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二卷第十八章:一群疯子相对来说,中国北方的黎明总是会稍晚一些,在江南的祖狄们开始迎着朝阳舞剑时,这里东面的天空,还只有一片片玫瑰色的碎影,街道与城市,也仍然弥漫在黑色的质感中。
在黯色苍茫里,一小队衣甲微微闪着光的锦衣卫士兵,跟随在内廷小太监的身后,来到门前。
大门吱呀着向两边打开,只见几位分议大臣,早已等待在微弱的晨光里,锦衣卫士连忙分两边肃立,垂首行礼。
右手,始终扶在腰后的刀柄上。几名小太监紧走几步,躬身上前,臣僚身后的管家,立刻递上腰牌交验。
尽管都是熟面孔,有些太监和仆人之间,还存在点暧昧关系,但这规矩,却不能乱来。
中国的臣僚,于宫门外等待星星隐去,是已经上千年的传统了。尽管如今被生生拖后了数个小时,但大家依旧习惯早起。
宁肯自己等人,也别迟到,这是多么有素质的一群人士啊!大臣们,按照级别高低排好顺序,依次进入了紫禁城。
今天没有早朝,分议大臣的人数不多,互相之间也不多言,各自抱着卷宗闷头走着,才上金水桥,就看见一抹亮红,跳跃在武英殿方向。
几位大臣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这淡淡的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家就陷入了迷思之中。
因为小朱显然还没睡醒:“启禀皇上,俄罗斯使臣,安德烈.托尔斯泰已到京三日,敢问,何时可以觐见?”
“哦,是啊,”小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了看下面,摆明想偷懒,
“什么泰尔斯托。托斯瓦纳的,郑先生先看着办吧。”
“臣,谨遵圣意!”郑三俊今天工作结束了。
“皇上。梁山大捷,国姓慈炯以下,叙功考绩备档。已经誊抄完毕,臣请御览!”
“算啦,”小朱换了一只眼睛看周定方,
“回头再说吧。”
“臣…”周定方犹豫一下。始终不愿意说出遵旨二字。但就这么一犹豫,他的发言权竟然自动取消。
“皇上,”首辅大臣贺逢圣,精神头十足,
“言官奏水,劾唐栋出兵拉达克,耗饷靡费。而此等弹丸之地,孤悬万里之遥,食之无味。弃之实乃大善。是以,西南战事,可否暂缓!”
“啊…”小朱先打一哈欠,十七、快十八年的皇帝生涯,他还是不适应早起。
“先生说得。朕知道了。今天还什么事儿啊?”
“皇上。”贺逢圣可不想就这么放过他,
“山陕新制下。西安府上缴和积存的库银,确实不少。但如今为了经营右路,山陕、河套的税入已经捉襟见肘;北海通商,盈余本来就少,还要维持征北军的用项;辽东这边,藩篱诸多,虽然农庄、皇庄收成颇丰,却不能调拨太多;现在就指望北疆、准格尔的农庄了,国家为了收购新疆,本就耗费了大量存银,如果收购来的沃土,产出都为了西南一隅地战事。得不偿失啊!”小朱一歪脑袋满脸腻歪,说来说去,不就是心疼那点儿钱嘛,如果当初没有西征瓦剌,北疆的钱根本连毛都没有。
现在好了,倒真指望上了是怎么的?于是假装闭目沉思一下,再开口,语气上略有加重:“先生说得,朕,知道了。”
“可是…”面对这么一位天子,贺逢圣也不由得语塞,但脸上明显露出忿怒地神情,旁边几位大臣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大家都心说了:“这什么皇上啊?说好听点,是您操劳国事,精力不济;说不好听的,这他娘的跟昏君有什么两样!”
“嗯咳,”熊文灿出面了,
“皇上,臣有本启奏…”说到这儿,大熊也没等小朱搭言儿,直起腰,奔前踱了几步,因为他知道,皇上这是还没睡醒呢,他地声音也高了八度:“皇上,用于北疆收购之钞票,本当归那些商家、豪门所有,然国策亦有约定,此笔款项,定于十年分期兑换。如此一来,国家凭白占据民间十年资财,自当要仔细斟酌,以获收益。而今西南战事即开,非但不能经营获利,反而还要贴补西南。这一进一出,可就是数倍之多啊!”
“呃,对,”小朱这下算彻底清醒了,连忙坐直了一些,
“文灿你继续说。”
“遵旨…”其实熊文灿的解释,小朱也早有察觉,今天不过是公开摆到桌面上。
国家又过紧日子喽,而且这次更过分,属于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前些年,他们也玩过负债经营,但用于偿还的税收,总会大于债务,属于良性运作。
但现在完蛋咧,收购新疆,这可不是闹着玩地。打个比方说,不仅同时收购了三、四个规模中型地国家,还要把人家全体国民给包养下来,这钱绝对少不了。
更为要命的是,面对世界屋脊的雄姿巍峨,哪怕最伟大的汉族,也不得不低下那高贵的头颅。
唐栋率领征西军主力,简直是一步一挪,向着拉达克迈进。尽管这些英雄儿女,已经在高原生活了四、五年。
唐栋的战法很无奈,也很朴拙,他采取了修路的方式,而且一修,就是两条:一条是雪域天路,这倒也还好,终究这里的藏族同胞,已经生活了上千年,且一直与各地通商,很多基础设施都有了。
于是这条由征西军铺就的天路,从托肃湖畔地德令哈开始,过格尔木驿站,穿越昆仑山口。
于乱海子、雁石坪再次修筑两处驿站,然后穿越唐古拉山口。经安多——那曲到达拉萨。
再沿着喜马拉雅山北麓,一直修到玛旁雍错附近的扎达地区。目标是迫使拉达克王国迁都。
另外一条是沙漠路线,这就很不妙了,唐栋的想法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边缘,修一条最终穿越喀喇昆仑山口,直达克什米尔腹地的运兵路。
但这根本是一条不归路。原因只有一个,沙漠。以现如今的科技水平,修多少路。
都是扯蛋。羊群、牛群,包括野驴群,来回跑个几趟。路就没了。因为群徙动物会沿途洒下粪便,沙漠蒿草长出来后,再被小风一吹,走地人再多。
路也不会有。当然。在修路地同时,唐栋已经命人率领500名骑兵,进入了拉达克王国境内,带队的军官是贺赞地家将,那位林姓平之。
别看就五百人,那也是优中选优,反复过了几遍筛子地结果。高原作战,首先肺活量就得大,如果没有这个做保障。
甭说500人,五万人都没用。不过从传递回来的消息看,西南真正的战斗已经开始,因为双方力量不是很平衡,所以中国人先期到达地五百名精骑。
派上了大用场。林雷虽然人数太少。破阵不足,但守城有余。因此拉达克国王感激涕零,甚至主动把自己的一个孙子,给送过来当人质。
这位王室成员,目前已经进入玉门关,不日即可到京。这么一看,唐栋所部,如何尽快到达作战地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么紧迫的情况下,唐栋仍然把西南军费,全消耗在修路上面,确实令人很着急,唐栋究竟在干什么?
“啊,诸位卿家,朕前日与贺赞他们三个一起商议过了,既然是山外之山,如何保全退路,将来如何迅即驰援,全赖这两条行兵之路,所以唐栋修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好叫熊大人、贺相知晓,”贺赞是虎臣之后,文臣对他很有好感,别看他犯下重罪,但大家都很溺爱。
“高杰素有翻山鹞之雅号,因此先以偏军驰援拉达克,本也简单。可是,若想今后从容进退,这路必须修。且按昼夜行兵计算,相隔修筑藏兵堡,也是为将来巩固打算。是以这军费嘛,真实要这么多滴!”
“可是,即便如将军所言,但也要量入为出啊……!”其实分议制度确立后,贺逢圣为首地大部分文臣,就不怎么插手军队管理了,他们更多是专注财政。
目前的状况是,征西军开始拖累财政了。北疆农庄的产出,有30%要做为将来兑换银票的储备。
因为国家用于收购所支付地银票,是在现有
“金银双铤”库存量地基础上,透支发行的纸币。为此,只能强迫行使国家信用,通过十年,分二十次进行兑现。
还有30%,要维持当地居民的生活。别忘记,其中还有数十万白山派的奴隶,这些一贫如洗的教众,国家无论如何,也得给点补偿金吧?
还有50%,在原先的设计中,都是要上缴国家的税收,现在倒好,全铺在路上了。
“唉…”小朱刚叹半口气,立刻觉得不对,
“不对啊,熊文灿,你是不是算错账目了?这算下来,可是110%啊!”
“回皇上,臣没算错,北疆的账目,目前非但入不敷出,而且已经出现红字。不得已,只能挪用顶帐。一旦此事被世人通晓,则国之大乱,又岂在江南!”
“可是,”小朱挠了挠屁股,他确实不愿意停止西南战事,因为克什米尔再往西,就是一马平川,只要中国人在这里架设好战略跳板,将来再向西迈进,就变得轻松加愉快。
如果错过
“拉达克王国,恰好被四方强邻围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人地遗恨,又何止万年。
“熊卿家,人人都说你是善财行家,你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呢?哦,算朕求你了。”
“他这个…”熊文灿其实早就跟贺逢圣商量好了,今天就是血溅五步,也要让皇上答应
“停止西南战事”这个议案。否则,大家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四方叛军过来砍吧。
江南乱,还好说。西疆再乱,根本无药可救。但中国文人都有一个通病:士为知己者死。
眼前这位圣上,说真的,对熊文灿那确实是知遇之恩。现如今又放下身段,来请求他熊督抚。
大熊还真有点磨不开面子。学会说不,是成熟的表现,但有时候明明可以说不。
开口却只能说是,也算一种无奈吧。
“皇上,臣这里想出来几条计策。请皇上定夺…”这时候,贺逢圣从后面轻轻一带熊文灿的衣角,意思很明确,别乱来啊。
咱们事先可都说好地。再怎么着,也不能胡来。但熊文灿顾不得这些了,因为他要回报小朱对他地恩德,于是,一边胡思乱想,现编现卖,逐步的把通盘方略理清了脉络,主体内容分三块:首先,您不是死活都要打吗?
好。那就打。唐栋修路,既然是功在千秋,那就继续修。但既然如此,就有必要选派能说会道地文官,去跟那个什么叶尔羌国
“黑山派伊斯梅尔汗卓萨迪”及其太子阿不都拉分别交涉:“大明承天府文武官员。前些年听了你们父子的教唆。竟然把白山派教众给抓起来当奴隶使唤,这于公于私。都是一种恶行。为此,国家内部也出现混乱了,你们怎么办吧?”这番话里有几个小威胁在里面:中国内乱未必跟这事儿有关系,但大明政府就想让你们来背这口黑锅,你们敢有脾气吗?
当然不敢!然后是征西军诸将,因为这事儿也都被治罪了,现在北京,如何惩处还不知道呢,一旦这几位主将被严惩,谁敢保证征西军士卒会不会迁怒你们?
很有可能。接下来是瓦剌蒙古六大台吉的庄园,也被国家强行收购了,六大台吉会不会对你们黑山派打击报复?
百分之百。最后,父子反目,并不稀罕,他们父子二人,谁愿意紧抱大明粗腿,大明就支持他干掉另一方。
阴险至极。
“好了,既然你们黑山派前后左右都是死,住地地方又是沙漠边缘,宗教信仰又有冲突,那么中国喀什、叶城一带,你们是住不下去了,干脆迁移吧。反正你等也是迁移过来的,也不在乎多搬几次家。唐栋将军正在修路,你们黑山派教众,就跟着征西军一起修路修到克什米尔吧。”
“那里风景秀丽,山川壮美,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胜地之一,只要你们父子,答应迁移到那边定居。做为补偿和奖励,大明免费提供你们十年地物资援助。包括金钱、武器、粮食。”这个设计,是为了把用于养活黑山派居民的北疆收入,同征西军修路款项合二为一。
这样,就可以相应减少一部分赤字问题。第二条计策,跟那个什么
“白山派的阿帕克和卓”说清楚:“大明前些年,把你们白山派教众当奴隶使唤,心里确实有点过意不去,现在好了,黑山派被大明公费派遣出国了,你们怎么办吧?”
“还能怎么办?国家收购北疆之后,仍然缺乏大量地劳动力,反正你们也在农场里干了五年活计,这摊儿业务就数你们最熟练。干脆,全来农场务农吧,国家给你发双薪。”
“再有,大明推行诸教并举之策略,就因为你们这些人,明明奉行同一位真主和先知,却划分了无数的教派,互相之间还谁也不让着谁,结果怎么样?平白无故当了五年的奴隶!这都是你们教义上有缺陷啊!瞧瞧,这是我们前些年出版的《三坛大会讲经辑要》,送给你们好好参详参详吧!”
“记住,昔年藏家红、黄两教也曾经互相征讨诛伐,其结果就是谁都没吃到什么好果子,这既是前车之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威胁。您做为伟大地传教者、二十五世圣裔、安拉地正道、高尚的阁下。有义务为你们教众的将来,做好一个万全的打算!这才是真正伟大的圣徒。”这个设计,是为了把用于补偿白山派教众的北疆收入,同国家的税收合二为一,又弥补了一块赤字。
第三条计策,跟瓦剌蒙古六大台吉交换一下看法:“准格尔盆地、北疆农庄,如今都被国家给收购了,宰桑泊那边还修有咏归城,这盘算来盘算去,你们在国内也没什么资产了。大明天子仁德。不希望看到外甥、侄子受苦遭罪,想问问你们有什么打算?”
“还能什么打算?西边的西边、西边的北边、西边地南边,都有大量的土地和牧地。干脆,你们去那边发展吧,北疆这边地牧地给你们保留。这里永远是你们的梦里家园。北疆农庄的产出,每年有一成,还归你们所有。这条可以由皇上亲笔画个圆圈过来。”
“然后你们出兵地本钱、武器,大明用北疆连续十年地一成岁入来支付给你们。将来两国通商的税费全免。新征服土地上地农垦技术、技工。大明也都无偿提供。双方鸣炮告天。直到海枯石烂。”
“如果你们不同意这个计划,那么对不起,高杰、贺赞这两位将来有什么莽撞的事情,我们概不负责。”瓦剌蒙古六大台吉,本来也不是什么安生的人,如今背靠大树,去打砸抢烧,还能不乐意吗?
这条设计,就等于把用于养活瓦剌蒙古的北疆收入。同国家税收合二为一,彻底解决北疆赤字。
关于将两部分财政合二为一,就可以相应减少一半地成本,其实不难理解。
有些钱不花也未见得能剩下,但减少了支取名目。少一分就赚一分。前三条是针对少数民族地政策。
接下来的第四条,就是针对国内叛乱了。因为这两件事儿之间,确实存有内在联系。
第四条计策,国家不是收购北疆了吗?好,马上兑现承诺,即刻宣布,可以任意兑换
“总收购金额”的十分之一。这条最闪耀智慧之光的计策,通盘考量是这样的:国家已经或将要收购的北疆和准格尔盆地农庄,其幕后所有者,其实都是江南商系。
中国地分南北,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北地由于距离北京很近,又是农耕为主,所以商人的影响力比南方要低很多。
也相对更谨慎一些,再加上正北方向,还有蒙古大草原和俄罗斯,所以晋商集团在北疆的土地农庄,近乎为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晋商集团地第一任首长舒烨稷,能够痛痛快快的卸下皇商的身份,跑到蒙古当他的巴音汗,虽说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其中最特殊地是鄂尔多斯太妃乌云娜。
但毕竟离不开大环境地影响。目前国内叛乱,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集中在江南一带地几大商系,都对国家产生了不信任。
当初他们支援国家四方开战,目的就是高投资,能有个高回报。而中国人对土地的眷恋,又是渗透到灵魂的情结。
北疆,确实满足了他们的胃口。所以当国家提出来要收购北疆之后,而且所收购的银票,还要经过漫长的十年,才能全部兑现。
这些人只得暴走。现在江南公开举起了反叛大旗,那么国家用于收购北疆的金融政策,究竟还有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呢?
答案是有必要,而且还要坚决的走下去,目的就是宣告一点:别看你们叛乱了,但国家当初答应的条件,一点儿没变,那些银票(10%),就放在国家北疆银行的柜台上,你们随时可以来支取。
“再则,向来乱世,商家注定风雨飘零,国家当体念这些人的难处,凡是那些被裹挟捐叛的商家,理应既往不咎,且绝不秋后算帐。”小朱傻了,但是乐傻的。
熊文灿的四条计策,让他看透了这个虽然充满龌龊,却不乏光明的世界。
他忽然顿悟了一个道理:从政治手段上说,杨嗣昌最适合出任下届首辅,因为铁腕与强力,是首相的最佳面孔。
但是从施政纲领上看,熊文灿才是第一候选人,因为协商与沟通,是真正的政治。
而不论是谁,两个人都有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各自的方法,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他人等,都比这两位差一些味道,洪承畴,只能团结他能够团结的阶层。
更多还要依靠他的性格魅力。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言行,是洪承畴成功的保障,一旦他做出了罪大恶极地事情。
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卢象升也是一样,只不过卢象升更多是通过他的人格魅力,他品性高洁。
心地质朴,使得毛文龙这样地宝贝儿,也能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大功臣。
可见卢象升地魅力之大。但这样的魅力。只能影响到个体,却影响不了群体或者团队。
驾驭政治党派的力量,洪承畴、卢象升等人,是永远不具备的。想到此,小朱感到一阵激动,到了今天,他才终于理解了这个时代地中国文人,这个群体需要地是精神沟通和利益交换。
事实上,任何政体。都脱不开这两种运作模式。先从精神上获取道德上的认同感,然后再从利益上,交换到互相支持的力量。
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无往而不利。在熊文灿的提醒下。
小朱也显得游刃有余起来。不仅会同全体分议大臣,批准了熊文灿的四条计策。
还特意把今天一早给pass的使节召见,提上了日程。而且听风就是雨,让那位沙皇使节,立刻进殿。
安德烈.托尔斯泰,是瓦西里.托尔斯泰男爵的长子,前年夏天,他刚刚迎娶了俄罗斯王后的亲侄女,这就算抄上了。
他们父子都是俄罗斯皇储阿列克谢的高级幕僚。同时,他们也是梅家皇商地好朋友。
正是在托尔斯泰家族的推荐下,梅家皇商拥有了两个头衔:东南乌拉尔暨伏尔加河男爵、莫斯科东郊外国人村首席长官。
俄罗斯的贵族爵位,不同于欧洲传统,说白了就是没个准谱,基本上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大公给男爵当下属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所以梅道嘉的乌拉尔暨伏尔加男爵,基本是一顶空帽子。
但是:莫斯科东郊外国人村首席长官,这个位置就太牛了。现在地俄罗斯,还非常落后封闭,对于外国人地态度,排斥中带着依赖,倾慕中夹杂防范。
所以很多前来讨生活的外国人,都被集中安置在外国人村里面。这是一个童话之谷,诗人、画家、音乐家、舞蹈家、工匠、学者、雇佣兵……凡是人脑可以想到地人才,都在这里定居生活。
可以说,这是一扇轻轻开启的窗户,欧洲的文明之光,注定由这里开始,逐渐照耀到俄罗斯各个角落。
俄罗斯的有识之士并不多,就在这些贵族还在琢磨着,是否应该征收
“树皮鞋税”时,托尔斯泰家族已经敏锐的把握了商机。如果来自中国的皇商,担任了外国人村长官,则欧洲人就会对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产生浓厚兴趣。
托尔斯泰家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他们要搭建一条新丝绸之路,使得俄罗斯成为连接东西双方的桥梁。
当然,拼缝不赚钱,就没有投机倒把了。所以,俄罗斯沙皇的外甥女婿,安德烈.托尔斯泰上尉,带着两个任务出使中国:护送梅道嘉回国;借兵大明征讨克里米亚半岛。
梅家当代家主,现在算是幸运的快精神分裂了,拥有的荣耀越多,老梅就越是苦恼。
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江南,面对著名的俄罗斯冬天,他确实有点吃不消。
所以老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必须回国治疗!俄罗斯人万般无奈,只好提拔梅家长子梅信喻,接管外国人村。
然后再派遣托尔斯泰为大使随行,这既是国家外交礼节,也要借此机会前来解释一下:他们没想害人,真的,他们很爱梅家。
之所以沙皇会对梅家这么重视,因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败了。
“伟大的中国皇帝陛下,伟大的东方之王,我带来我们沙皇陛下最最热情的祝福,希望您永远健康!”
“呦嗬!”小朱笑了,他没想到托尔斯泰的汉语会这么溜!
“你跟谁学得汉语啊,是不是梅道嘉?”
“请原谅,我伟大的东方之王,是梅信喻教我学…”托尔斯泰的主要目的,是前来恳求中国人,能够帮助他们对付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蒙古人。
从历史传承上论。克里米亚蒙古人,应该是窝阔台后裔,不过从血缘上论。
已经稀释了。但蒙古人的传统战法,却保持得很好:例如把病死地人畜尸体,遗留在敌人经过的路边。
以便让瘟疫蔓延;派遣小股作战单元去骚扰敌军,等到敌人分兵追击时,则利用高速机动性,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歼灭战;再就是袭击对方的后勤补给线。
促使敌人自乱阵脚。不战而亡。等等吧,俄罗斯人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损兵折将。
而小朱前段时间,为了赢得郑三俊地支持,特意做出指示:“白文选带500锐骑,火速入俄罗斯,无论如何,都要保梅道嘉周全,不得有误!”可以想见,白文选这样有着丰富对蒙作战经验的名将。
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是多么宝贵地一笔财富。在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对战争的理解,让皇储阿列克谢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首先就提出来:应该组织人手去放火焚烧草原,不仅可以消毒,还可以大规模破坏克里米亚人的生存环境。
反正那地方不是中国。这建议提地。真不地道。其次就是严格指令性训练,敌人进入什么区域。
才可以出去迎击;敌人跑到多远,就不得再追下去;从军队指令性训练来看,中国人是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地。
第三,无论撤退还是进兵,时间和距离,最好做到变化莫测。今天可以疯跑三百里,明天、后天、大后天,动都不要动,不给敌人
“摸清意图和掌握规律”的机会。其他还有很多,但白文选只说三条,因为他可不想带出徒弟打师傅,罗刹人要是把中国人的军事经验全学过去,他的北海采莲堡,还想不想守卫了?
但饶是如此,俄罗斯人也受益匪浅,托尔斯泰的老丈人,沙皇王后的亲哥哥,密洛斯拉夫斯基率领的斯拉夫团,就采用了第三方法(最容易学),从容退回莫斯科,全军团只死了1个人。
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法最容易学呢?因为放火也是个技术活,没点经验,容易把自己给烤了。
而指令性训练,又不可能短期速效。所以走走停停撤退法,就率先成为俄罗斯军队的第一铁律。
其实,中**队的撤退之法,又怎会如此简单?但再多,也不告诉你!
有了白文选地例子,俄罗斯高层就希望从中国这边雇佣军队,去替他们讨伐克里米亚。
这种
“由别人拼命,自己坐享其成”的计划,岂不是完美?
“嗬嗬,”小朱被气乐了,
“托尔斯泰,朕明白的告诉你,根本不可能!”说道这里,小朱站起身来,挺着不是很健硕的胸脯,手指着自己的心口,
“在这里,装着对所有华夏儿女地爱。每个人地生命,我都看重。我不可能让自己的子民,去替外人流血牺牲。你打错算盘了!”顿了顿,
“你回去吧,朕只能答应你:中俄通商条款,永远有效。”说完,小朱就想结束这次会面,但托尔斯泰噗通跪倒。
“皇帝陛下,您知道我们为什么非要征服克里米亚吗?”
“哼,”小朱冷笑一声,
“你认为,朕有必要知道吗?”
“不,不,请原谅我地失礼,我只是请求您,能听一听我们的想法,我们要通过克里米亚,来对抗土耳其人。一旦俄罗斯获得了克里米亚,进而同北欧联合起来,共同击败土耳其。到那时,新的丝绸之路,就将重现北方的冻土带上,整个欧洲的商人,都会经由俄罗斯来到中国。英国人的海上力量,就会极大的衰弱下去。您获得贸易利润,我们获得过路费用。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次合作。”俄罗斯人说汉语,是整个世界民族中最标准的。
这点很奇怪,也许是俄语中也大量存有平仄、声调的变化。托尔斯泰做为一个伟大的家族的优秀成员,他是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同时也很有美学修养,说话就跟朗诵诗歌似的。
而且他所代表的欧洲政治习惯,给很多文臣都带来一个新鲜观念:经济战、外交战同军事打击紧密结合。
所以大家听到这些想法后,都没说话。就是小朱也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站定身形后,淡淡开口:“怪不得梅道嘉特意提醒朕,你果然是巧舌托尔斯泰。你先下去吧,现在快到秋天了,这时候的北京非常美丽,朕允许你多逗留一段时间,你的开销,每天10两银子。”说完,小朱就终止了今天的工作,因为他被托尔斯泰打动了。
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