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未面世的T-90坦克

    国内一共就三十个车厢,哪怕满负荷运输,一个月最多运送六趟,也才一百八十个火车皮。

    即便加上姐夫的九百辆卡车,好像也不太够,因为卡车的运力,可比火车小多了。

    罢了,先拿下来再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阿尔谢尼主任,您太慷慨了。”

    “陈,希望以后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一定!”

    两人在铁路部办完了手续,调度中心明确告诉陈卫民,第一个专列,将在七天后出发,以后每十天发一个专列。

    离开铁路部后,陈卫民立刻和国内胡大海取得了联系。

    胡大海也马上去华夏铁路部门联系,修改国内专列的运行时间和区间。

    “老胡,马洲里需要常住人了。”

    这么多的物资,确实需要有专人在马洲里协调卸车装车。

    而且一两个人远远不够,需要很多人。

    胡大海说道:“最近公司招聘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叫苏磊的,以前是东北某省外贸公司的副经理,因为得罪了人,所以干脆辞职到了咱们公司,要不我把苏磊派过去?”

    “你看着办,多派一些人,一个月至少四百五十节火车皮,工作量太大了。”

    “没问题,等我和国内铁路部协调好了,马上和苏磊一起去马洲里。”

    “老胡,罐头,皮鞋,皮夹克,别忘了。”

    “放心,肯定忘不了,对了,最近刘伟去南方跑了十几天,搞到了一批收音机和录音机,要不要?”

    “收音机?录音机?”

    “对,我感觉苏联人的收音机和录音机都太笨重了,不如咱们国内的小巧,我就做主搞了一火车皮,弄到苏联试试,还有,刘伟发现你们鲁中那边有好多水果罐头厂的产能有点大,所以做主订购了一百火车皮。”

    “发过来吧,发到西伯利亚交给索菲亚。”

    “好。”

    “还有,我这边弄到了八十万吨报废的坦克,你问问钢铁厂那边多少钱收,我准备运到国内卖掉。”

    “昨天王慧仪已经通知我了,我跟你说哈,不要运到燕京,直接运到齐哈市钢铁厂,我和他们厂的厂长认识,跟他沟通了一下,人家给报的价格是七百五十六一吨,比燕京高了十多块钱不说,人家安排车从马洲里拉货。”

    “得嘞,还省了运费呢。”

    “还有那批牛皮,刘莉莉亲自到京城来了一趟,这一批皮子统一按照九十八的价格收了,而且她也说了,如果还有货,人家继续收。”

    “我这边的皮子可不在少数,全部运回国内,会不会对价格造成冲击?”

    胡大海笑道:“这点你就放心吧,人家说了,全国一年对牛皮的需求量过千万,而且他们这些民营企业还买不到,你就是弄三百万张过来,也能消化的了。”

    “那我就放心了。”

    挂上电话后,陈卫民让王慧仪联系了康斯坦丁诺维奇,继续加大牛皮的采购量,一律运到国内。

    下午,陈卫民和戴什坎特一起去莫斯科一处军用堆场,看了一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坦克。

    “戴什坎特,这是什么坦克,为什么我没见过?”

    戴什坎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这里的负责人喊过来一问,陈卫民的手都开始发抖了。

    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厂设计局设计制造的T-90主战坦克,基于T-72改进,125毫米主炮,V-84MS柴油发动机,配备“窗帘”光电干扰系统‌,自重四十八吨。

    “新研制的?为什么会报废了?”

    负责人解释道:“因为成本太高了,乌拉尔设计局制造完成后,运到了莫斯科,但是领导同志认为造价太高,苏联暂时负担不起,不准备采购装备,所以就放到这里了。”

    戴什坎特耸了耸肩膀说道:“军方的资金已经耗干了,哪来的资金装备军队?”

    陈卫民不动声色的摸了摸T-90,陈卫民又看了一眼车辆内部,发动机在,火炮在,估计他们还没来得及拆卸。

    这辆坦克不寻常,不能当做废钢材处理了。

    “一共有多少辆?”

    “五辆,全在这了。”

    “好吧,那也是两百吨钢铁,戴什坎特,那我的人就开始过来清理登记了?”

    “当然,从昨天起,这里已经属于你了。”

    陈卫民又看了一眼被他们当做废物的T-90。

    光有实物不行,资料在哪?图纸在哪?

    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厂?叶卡捷琳娜市?

    回到别墅后,陈卫民立刻安排张云志和张贺去坦克坟场对接。

    “老张,里面有五辆T90坦克,发动机和火炮都在,单独挑出来送到西伯利亚交给索菲亚,我看中间好像有一些火箭炮发射装备,如果还能移动,全部送到西伯利亚哈。”

    “好的,老板。”

    陈卫民看了看孙铁军的脸色,算了,等他好一些再安排他去叶卡捷琳娜市吧。

    孙铁军的伤口已经结痂,但是他的脸色依然蜡黄,没有几个月时间,别想恢复如初。

    “要是有人参就好了,补补气血,说不准又能像以前一样精壮。”,孙铁军有气无力的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奶奶个腿的,真把这么好的宝贝给忘了。

    远东地区有专门的国营人参公司,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陈卫民记得经常有人拿着几百年的人参到切尔基佐夫市场去换物资。

    但是到底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陈卫民搞不懂,反正一句话,只要个大的,一定是野生的,因为养殖的人参到一定年限就挖出来,不可能长的太大,这是陈卫民最朴素的价值观。

    而且,陈卫民一想到切尔基佐夫市场,陈卫民还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

    那种和苏联人斤斤计较,甚至给苏联人挖坑的感觉,像毒品一样上瘾,成就感爆棚。

    “你再休息会,我去给你搞人参。”

    “你去哪搞?”

    “市场上啊,经常有苏联人拿着几百年的人参过来换白酒。”

    “卫民,别去。”,孙铁军死死的拉住了陈卫民。

    “为什么?”

    “不安全,我们刚和车臣人干了一架,他们肯定要报复,我担心出事。”

    “放心吧,一个班的士兵陪着我,谁敢跟我炸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88,我在苏联当倒爷不错,请把《重生1988,我在苏联当倒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88,我在苏联当倒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