,直接一段《庄子》让你译成英文并评析!

    清华的数学,微积分都敢考!

    师大的史地,结合时局让你论‘东北失陷对中华经济之影响’!

    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超乎常人的刻苦,想都别想!”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不少做着“大学梦”的低年级学生头上。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当然,”陆红喆话锋一转,“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人人都要挤国立大学的独木桥。

    私立大学,如南开、复旦、厦大,也是极好的选择。

    只是……”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学费昂贵,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一年学杂费、宿膳费,动辄一二百大洋!相当于普通职员几年的薪水!”

    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马铃舒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洗得发白的衣角,常少莲的眉头也蹙紧了。

    “再者,”

    陆红喆继续放大招,“即便你才高八斗,考出好成绩,还须过一关——体检!

    体魄羸弱、有宿疾者,一律拒之门外!

    ‘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蔡元培先生的话,可不是白说的!”

    看到学弟学妹们脸色发白,陆红喆语气稍缓,开始介绍更“务实”的路径:

    “若觉大学之路过于艰难,或家境不允许,不妨考虑专科学校与高级职业学校。

    此乃实业救国、安身立命之捷径也!”

    他如数家珍:

    “北平有铁路管理学校,隶属铁道部!

    毕业即可进入铁路系统,那是铁打的饭碗!

    制服一穿,待遇优厚,乘车免费,社会地位高!”

    “电信学校,隶属交通部!

    学成便是电报、电话方面的技术人才,如今信息传递日益重要,前途无量!”

    “还有税务专门学校!

    那可是直接给海关、税务局培养人才的,金饭碗!

    不过,对英文要求极高,竞争不亚于考大学!”

    “若想从商,有银行专科学校、商业职业学校;若愿为人师表,有师范专科学校,甚至有公费待遇;若志在救人,有医学、药科专门学校……”

    陆红喆总结道:

    “这些学校,学制短(通常两三年),出路明确,毕业即就业。

    虽不如大学名头响亮,但于乱世中求一安稳立足之地,不失为明智之选。”

    这番介绍,为许多家境普通、成绩中上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林怀安看到,身边不少同学的眼神从迷茫变得若有所思,甚至跃跃欲试。现实的引力,开始将飘在空中的“理想”拉回地面。

    就在这时,一个高二的男生鼓起勇气高声问道:

    “陆学长,那……考军校呢?比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在场许多男生的热情!

    “投笔从戎”、“武力救国”是那个时代许多热血青年的梦想。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集中到陆红喆身上,林怀安(郝楠仁)的心也猛地一跳,竖起了耳朵。

    陆红喆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全场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脸,缓缓说道: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好!

    有志气!但诸位可知,此路之艰难,更甚于考大学!”

    他详细解释道:

    “第一步:初试。

    在各省市指定地点报名,审查学历(需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体检(极其严格!

    一丝瑕疵即淘汰)。

    笔试科目与大学类似,但更侧重史地、时事。”

    “第二步:复试。

    初试通过者,需自筹路费,前往南京校本部参加复试!

    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复试包括:”

    “体检复查”:

    比初试更严,堪称扒皮抽骨般的检查。

    “笔试”:

    难度更高,尤其重视政治常识、三民主义。

    “口试/面试”:

    由高级军官主持,考察反应、口才、思想动态、报考动机。

    这一关,看似随意,实则最关键!

    你的政治倾向、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都会被暗中考察。

    稍有‘左倾’嫌疑或背景复杂,立遭淘汰!”

    陆红喆压低声音,几乎耳语:

    “内部消息,去年十期黄埔招生,一考生笔试体检俱佳,面试时只因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些许疑问,当即被请出!

    思想审查,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最后沉重地说:

    “录取率极低!

    往往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中取一!

    而且,毕业即上战场,是真刀真枪,九死一生!

    诸位若有意于此,需有马革裹尸之决心,而非一时热血!”

    这番详尽而冷酷的剖析,像一场寒流,让许多刚才还热血沸腾的男生沉默了下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报名、考试到录取,每一步都布满荆棘,更不用说毕业后残酷的战场。

    林怀安(郝楠仁)默默记下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心中那份渴望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因为目标的清晰而更加坚定。

    “思想审查”这一条,让他暗自警惕,提醒自己未来言行需更加谨慎。

    沙龙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复杂的情绪——有憧憬,有焦虑,有务实,有失落。

    回教室的路上,四人沉默良久。

    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冷静地分析:

    “听陆学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来,我需重新评估目标。

    师范大学或铁路管理学校,或许更适合我的家境与志向。”

    他选择了务实。

    常少莲轻轻叹了口气:

    “我……我可能试试女子师范或者护士学校吧。安稳些,也能帮衬家里。”

    她的选择带着传统与奉献。

    马铃舒则眼神发亮,拉着常少莲的手说:

    “莲姐,我想考银行学校!我算术好,将来在银行做事,又体面又稳定!”

    她选择了现实的优越。

    他们都看向了林怀安。

    林怀安(郝楠仁)迎着同学们探询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望着远处操场上飘扬的国旗,缓缓说道:

    “路……确实有很多条。

    多谢学长指点,让我看清了前路的崎岖。”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决绝,让谢安平等人都明白了他未曾言明的选择。

    那是一条最艰难、也最危险的路。

    晚自习,教室里的煤油灯下,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但气氛与以往不同。

    空气里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是对未来抉择的沉重思考。

    林怀安摊开课本,却久久无法集中精神。

    陈学长的话在他脑中回荡:

    大学的激烈竞争、职校的务实出路、军校的严苛门槛……一幅19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分流图,清晰地展现在他面前。

    每一条路,都充满机遇,也布满陷阱。

    他想起已牺牲的三叔林崇岳,想起《塘沽协定》的屈辱,想起父亲沉默的期望,想起自己立下的“誓雪国耻”的血书……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这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他对自己说。

    “身体的考验,知识的考核,思想的审查……这些难关,我必须一关一关去闯!”

    目标的明确,反而让他心绪逐渐平静下来,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油然而生。

    他拿出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报考流程概要,并在每个步骤旁,标注上自己需要重点准备的方向。

    【叮!宿主接触关键世界信息“民国高等教育与职业路径”,世界观探索度大幅提升!】

    【解锁隐藏知识库“民国院校报考指南”(初级),可随时查询相关院校信息。】

    【检测到宿主核心目标“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路径已清晰化,任务线明朗度+50%!】

    【触发长期支线任务“淬火成钢”:请按照报考要求,系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学业成绩、政治素养与面试能力。当前进度:5%。】

    【“飞轮效应”获得目标导航:因前路清晰,动力损耗减少,推进效率隐性提升。】

    系统的提示,像一张清晰的行动路线图,肯定了他的方向。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每一次晨跑、每一道习题、每一篇阅读,都将被赋予更具体、更沉重的意义。

    熄灯号吹过,校园陷入沉睡。

    林怀安躺在床上,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

    窗外,繁星满天,每一颗都像是一个青年迷茫或坚定的未来。

    他想起同学们不同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谢安平的务实,常少莲的安稳,马铃舒的精明,都是这个动荡时代下,普通人最真实的选择。

    而他自己,则选择了一条最不平坦的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他心中默念。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那高高的门槛,不再令人畏惧,反而成了他必须征服的山峰。

    这一夜,许多温泉中学高二学子的梦,都染上了关于未来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色彩。而林怀安(郝楠仁)的梦,则格外沉重,也格外坚定。

    他知道,真正的冲刺,现在才刚刚开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不错,请把《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