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间自有温情在

    傅辰轩没有回应她的话,只是抬眼看向她湿漉漉的发梢,眸色沉了沉,伸手轻轻拉过旁边的椅子,示意她:“坐下。”

    苏媚愣了愣,下意识地依言坐下,心里满是疑惑。下一秒,就见他转身走进卫生间,很快拿着吹风机走了出来,插头“咔哒”一声插上,暖风吹出的瞬间,带着淡淡的木质清香。

    “低头。”傅辰轩的声音在头顶响起,低沉而温柔。

    苏媚猛地抬头看他,撞进他深邃认真的眼眸里——没有丝毫玩笑,只有满满的专注。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热意,乖乖低下头,耳尖红得快要滴血。想要拒绝,男人却不给机会。

    温热的风裹挟着他掌心的温度,轻轻拂过发丝。傅辰轩的动作很轻,手指穿过湿漉漉的长发,小心翼翼地梳理着,避免扯到她的头皮。暖风一点点烘干头发,也将暖意透过头皮蔓延到全身,驱散了洗澡后的微凉。

    苏媚僵着身子,大气都不敢喘,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指尖的触感,还有他靠近时身上传来的沉稳气息。这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如此亲密的接触,没有契约的束缚,没有外人的目光,只有此刻纯粹的温柔。

    她偷偷抬眼,从镜子里看到他的模样——他微微垂着眼,眉头轻蹙,专注地打理着她的头发,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平日里的威严褪去,只剩下令人心安的温柔。

    苏媚抿了抿唇,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鼻尖萦绕着他身上的气息和吹风机的暖风,眼眶有些发热。

    原来被人这样温柔对待,是这样的感觉。

    吹风机的嗡鸣声渐渐停了,傅辰轩关掉开关,指尖轻轻抚过她吹干后柔软的发丝,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好了。”

    苏媚猛地回过神,连忙转过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声音细若蚊蚋:“谢、谢谢。”

    傅辰轩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和躲闪的目光,眼底掠过一丝浅笑,没有拆穿她的羞涩,只是轻声道:“收拾东西吧,早点回去看看奶奶。”

    苏媚点点头,起身时脚步还有些虚浮。刚才那短暂的吹头发时光,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她心里那道名为“契约”的防线,又松动了几分。

    接下来的两天,傅辰轩和苏媚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奶奶。

    傅辰轩偶尔会接视频会议、处理集团事务,但大多时候都陪着奶奶聊天——听她讲苏媚小时候的糗事,说连城的风土人情,语气耐心又温和,全然没有平日里商场上的凌厉。苏媚则忙着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削水果、读报纸,病房里总是萦绕着淡淡的温馨。

    第三天一早,医生检查后告知可以出院,苏媚和傅辰轩都松了口气。收拾东西时,奶奶却主动开口:“你们下午就回滨海吧,不用管我。”

    “奶奶,跟我们一起去滨海城市住几天吧,也好方便照顾您。”苏媚劝道。

    “不去不去。”奶奶摆了摆手,笑得豁达,“我在这儿住惯了,有街坊邻居陪着,自由自在的。你们回去忙你们的正事,还有工作等着你们处理呢,我在这儿挺好的。”

    苏媚还想劝说,却被奶奶坚定的眼神打断。傅辰轩见状,轻声道:“既然奶奶喜欢这儿,我们就尊重她的意愿,常回来看看就好。”

    苏媚终究拗不过奶奶,想到确实该回滨海处理舆论收尾的事,便点了点头。两人快速订了下午的机票,收拾好行李,送奶奶回到老宅。

    临走前,奶奶拉着苏媚的手反复叮嘱:“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自己。”又转头对傅辰轩道,“你也是别经常忙工作,顾好自己。替我和亲家母问好。”

    傅辰轩郑重应声:“您放心,我会的。”

    午后的阳光正好,两人告别奶奶,驱车赶往机场。飞机冲上云霄,朝着滨海的方向飞去。

    飞机降落在滨海机场,两人走VIP通道顺利离开,没有遇到任何记者拦截。距离舆论发酵已近一周,网上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各种猜测与谩骂从未停歇,但这正是苏媚想要的——等的就是证据链完整的这一刻,一次性击碎所有谣言。

    回到傅家别墅,苏媚稍作休整,便立刻联系安媛:“可以发了。”

    半小时后,苏媚的个人社交平台更新了一条长文,附带多条清晰的证据链,瞬间让沸腾的网络再次炸开锅。

    长文开篇没有多余的煽情,只有冷静的陈述:“针对近期网传‘冷血弃养’‘恶意敛财’等不实言论,现将相关证据公之于众,不再回应任何无意义的揣测。”

    第一条证据是近五年的慈善捐款明细截图,来自多家医院和公益组织的官方回执:“网传‘转账给父母的封口费’,实为对困难患者及家庭的定向资助。其中一笔长期转账,是为了帮助一位患重病的粉丝完成治疗,相关聊天记录与医院诊断证明附后。我从未用捐款作秀,也从未想过以此博取名声,只是想尽绵薄之力,帮那些和我曾经一样陷入困境的人。”

    截图里,每一笔捐款的时间、金额、收款方都清晰可查,甚至有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佐证视频,证明苏媚多年来一直匿名资助困难家庭,从未主动公开过。

    第二条证据直指“弃养父母”的谣言:“关于我的原生家庭,我本不愿过多提及,但既然被恶意炒作,便如实说明。父母在我五岁时离异,父亲因生意失败长期酗酒家暴,母亲离异后重组家庭,八年间未对我尽过任何抚养义务。我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爷爷因操劳过度早逝,奶奶身体常年不佳。”

    “网传‘见父母冷脸’的照片,是我回老家探望奶奶时,父母突然找上门索要巨额钱财,协商无果后发生争执时被偷拍。我并非‘冷血’,只是无法对长期缺席我人生、如今只为钱财而来的人产生所谓‘亲情’。我已尽我所能赡养奶奶,至于父母,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我从未推脱,但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我有权拒绝。”

    声明中还附上了当年父母离异的判决书、奶奶的病历、老家村委会出具的赡养证明,以及父母索要钱财时的录音片段,录音里清晰传来两人的辱骂与不合理要求,与网传“受害者”形象截然不同。

    最后,苏媚写道:“我出生于普通家庭,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也体会过孤立无援的滋味,所以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愿意帮助他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忍受无端的抹黑与造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此次恶意造谣、P图诽谤、侵犯隐私的个人及账号,我已委托律师追究其全部法律责任。”

    苏媚发布的证据链虽清晰,却仍有部分网友抱着“洗白”“摆拍”的质疑,热度虽有回落,却未完全扭转所有偏见。就在这时,一条五分钟的短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疯传,瞬间让舆论彻底反转,也让苏媚本人看得热泪盈眶。

    视频的发布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正是苏媚资助多年的重病粉丝。镜头里的她脸色虽仍有些苍白,却带着明亮的笑容:“大家好,我是小雅。今天鼓起勇气发这条视频,是想谢谢一位一直默默帮助我的人——直到昨天,我才知道,那个五年来一直匿名给我打治疗费、给我寄书本和鼓励卡片的‘陌生人’,就是苏媚姐姐。”

    女孩举起手中泛黄的卡片,上面是苏媚娟秀的字迹:“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哽咽着说:“我从小患血液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是姐姐的资助让我能一直治疗,让我有机会看到今天的太阳。我一直不知道她是谁,只知道有个好心人在帮我,直到这次看到网上的谣言,我才知道是苏媚姐姐……她那么好,怎么可能是网上说的那种人?我相信姐姐的为人!”

    视频里陆续出现了其他面孔:有被苏媚资助完成学业的山区孩子,他们举着奖状,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苏媚姐姐,我们会好好读书”;有受助的困难家庭主妇,红着眼眶讲述苏媚不仅给了生活费,还帮她找了工作,让她能养活孩子;还有医院的医护人员,佐证苏媚多年来一直定向资助重症患者,从未要求过任何回报,甚至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

    每个人的发言都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最真挚的感激。他们不知道苏媚正在经历舆论风暴,只是单纯地想为这位默默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句公道话。

    视频一经发出,瞬间刷屏全网,评论区彻底沦陷:

    “看哭了……匿名资助五年,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吧!”

    “之前错怪苏媚了,真的很抱歉!那些造谣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对比她的经历,她能做到这些真的太不容易了,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懂得共情别人。”

    “那些说她冷血的,看看这些受助者的发言,谣言不攻自破!”

    无数之前谩骂过苏媚的网友自发道歉,#向苏媚道歉#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首,热度远超之前的负面词条。行业内的合作方纷纷官宣继续合作,甚至有新的公益项目向苏媚递来橄榄枝。

    而傅家别墅里,苏媚看着视频,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她从未想过要让这些人出来为自己发声,甚至刻意隐瞒了身份,就是怕连累他们被网络暴力攻击。可这些素未谋面或仅有一面之缘的人,却在她最难的时候,用最纯粹的感激为她正名。

    傅辰轩走到她身边,轻轻递上纸巾,眼底满是心疼与骄傲。苏媚靠在他肩头,泪水无声滑落,心里却暖暖的——原来善良真的会传递,原来公道自在人心。这场持续了一周的舆论风暴,终于在最真挚的善意中,落下了圆满的帷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离婚后我成为了资本不错,请把《离婚后我成为了资本》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离婚后我成为了资本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