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挖掘出了墨言可能涉及的往日纠葛,但法律讲求的是证据。十五年前的火灾已被定性为意外,没有新的证据能够翻案。林晚杀害墨言的证据链是清晰和完整的,往日的秘密或许解释了动机的复杂性,但并不能改变她故意杀人的事实。
然而,秦放心中还有一个疑惑未能完全解开——关于那幅画,《沉默的证人》。
画中人是白小芸,但眼神表达的却是墨言死前的恐惧。林晚是如何确保墨言在死亡瞬间,能将那特定的恐惧“投射”到画布上的?仅仅是致幻剂和恐吓就能做到如此精准吗?这听起来还是有些玄乎。
他再次仔细研究画室的平面图和技术队拍摄的现场照片。画架的位置、死者倒下的位置、隐藏空间的角度……
他的目光停留在画架后方,那一整面墙上。那面墙被做成了巨大的储物格,摆放着墨言各个时期的作品、艺术书籍和一些收藏品。在现场照片中,这些物品的摆放似乎……有些微妙的不协调感?
他放大照片,仔细观察。大部分格子里都摆放着物品,但有几个格子是空的。其中,位于画架正后方、视线水平位置的一个格子,格外引起他的注意。那个格子内部似乎特别干净,与其他格子积有薄灰的情况不同。
他立刻带人再次返回画室进行复查。
站在那面储物墙前,秦放盯着那个异常干净的格子。他伸手进去,四壁摸索,敲打。当他的手指触碰到格子内侧背板的一个微小凸起时,他轻轻一按。
“咔哒”一声轻响。
那个格子的底板,竟然向内翻转,露出了后面一个隐藏的夹层!夹层里,固定着一面角度经过精心调整的小镜子!
镜子的反射角度,正好能将站在画架前的人的背影,以及……画布上的画面,同时纳入其中!
秦放瞬间明白了!
这不是林晚计划的一部分!这是墨言自己的习惯!
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画家,墨言在作画时,会通过这面隐藏的镜子,随时观察画布的整体效果和自己在画面中的“存在感”,以便调整构图和光影。这是一种很多画家都会使用的技巧,只是墨言将其隐藏了起来。
而在昨天下午,当林晚从背后用刺激剂和鬼脸恐吓他时,墨言惊骇回头的一瞬间,他的目光很可能无意中扫过了这面镜子!
在镜子里,他不仅看到了身后隐藏空间缝隙中那张狰狞的鬼脸(被LSD放大扭曲),同时,也看到了面前画布上,那幅尚未完成的、眼神还空白的肖像!
极致的恐惧,濒死的幻觉,与画布上等待填充的眼神,在镜子的反射中,瞬间叠加在了一起!
在这种精神与视觉的混乱冲击下,他潜意识里将所见的恐怖景象,“灌注”到了画中人的眼中。这不是什么超自然的投射,而是在特定环境、特定心理和生理状态下,一个巧合造成的、极其罕见却又符合逻辑的结果!
这个隐藏的“第七个房间”(镜子夹层),解开了最后一个谜团。它让墨言死亡瞬间的恐惧,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被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指证凶手的“沉默证人”。
秦放将这个发现告知了秦晓晓。
“所以,是巧合,也是必然。”秦晓晓在电话那头感叹,“墨言自己设置的反光镜,成了记录他死亡真相的最后一块拼图。如果没有这面镜子,画中人的眼神可能不会如此具体和传神,林晚的罪行或许还能多一层迷雾。”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秦放说道,“无论是精心的策划,还是偶然的巧合,最终都指向了真相。”
所有的谜团都已解开。从密室的机械诡计,到致幻剂与物理刺激的结合,从扭曲的杀人动机,到跨越十五年的心理阴影,再到这最后一面镜子带来的戏剧性转折……《沉默的证人之画》案,终于水落石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