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药,两人各自躺下。
一夜好眠,次日醒来,宁舒颜准备蒸馒头,然后看要把豆渣饼怎么处理一下。
上次买了那么多的豆渣饼,还有在她看来挺次等的粮食,得在明面上有消耗呀。
豆渣饼混合一点面粉,调味炸成固定形状,应该能当个配菜吧,主食应该也行。
都试试好了。
至于馒头,做几个放在空间就是了,邮轮上的馒头精致过头了,并不适合光明正大的吃。
刚掏钥匙要去开隔壁地窝子的门呢,一阵吸鼻涕的声音带着哽咽传来。
宁舒颜一扭头。
“这是怎么了?”
一个晚上不见,李娟做贼去了?
眼下青黑,嘴皮子发白。
一问就不得了了,李娟直接哭了出来。
这哭声惊动了谢承勋和对面地窝子的人。
那人钻出来看了看,是女人家谈话的样子,也不像是谁欺负谁,又钻回去。
天天上工,累都累死了,还没顺口的东西吃,没啥心思凑热闹八卦。
宁舒颜还是把门打开了,对着谢承勋摆摆手:“没事,你先洗漱吧,我要是没过来,你把水烧一下。”
谢承勋就钻进去烧水了。
宁舒颜把人带到这边的地窝子才问怎么回事。
李娟抽抽噎噎的说了。
宁舒颜心道,这还跟自己有关了。
不得不说,时代的限制,让一些会耍嘴皮子的人得到了表演的舞台,屁权利屁本事没有,就会用一套说辞恶心人。
还是不够累啊。
宁舒颜觉得谢承勋会为她的行为兜底买单,也只是局限于他自己的能力内能补偿上去,并不会为自己针对苟鹏程,所以还得自己动手。
于是拉着李娟问一问其他人的反应。
“大家都怕被冠上那样的名声,以后要是回城的机会来了,猛然提及一下身上盖着的标签,那不完了。”
也就是小恩小惠啥的,吸引不到同盟。
宁舒颜安抚了一会,眯了眯眼,在李娟耳朵边说了一件事。
李娟立刻瞪眼:“真的?”
宁舒颜指了指这个地窝子:“你说呢?”
李娟这时候才张望一下周围,捂着嘴笑了,有这么一件事吊在前面,就算苟鹏程是他们爹,这时候也会奔着这件事来。
苟鹏程,哼。
就你会故意拉拢别人吗?
李娟笑出鼻涕泡泡,转身走了。
宁舒颜挖了一盆豆渣,一盆面粉出来,锁门的时候白同志路过。
她的眼神从面粉上扫过。
这成色,是七零粉。
“这是起来做饭啊。”
“嗯,我家谢哥每天那么累,说实话食堂只能均分一下,让人肚子不空,要想吃饱,还是要再备点。”
“谁说不是呢,不过食堂也没办法,上面分配下来就这些,增加了你们四个新人,咱们这儿偏僻,上面也没办法立刻补齐四个人的口粮,要等下一次……”
宁舒颜理解的笑笑。
白同志还说:“也亏得你没在食堂吃,食堂少负担一个人,每人再匀两口,这两月过去了,下一次补给就能补上了。”
又说两个月后肯定大降温,这边下雪早,雪大了不做事,大家就一人领自己的份,在地窝子里现煮现吃了。
宁舒颜回头看了一眼,这是提醒她囤粮?
“没事,我下个月就去粮站再买一批,火车不是会在市内停靠么,我上次跟火车站那边供销社的售货员混熟了,她跟我说的市区货品比这儿足,从车站发车三个小时就能到了,到时候买点。”
顺嘴又问,白大姐你需要捎带吗?“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蹭车出发了,可能没办法想起来临时问。”
白同志眼睛微微睁大,朝着宁舒颜靠近两步。
“要是有粮,不论品质,能弄多少弄多少,我跟你说这里冬天可冷,但是当地人吧,他们有羊毛,有毛毡,他们还不像我们束手束脚,可以打猎,那黄羊你听过没……”
宁舒颜懂了,这是想倒腾一下换过冬物资。
“我明白,姐,你看这些,要是得用,您尽管拿去换,我也确实担心冷了光靠烧柴,烧不起啊,这儿荒,哪来这么多柴。”
直接喊姐,白同志只是顿了顿,并没有修正。“那我现在就开始寻摸了,咱都过一个暖冬。”
要是宁舒颜同志真能弄那么多粮食看,她自己也能收益,认个妹子又如何。
两人言笑晏晏,宁舒颜还送了一碗面粉:“做成包子馒头烙饼啥的尝尝,回头跟人置换也好介绍。”
这就搭上了一条比较粗的枝枝蔓蔓了,等李娟那边再配合一下为自己造势,这小小的地界,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也未必不行。
到时候自有人给苟鹏程难受,可比她跟苟鹏程吵架要来得实用。
吵架?只能让要脸的人面红耳赤那一下。
你自诩品格高贵,其实到事儿上了,一个豆渣饼都比你金贵。
锁好门回去和面,放在一旁发酵,谢承勋去食堂前,口袋里又被塞了两个鸡蛋。
谢承勋看到宁舒颜煮了四个的,便没有多言。
他看得出来,宁舒颜会这么分配,就是她觉得要这么给。
食堂打一碗糊涂粥,今日还一人一个死面饼子,小咸菜一撮。
他拿出鸡蛋的时候,感觉全食堂的眼神都看过来了。
“那鸡蛋这么大啊。”
“那宁同志真舍得,对谢同志真好。”
谢承勋嘴角扯了扯,昂首阔步去干活。
只感觉今日力气十足,肩头也不难受了。
干活间歇,眼神总想往来路飘。
也不知道第几次下意识抬头看,一个歪歪扭扭骑着自行车的身影来了。
谢承勋放下手里的扁担,迎了过去,扶住宁舒颜那歪歪扭扭的车龙头。
“这路真难走,不过你们不配点劳力的牲口吗?没有马匹,骡子和驴也行啊。”
她可是看过阿凡提寓言故事书的,里头背景和故事里挺经常出现毛驴车的,所以这边肯定是有驴的,说不定还是本地驴。
谢承勋解释说,这附近确实有一片野草滩,住着十来户本地人,但他们不是很喜欢接触外来人,据说以前是比较高阶级的……地主。
虽然外头各种斗争,但对于少数民族和边陲居民,政策是放得很宽松的。
也主要采取以和为贵。
川藏疆等地区,到了二十世纪都还很多优待政策,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那边不乐意交往,也没有什么欠缺的东西,自然也舍不得给出同样珍贵的牲畜资源。
而且养牲口,就要多准备饲料。
宁舒颜咂舌:“所以,养人更划算?”
可以吃半饱,一天能运转十来个小时在工作上,病了自己想办法解决。
谢承勋看了宁舒颜一眼。
这话要是在公开场合说了,挺扎人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