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民间议论

    一个月后的金陵,正值梅雨季节。总统府内,委员长看着桌上厚厚一沓报告,脸色越来越阴沉。这些来自各方的密报,详细记载了李宇轩近期的“商业活动”。

    “娘希匹!”委员长猛地将报告摔在桌上,“把景行给我叫过来!”

    钱大军吓得一个激灵,连忙应声而去。不多时,李宇轩匆匆赶到,军装笔挺,脸上还带着几分得意。

    “少东家,您叫我?”李宇轩笑呵呵地行礼。

    委员长冷冷地盯着他:“你跟我说说,我缺你钱花吗?”

    “不缺不缺。”李宇轩连忙摆手,“少东家对我一向慷慨。”

    “那你还跟戴雨浓他们搞在一起?”委员长拿起一份报告摔在他面前,“知不知道现在民间都议论纷纷?”

    李宇轩接过报告扫了一眼,顿时跳了起来:“哪个狗日的告老子状?”

    “少东扯西扯的!”委员长站起身,踱步到李宇轩面前,“当初我在广州的时候玩股票,你说我不务正业。那你看看你现在,跟我当初有什么两样?”

    李宇轩眼睛一转,立即换上一副无辜的表情:“谁说的?我可没说您不务正业,我明明记得我是鼓励您的,少东家。”

    “你……”委员长被他的厚脸皮气得说不出话,半晌才叹了口气,“罢了罢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我也不是不允许你做生意。不过,你要记住——我对你赚钱的容忍度极高,只要钱能为党国所用、权能被我掌控,我就会默许。”

    李宇轩立即挺直腰板:“是,少东家!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党国大业!”

    “但是,”委员长突然转身,目光锐利,“不要过线。明白吗?”

    “明白!完全明白!”李宇轩拍着胸脯保证,“我李宇轩生是少东家的人,死是少东家的鬼!”

    委员长被他这番表忠心逗得哭笑不得,挥挥手道:“去吧去吧,记住今天的话。”

    就在李宇轩欢天喜地离开总统府的同时,金陵城内的百姓们却在为生计发愁。

    在下关码头附近的一家小茶馆里,几个苦力正在抱怨。

    “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老码头工人捶着腰,“盐价又涨了,说是特别军需供应。”

    “可不是嘛!”另一个茶客接话,“连酒都要专卖了,价钱翻了一倍!这第五军是要把咱们往死里逼啊!”

    茶馆老板急忙上前劝阻:“各位小声点!隔墙有耳啊!”

    在城南的织造作坊区,情况更糟。

    “王老板,你这批军装可得按时交货啊。”一个穿着制服的人翘着二郎腿,“价钱嘛,就按上次说的。”

    作坊主王老板苦着脸:“长官,这价钱连本钱都不够啊……”

    “怎么?”特务脸色一沉,“不想给党国出力?”

    “不敢不敢!”王老板连忙赔笑,“一定按时交货!”

    相比之下,那些大商人和外资企业的处境更微妙。

    英国怡和洋行的经理詹姆斯在俱乐部里对同行抱怨:“这些第五军的人,比当年的军阀还难缠!上个月非要我们捐赠二十万大洋的国防特别费。”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代表低声说:“听说谁要是不配合,第二天就会被按上通敌的罪名。”

    在知识界和乡绅阶层,对李宇轩的“生意经”也是议论纷纷。

    在中央大学教书的陈教授在一次私人聚会中说:“特务插手商业,这成何体统!简直回到明朝的厂卫时代了!”

    民间一个乡绅捻着胡须叹息:“咱们江苏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这下又要被刮地皮了。”

    然而在公开场合,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央日报》头版刊登长篇报道,称赞“第五军积极筹措国防经费,展现革命军人担当”。

    只有一些地下小报敢说真话。一份油印的《民生周刊》写道:“古语云苛政猛于虎,今见之矣。”但这种报纸往往发行不到半天就会被查抄。

    回到官邸的李宇轩,虽然得了委员长的默许,但还是觉得应该做些表面文章。

    他把戴力和徐恩真又叫来开会。

    “二位,”李宇轩翘着二郎腿,“委员长今天找我谈话了。”

    两人顿时紧张起来。

    “不过没事,”李宇轩得意地摆摆手,“委员长还是支持我们的。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方式方法。”

    “主任的意思是?”戴力小心翼翼地问。

    “以后咱们要讲究策略。”李宇轩一本正经地说,“比如那个盐价,别涨得太明显,可以分几次涨。还有那些作坊主,压价也别太狠,总得让人家有口饭吃。”

    徐恩真连忙记录:“主席高见!咱们可以明面上维持原价,但是加收国防附加费。”

    “聪明!”李宇轩赞许地点头,“还有,对那些外国洋行,也别太直接。可以让他们自愿捐赠嘛!”

    三人相视而笑,继续完善着他们的“生意经”。

    然而,老百姓自有应对的办法。

    金陵街头开始流传起各种段子。有人说李宇轩的第五军应该改叫“第五商队”。还有人编了顺口溜:“李将军,会打仗,更会做生意。盐酒茶,都要管,就差收空气。”

    更有机灵的小商贩想出了对策。一家杂货店在门口挂出牌子:“本店所有商品原价销售,另收国防建设费。”

    茶馆里,说书先生也开始拿这件事做文章。一段《李将军经商记》说得绘声绘色,既讽刺了时弊,又让听众捧腹大笑。

    就连小孩子都在传唱童谣:“第五军,真能干,又要打仗又要……”

    一个月后,委员长看着新送来的报告,哭笑不得。

    报告显示,李宇轩的“商业帝国”越发壮大,但民间怨气也确实在不断积累。

    “这个景行啊……”委员长摇摇头,对身边的陈不雷说,“让他闹去吧,总比整天缠着我要军费强。”

    陈不雷小心翼翼地问:“委座,要不要稍加约束?”

    委员长沉吟片刻,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必。有他在前面吸引火力,倒是件好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不错,请把《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